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从前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的他是钮祜禄永元

从前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的他是钮祜禄永元

01

老实人一般不发脾气,但是一旦发起脾气,往往会惊天动地。

这句话适用于很多人,包括小崔。

上周,小崔骂了冯小刚,人家那么大的一个导演,愣是一句话没回,仿佛又变回了未成名前的冯裤子。

这里,我们不想聊其中的是非,只想探讨一下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一些人生状态。

说实话,在这个事件中,冯导和小崔都不在状态。当然,这个不在状态,不是说发挥的不好,而是说不在其平时所呈现的那种角色状态里。

平日里,冯导的角色状态就是一枚小钢炮,对质疑自己的人火力十足,但这次一炮未发,仿佛在说:这趟车,不打猎。

当然,角色状态变化更大的是小崔。

平日里,除了颜值,小崔就是一个集幽默、智慧与才华于一身的男子,但这次一改往日形象,像金星附体一样,从冯导到范冰冰,从刘震云到刘震云的女儿怼了个遍。

当然,如果深究一下的话会发现,小崔的这种变化并不是从这件事才开始的,而是早在转基因事件与方舟子的骂战时就呈现出来了。在很多斥责方舟子的视频里,小崔已经放弃了一些原本坚持很久的底线,从原来的骂人不带脏字,到现在TMD,傻X从口中频频爆出,让人大跌眼镜。

关于这种转变,或许真正惊讶的只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小崔自己倒坦然的很,他自己就大大方方的承认:我现在的世界观早就变了,我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

从前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的他是钮祜禄永元

02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是因为人性的扭曲,还是底线的沦丧?

如果细究一下的话,或许原因有二。

一是被自己的“对手”改变。

一个人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除了受自己本身的愿望和动机影响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外在环境。这个外在环境,既可以指所处的社会氛围,也可以指与自己互动的那些人,而且很多时候,人的因素所起的作用可能更直接,也更重要一些。

我们经常说,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因为他们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在不经意间改变你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你的人生走向。

但是,关于这个“什么样的人”以往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身边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身上,比如家人、爱人、要好的朋友,甚至心中的偶像和爱豆等等。但实际上,那些与你做对的、伤害你的人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

这个问题在小崔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

正常人之间遇到问题,发生了冲突,通用的解决方式就是讲道理,分清是非和对错,当然一般情况也很难分清对错,于是还有可能拉别人来评评理。这是正常人处理冲突的逻辑和模式。

但是,当一个正常人和一个人渣无赖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发现原来的套路完全不起作用:你和他讲道理,他不听;你用有底线的语言骂他,怒斥他无耻不要脸,他笑嘻嘻的一点不生气,你看多气人。

区分一个人是正常人还是非正常人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在最愤怒的时候是否还能守住底线,是否内心还有所顾忌。恶人没有底线,所以恶人吵架很少输,而善良的人虽然有理但经常被气的半死。

这样的逻辑在电视剧《甄嬛传》里同样表现的淋漓尽致,方舟子和冯小刚之于崔永元,像极了电视剧里的华妃和皇后之于甄嬛,在吃够了苦头,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另一面的恶意之后,他们最后终于意识到这一点:要战胜恶,唯一的办法就是做一个恶的善人。

面对善良的人,保持善;面对凶恶的人,要比他们还要凶恶。

所以我们可以说,吃过了电影《手机》的哑巴亏,以及与方舟子长达数年的骂战,以前平和亲切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站在公众面前的是钮钴禄·永元。

从心理的意义上,一个人的真正成熟,就是从意识到自己身上恶的一面以后才开始的。只不过,有的人彻底被自己的“对手”同化,变成了和自己讨厌的人一模一样的恶人;而有的人,学会在特定的情境下,在面对特别的人时,才有选择性的展现自己的攻击性。

这样的人变的不再纯粹,不再理想主义,但更真实,也更完整。

从前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的他是钮祜禄永元

03

以上,是现实的层面对小崔的影响。再深入一点话,我们还可以发现另一个重要因素对小崔形象转变的重要意义。这个因素是心理层面的,就是抑郁症。

有一个很讽刺的现象是:当小崔还是一个幽默亲切,带给别人都是欢乐的人的时候,他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状态,经常失眠,总是睡不着觉;而当他撕破脸,在网络上和别人干起仗,甚至破口大骂时,他不再抑郁了,每天和他的安娜在一起,做着悠闲的铲屎官生活。

这样的反差让人郁闷,因为它不符合我们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又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确实,得抑郁症的绝大多数都是好人。而坏人,最多只配成为反社会人格障碍,连症的资格都没有。从这个维度说,得抑郁症这件事一点也不丢人,反而闪烁着道德层面的荣耀。

为什么好人更容易得抑郁症?

其实问题并不是处在“好”上,而是出在不会表达自己的攻击性上。

心理学认为,人天生就具有攻击性,所有人都是如此。只不过这种攻击性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有的人把这种攻击性指向外在的人或物,比如指责别人,和别人斗的你死我活;还有的人则相反,他们更多是把这种攻击性指向内在的自己,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会习惯性的反思一下自己,看看是不是自己哪一点做的不够好。

当一个人不会攻击别人,遇到问题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时候,其实做的就是攻击自己。

所以,抑郁的人总是会陷入自责的状态中,为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和“过失”而耿耿于怀,自己不原谅自己。

当一个人自己都不认可自己,觉得自己有罪的时候,是不可能发自内心的快乐的,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根本配不上快乐。这导致的后果就是,总是压抑自我,郁郁寡欢,失去了生活下去的活力和动力。严重的时候,就会患上抑郁症。

从前的小崔已经死了,现在的他是钮祜禄永元

04

要挣脱这种抑郁的状态,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学会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表达攻击性有两层含义:

一层是指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内心有这样一种观念,需求是一种欲望,而欲望是万恶之源,是不好的东西,所以,表达需求是一种让人羞耻的事情。

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需求,例如最常见的,有的人在和别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不敢点自己想吃的菜,而是告诉别人随便。

表达攻击性的另一层含义是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这是一种更直观的攻击性,指的是面对那些咄咄逼人的人,面对有些人恶意的伤害,面对一些不公平和不公正,敢于拒绝,捍卫自己的边界。同时,在必要的时候敢于表达自己的愤怒,用行为来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

这就是钮钴禄·永元现在所做的,表达自己的愤怒,将自己的攻击性指向伤害自己的人,而不是向内指向自己。当小崔在网络上开喷,搅得娱乐圈天翻地覆的时候,其实离抑郁症已经渐行渐远了。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样的情境在电影《九品芝麻官》里同样有所体现。当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想做点好事的时候,被现实修理的几乎成了哑巴;而后来他人生的转变恰恰是从学会了一项技能开始的,那就是骂人。

成为吵架王的包龙星,为民伸了冤,并让某场的那些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学会了怒斥的小崔,为自己平复了委屈,然后搅得娱乐圈一地鸡毛。

所以,不要欺负一个老实人,你不知道他被逼急了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情;也不要去做一个纯粹的阉割了攻击性的好人,这样的人设太过沉重,你承受不起。

在不主动伤害他人的前提下,真实就好。

小崔如此,我们亦复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