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謝伏瞻:中國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謝伏瞻:中國城市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本報記者 劉詩萌 陳巖鵬 北京報道

6月2日,以“中國城市改革開放發展四十年”為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舉辦,中國工程院承辦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2018年會議”在京召開。會議上,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謝伏瞻在致辭中表示,城市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成就的集中體現,隨著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城市發展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謝伏瞻表示,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深刻改變了中國也影響了世界,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中國的社會生產力,改變了城鄉面貌,顯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在他看來,城市發展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成就的集中體現。40年來,中國經歷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1978年-2017年,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8.1億人,一大批新型城市崛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大城市群成為帶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增長極,成為中國參與國外經濟合作與競爭的主要平臺。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吸納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提高了城鄉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促進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推動了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成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引擎。

中國城市的發展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世界人口占近1/5的中國邁入城市社會,顯著提升了人類發展水平和整體素質。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才完成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走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之路,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思想,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實踐表明,只有改革開放,中國城市發展才有今天的輝煌成就;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應對當前城市發展面臨的各種挑戰;也只有改革開放,中國的城市才會有更加輝煌的明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城市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謝伏瞻指出,新時代城市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眼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著力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和城市的競爭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道路。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任務,描繪了把中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他認為,城市發展應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遵循城市發展規律,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推動城鎮化與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推動城鄉互動區域協調發展。

“中國城市百人論壇”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共同支持主辦的一個城市領域的公益性、學術性的多學科交流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