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台湾事业单位和企业的退休金一样吗?

中国人民命运共同体


台湾应该叫做公职人员,一般来说叫做军公教。我们的事业单位,其实大多是从原先的政府职能中分出来的一些公益服务性单位。

公职人员稳定,退休金待遇高,会享受的政府的各种补贴,每月公务员5.6万,退休老师7万新台币,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可达70~90%。

而普通民众,70多万人每月领取6000元新台币的农保年金。

如果看收入水平的话,其实我们的上海等发达地区已经十分接近了台湾的水平。本来台湾也不大,就咱们的一个省。

台湾省的最低工资水平是22000新台币每月,汇率是4.67比一,也就是说台湾的最低工资是4710元,上海目前最低工资达到了2420元。公职人员退休年金5.6万元左右,也仅仅相当于1.2万人民币的月退休金,我们的一些部门的退休金也确实非常接近这个数额了。

台湾的退休制度也是有三大支柱的。

跟我们差不多,第一层次是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强制性的交费。

第二层是职业年金制度,台湾是企业强制缴费,个人灵活选择。个人是从0~6%,企业必须6%的个人工资。我们的年金制度是,职工与企业共同商议决定,职工缴纳0~4%,企业缴纳0%到8%,不过全是自主交费。其实不排除,未来我们国家实行强制缴费的措施。

第三层是个人商业保险。


台湾的国民年金,跟目前各省基本养老金中的基础养老金非常像,台湾是跟投保金额和投资收益有关系,而我们跟社会平均工资有关,最低是12%的社会平均工资,相对来说我们的更先进一些。

另外还有一次性给付,这个是退休的时候,一次性给付的一大笔。有点儿像我们个人账户养老金。

不过台湾的一次性给付是归劳动者支配,而我们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逐月领取,虽然去世时是归继承者所有,但是不方便应对我们突发大病急需用钱的情况。

至于军公教保险跟我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一样,不过我们目前正在将机关事业单位并入到职工养老保险,未来会更加统一。台湾也在实行军公教保险制度改革,不过阻力非常大。

很多情况下,台湾也是被自己拖累的,3000万人口的小地区拥兵20万,只能呵呵了。

其实,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台湾的养老保险制度拿到平均消费水平,来讲是跟我们差不多的,他顶多算我们国家一个较为发达的省份而已,上海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已经上调到了930元1月,已经超过了台湾的3000元保底的国民年金额。

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省份超越台湾的水平的。


暖心人社


这个问题有些笼统。首先,我们通常所说的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台湾地区对“事业单位”的概念与我们通常理解的不同。根据2002年颁布的《台湾劳动基准法》,事业单位是指“各业雇用劳工从事工作之机构”。这其中既包含了企业、也包含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事业单位,但不包括教师。

台湾教师的退休金由学校所属的各级行政部门支付。企业和公用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适用的是劳工保险制度。符合退休条件的,在退休时,一次性领取退休金。这笔退休金由用工单位支付。这种企业养老的制度大家并不陌生,因为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也是实行的企业养老。这种制度在设计上存有很多问题,比如用工单位退休准备金提取不足,有些劳工退休后并不能如愿领到退休金;而且这样的制度缺乏转移机制,劳工只有在同一家用工单位工作15年以上并年满 55岁或工作25年以上才能得到退休金,但台湾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仅有13年,所以只有很少的劳工能享受到退休金。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台湾有超过75%以上的劳工,无法符合《台湾劳动基准法》规定的退休条件并领取劳工退休金。实际上,我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借鉴了多国经验,再结合我国实际建立起来的,在国际上是较为先进的。无论从覆盖面、保障水平、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都是值得学习的。


无阙宫主


这个问题问得好 全世界只有大中国分的这么细 公务员 事业编(又分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差额事业单位 全额事业单位) 企业(又分为国有企业 民营企业 个体企业 私营企业 股份制企业等等)


房价咋不降


不一樣,2016年以前的落差蠻大的。

根據勞動部2016年的統計,台灣退休勞工的勞保老年年金平均月領1萬6千元,約有75%的勞工,月領2萬元以下,反觀退休軍人領到快5萬,退休公務員5萬6,退休老師更可拿到近7萬,勞工和軍公教形成強烈對比,勞工退休金少得可憐,老年保障明顯不足。

現在應「2017年金改革方案」,「公務人員年金改革試算器」根據試算,改革後第16年起的月退休所得,將從目前月領的金額降低三成,以年資35年、簡任12職等、年功4級、800俸點的主管為例,改革後第16年起的月退休所得,將從目前月領10萬餘元變成6.3萬,少領3.7萬,換算年損失44.6萬,大幅衝擊公務員退休生活,所以現在軍工教職人員都在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