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穗康”不只预约口罩,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穗康”不只预约口罩,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启兵 通讯员王甜甜 何靖治

图/“穗康”小程序手机截图

现在出门都要戴口罩,广州很多街坊纷纷通过“穗康”微信小程序来预约口罩。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在朋友圈里纷纷晒出了预约成功的截图。根据3月5日穗康发布的数据,目前中签率已经达到了9.37%,比初期3%左右的中签率大大提高了很多,并且普通口罩和N95口罩的单价从3月4日开始略有下调。

但穗康不仅仅预约口罩这么简单,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深入采访获悉,为穗康最初“搭架子”的工程功不可没。多方通力合作,保证了平稳运行。

“穗康”不只预约口罩,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穗康”小程序已成为广州市民必备

“搭架子”、建模型,既有方案迅速配套

1月下旬疫情开始之后,口罩购买需求激增。不仅如此,从政府到社区一系列的管理手段,都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对疫情进行防控、分析和预判。1月27日,由广州市政府主办,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多个部门与腾讯公司联合开发的穗康微信小程序上线运行。

综合看起来,穗康主要涵盖了三方协作:广州工信局协调各路技术支持方,其中主要是广州供电局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穗能通公司,协助穗康在数据下发、监控、分析方面提供技术支撑;腾讯方面主要负责小程序运营和各种数据处理;广药信息科技公司主要做好数据统筹对接和口罩线下发货等业务。

“腾讯公司有他们的技术优势,但是在政务数据对接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支撑。首先要有整体架构的模型,小程序里面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找到能够对接的出口,才能发挥最佳作用。”穗能通公司创新孵化中心主任袁超介绍说。他打了一个比方,相当于“搭架子”,先要把各种框架搭起来,建立起业务模型及界面原型设计,以便于将穗康运行产生的数据有效分配到各条线上。

1月31日,穗能通公司接到了广州市工信局的技术需求。此前,穗能通公司刚刚协助了广州市工信局开发出“散乱污”场所排查治理的大数据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疑似场所大数据排查、工单精准派送、业务过程跟踪等功能,通过科技化手段助力政府管理。以穗康为代表的疫情排查业务场景,与“散乱污”场所排查业务场景有着共通之处,各种数据能够与政府管理机构快速对接。因此,广州市工信局的指导意见认为,由穗能通公司利用前期“散乱污”治理系统的设计开发经验,可快速为穗康业务模型分析提供技术保障。

“穗康”不只预约口罩,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穗康”口罩预约中签率提升

时间紧、任务重,开发团队紧锣密鼓

“时间太紧迫了!”穗能通公司创新孵化中心项目经理张仙梅回忆说。按照正常工序,这得需要一个月,但该项目只有短短几天时间。项目团队白天开会讨论业务范围和需求,晚上加班加点同步编制设计方案,有的时候几乎彻夜不眠。

2月2日上午,穗能通团队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了穗康调查表的业务指导原型设计方案初稿。2月5日下午,原型方案通过了审定。2月7日,系统之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运行科学合理。从功能上看,系统具备上报整体情况、调查上报趋势、症状情况、区域情况等多个模块,具备数据分析、工单下发等功能,这将为政府部门的疫情防控工作添砖加瓦,也为市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还了解到,广药信息科技公司主要针对口罩预约业务,设计团队也是加班加点,尽快完成模式设计、数据收集和接入、信息排序等环节,对于口罩预约信息搜集、口罩供货门店名单以及配送信息等全方位加速打通,完善口罩预约全流程。

“穗康”不只预约口罩,背后还有这些故事……

“穗康”功能进一步升级

功能多、版本新,“穗康”平台不断完善

到目前为止,穗康已经运营了一个多月,期间不断更新版本。最初上线的第一版,具有健康自查上报、疫情线索上报、口罩预约购买模块;2月5日,穗康接入广州本地医院及第三方联合问诊平台,展开线上免费问诊服务,发挥互联网医院医疗远距离、非接触的优势,有利于疫情进一步防控。

此外,穗康除了中文版,还支持英语、日语、韩语三种外语,平台还在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中。

实际运行中,政府各个部门通过穗康采集到的数据,掌握市民健康情况和疫情线索,掌握疫情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为合理分配医疗物资和疫情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普通市民通过小程序预约口罩,近期中签率已经大大提升;穗康生成的二维码,已经成为社区、写字楼等多个场景下互认的“健康通行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