07.29 週刊丨收三晉文化 獲千年文明

週刊丨收三晉文化 獲千年文明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即是歷史的厚重,先人的智慧更是文化的傳承,文脈的延續。無論是原始社會的大禹治水、奴隸社會的青銅大鼎還是封建社會的道風佛韻,在山西這方土地上,中華文化的傳承從未斷裂,中華文脈的延續從無缺失。

推薦路線:夏縣--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晉祠----五臺山--雲岡石窟

◆研學科目:華夏兒女是同宗,炎黃子孫多傳承。

周刊丨收三晋文化 获千年文明

華夏文明的曙光破曉於運城,而代表文明光芒四射的旭日,則是在臨汾大地上升起的。這裡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河文化的源頭,炎帝嘗百草、精衛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媧補天、愚公移山、黃帝蚩尤之戰、夸父追日的故事也發源於這塊古老的土地。夏縣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因奴隸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建都於此而得名。

第一個文字的創造,第一顆穀物的收穫,第一部曆法的實施皆源於這塊歷史悠久的地域。中華民族的先祖在這裡繁衍生息,從穴居到部落,從野蠻到文明,沿襲千年的生活習慣在生長於斯的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研學科目:晉祠古樹陪雕塑,應縣木塔無金屬。

周刊丨收三晋文化 获千年文明

晉祠始建於北魏386年,現有宋元明清各式建築百餘座、雕塑百餘尊、碑碣四百餘座,千年古樹二十餘棵,文物精品之多,實屬罕見。應縣木塔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並稱“世界三大奇塔”。全塔耗材紅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噸,純木結構、無釘無鉚,歷經千年風雨地震而巋然挺立。木塔內供奉著兩顆全世界佛教界尊崇的聖物--佛牙舍利,經考證確認為是釋迦牟尼靈牙遺骨。

◆研學科目:千年聖地響梵樂,感受佛理山石間。

周刊丨收三晋文化 获千年文明

雲岡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開鑿於北魏,距今已有1600年之久。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現存大小窟龕254個,主要洞窟45座,造像59000餘尊,堪稱中國佛教藝術的巔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紀世界雕刻藝術的最高水平。五臺山有當今世界上僅存的音樂絕響梵樂,並存有各類佛教建築,大量廟堂殿宇構成了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群,享有“佛國”盛譽,是中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佛教道場。研學山西,在這裡感受宗教的魅力。

綜述: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文化遺產燦若繁星,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山西無論從在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中,都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天,一個充滿歷史厚重感與新氣象、新風貌的山西正在張開雙臂,盛迎大家的研學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