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若武松遇到潑皮牛二會是怎樣?

想碗bCqp4647


楊志是將潑皮牛二殺了,楊志為什麼殺牛二,其餘就是為一把刀,這刀是楊志祖傳寶貝,一般是捨不得賣的。這不,楊志落了魄,為求東山再去,花銀子去求高太尉以求能官復原職,沒想到被拒絕了,花光了銀子,楊志無奈才拿上祖傳之寶刀到街上去賣,可無人識寶刀呀,這也罷了,卻遇到潑皮牛二,這牛二其實也沒啥本事,就是個地皮無賴,看得楊志落魄的樣子,看錯了眼以為楊志無甚本事,就想欺負一下,不給錢要搶去寶刀,楊志正心情不愉快著吶,忍無可忍手起刀落,將牛二送上了西天。

楊志遇到潑皮牛二,是將牛二宰了,那麼武松遇到潑皮牛二會怎樣呢?這需看看武松做過的事情,從武松做過的事情中,分析出武松會怎樣做。

武松一輩子殺人如麻,但武松是否是位草菅人命的主呢,答案是否定的,就連景陽崗上打死老虎,也是因為老虎要吃武松,武松才打死猛虎的。獅子樓武松殺了西門慶,是因為西門慶不但與潘金蓮通姦,還唆使潘金蓮毒死了武松的哥哥,這是有血債的,為討血債武松才殺了西門慶。飛雲浦上武松殺死多名殺手,是因為這些殺手要除掉武松。武松血濺鴛鴦樓好似殺了無辜之人,其實不然,這看似無辜之人其實都是張都監的爪牙,不除就達不到尋仇的目的,就連丫鬟玉蘭其實也是張都監為殺武松,而安插於武松身邊的耳目,為陷害武松,玉蘭也是做了負義之事的,只有除掉這些爪牙,武松才有可能達到尋仇的目的,也就是除掉張都監張團練與蔣門神,因為這些人是想要殺掉武松的。從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武松快意恩仇,只有對手想殺掉武松時,武松才會出手反殺之,或者如西門慶之流所做之事,應血債血償的。

有一件事,更能說明武松如遇到潑皮牛二會怎麼樣,那就是快活嶺山醉打蔣門神一事。牛二其實就是一潑皮,而蔣門神可是一惡霸,快活嶺上武松用絕技玉環鴛鴦腳把蔣門神打趴下了,在本可除掉蔣門神的情形下,將饒了其性命,可見武松殺人雖多,但不應殺之人是不殺的。

如果當時武松去賣寶刀,遇上潑皮牛二。牛二當時只是為白拿走寶刀,危及不到武松的性命,按武松做事,是不會要了牛二的性命的,一腳將牛二踢翻在地,牛二早就骨折癱地,然後揚長而去,這才是武松的選擇。


春日之虎


那一日,武松腹內飢渴,無錢買酒肉,只好把隨身多年,沾染了自己體液的朴刀當街叫賣。

潑皮牛二見了,道:“那賣刀的,多少錢?”

武松道:“一百個銅錢”

牛二笑道:“這破玩意兒也值一百銅錢?十個銅錢,我買了。”

武松道:“少一百銅錢不賣”

牛二道:“爺爺我只給十個銅錢”邊說邊去拿刀。

武松也不答話,伸手只一用力,牛二順勢倒地,手中仍握著刀,嘴裡真叫:“誒呦呦,誒呦呦……殺人了!殺人了!”

武松冷笑一聲,猛一擊牛二手腕,牛二一陣疼痛,握刀的手鬆開了。

那牛二正待喊叫,卻被武松只一拳砸暈了。武松大搖大擺地走了。圍觀群眾一陣歡呼,各自散了。

那牛二迷迷糊糊中,眼見兩個公人打扮的人把他架走,想喊又喊不出來。不一會兒,他嘴裡塞滿破布,換上囚服,推上囚車,來到菜市場。只聽得三聲炮響,被斬了。






桃花依舊笑春風之輝哥


武松的性格不同於楊志,楊志志大才疏,高高在上,瞧不起一般平民百姓!當他幹什麼什麼不順的時候,也就是他賣刀之時,他的性格己形成偏執,性格出了問題,便一刀殺了牛二!其實牛二罪不至死,以楊制史的武功,揍牛二個鼻青臉腫,跪地水饒也不是難事,而楊志的選擇,偏偏是最下下的選擇!

而武二郎,從低層中成長起來的,深懂人間疾苦冷暖,他的拳頭專揍天下硬漢,如果牛二不是罪大惡極,殺人放火,以武松打蔣門神的作法推論,他一定打得老蔣跪地求饒,武松對他再約法三章,治服於他,——這恐怕也是上上之策了!

所以,若武松遇上潑皮牛二,牛二恐怕三世積德,會留下一條性命的!





果凍布丁踏終南


如果牛二遇到武松會是一個怎樣的結局?我看大部分回答都認為,牛二會被武松直接打死。

不過我倒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遇見武松應該是牛二最幸運的時刻——他不會死了!當然,十有八九得殘廢,不過這也比說幾句臺詞就領盒飯強太多。

我這麼說可不是亂說,是根據武松的性格推測的。咱們先看看武松是什麼性格。武松這個人,人品高尚、好打不平,極其有正義感而且是一種吃軟不吃硬的性格,也就是說,只要不是罪無可赦的那種大奸大惡之徒,不管開始的時候讓武松多麼生氣,只要最後被打服了,乖乖地跪在地上說軟和話,基本也就到此為止了。也就是寧制一服不制一死。

武松這個人別看他殺人從來不眨眼,但是你只要只要仔細讀讀《水滸》就會發現,武松是這本書裡,難得的一個理智的人。他處理人際關係條理清晰,心思縝密,基本屬於那種謀後而定的主。這一點在替兄報仇這一段表現的非常生動。當他出差回家,得知自己的哥哥死了以後,他並不是魯莽的殺人洩憤,而是不動聲色的內查外調,通過走訪、詢問(包括威脅證人)、分析,然後鎖定證據得出結論。當然了,這個和他的專業有關,他是縣裡的都頭,乾的就是抓差破案。

武松掌握相關證據後也沒有頭腦一熱就私自解決仇人,而是找人寫好訴狀到衙門做刑事起訴,你看看,要換成魯智深李逵劉唐之類的人做的出來這種事嗎?要不是知縣受了西門慶的賄賂徇私枉法,人家武松說不定最後都上不了梁山,還在縣裡當都頭也未可知呢。

後邊醉打蔣門神也是一樣,也不是上去就打,也是做了充分準備工作。當然這裡就不細說了,只是要說明一點,武松這個人雖然嫉惡如仇,但是一般情況下絕不會腦子發熱,很多時候做事都是謀後而定,而且只要拿定主意就會堅決的做下去,中途絕不後悔,意志力極其堅定。武松應該是水滸傳裡少有的正面人物。

再看牛二,牛二這貨就是一塊典型的滾刀肉,他知道你不敢跟他拼命,也知道你捨不得跟他這種人換命。他不殺人放火也不搶劫綁票,他就是在街市上吃拿卡要,打架鬥毆,收保護費,給不順從的門店潑大糞,堵鎖眼,送花圈,貼標語,在人家門口罵大街,當然地痞無賴們都是這些套路。這就是暴力和軟暴力相結合,反正官府抓了也判不了多久。而且他們這種人坐牢就像回老家一樣,進去兩年反倒會成為他以後威嚇人的資本。

這種人哪都有,估計人人都見過類似的。他們奉行的人性哲學就是:只要打不死我,我就折騰你。不管城市還是農村,這種地痞混混像夏天的蠅蛆一樣,只要有一點合適的環境就會出來噁心人。天天干壞事,但又罪不至死,這就是牛二。

如果武松遇到牛二,我猜以武松的性格一定會收拾他,但是絕不會打死他。因為他畢竟沒幹殺人放火的事。牛二這種人和以前天津的混混類似,大腿上三刀六洞他也未必服軟,他不僅不服軟,還會拿這個當成安身立命的本事,一般的老百姓肯定惹不起。

所以武松狠打牛二一頓,牛二未必服軟,估計十有八九還會叫囂的更厲害,說不定還會罵幾句娘。武松這種吃軟不吃硬的人,就不怕遇見那些耍橫的主。前面說了,武松不是一個頭腦發熱就闖禍的人(這和魯智深李逵不一樣),所以面對牛二這種滾刀肉,武松一定會通過快速的研判得出一個結論:要想讓牛二不再禍害人,又不能殺了他(沒犯死罪),最優選項就是把牛二弄殘(包括眼瞎腿短胳膊折)。雖然把他弄殘,武松可能也會受到處罰,但是考慮到牛二民怨極大且沒出人命,開封府十有八九會從輕甚至免於處罰(老百姓還會給武松送錦旗)。

楊志不也僅是充軍而已麼。

不過這也就是猜著玩而已,莫當真吧!



冬眠要趁早


這要看潑皮牛二是遇到哪個時間段的武松了,打呼之前的武松和打呼後的武松,對待牛二是不一樣的。

楊志其實只用了一刀就結果了潑皮牛二,後面又補了兩刀只是作戰時的本能反應。這個過程其實時間並不長,幾乎就是彈指剎那之間。不過楊志在出手之前,和潑皮牛二卻是糾纏了半天。所以整個過程拖拖拉拉的。

不管是哪個時期的武松,都沒有那個耐心煩兒和牛二糾纏,瞬間就解決完了!

先說打呼之後的武松。

武松在景陽岡上打死了老虎,整個縣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管是潑皮牛二還是牛魔王,只要他不是個聾子,就一定知道武松的大名。

這個時期的武松意氣風發,試問又有哪個潑皮敢去招惹武松?老虎都能被武松打死,那些潑皮自然不想被武松打死。潑皮牛二擠兌拿著刀的楊志,也是吃準了楊志不敢殺他,只是沒有想到楊志突然出手了!

等到武松擔任了都頭一職之後,就更沒有潑皮敢去招惹武松了!都頭一職就是專門管著那些潑皮無賴的,誰會閒著沒事兒去招惹與他!

可以說潑皮牛二主動去招惹武松的情況,根本就不可能會發生。除非有人刻意地去針對武松,專門僱傭了一些潑皮去找武松的麻煩。

還有一種情況武松能遇到潑皮,那就是武松在巡邏時遇到潑皮在欺壓百姓。武松遇到這種情況,自然要上前去管他們。

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用不著武松出手。武松是一個都頭,身邊自然跟著衙役捕快,他們就把這事兒給解決了!

再說打呼之前的武松。

武松由他哥哥武大郎養大,自幼就是家境貧寒。市井中的那些潑皮無賴,最愛欺凌的就是這樣的小商販。

武松曾經酒後和人發生爭執,一拳就把那人給打暈了。武松以為是打死人了,所以就逃到了柴進那裡。

宋江在柴進那裡遇到了武松。宋江一不小心踩翻了烤火的火鍬,把火炭都掀到了武松的臉上。

受到如此突然的驚嚇,武松並不是出手打人,而是跳起來劈胸揪住宋江,把個宋江嚇得不輕。

由此看來武松也不是個衝動之人,當初把人一拳打暈那也是因為喝醉了。

如果這時潑皮牛二把武松惹惱了,武松只需把牛二劈胸揪住,那個牛二自然也就慫了。武松的神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只需把牛二晃上那麼幾晃,牛二也就暈暈乎乎的了!

即便武松最後實在把持不住,一拳打將過去,也不過就是把牛二給打暈而已。

當初武松酒後打暈的那個人,是衙門裡的“機密”。這個“機密”是個文職,顯然體格也不會有多麼強壯。武松居然沒有打死他,可見那時候的武松,功夫沒有後來那麼高。

那些潑皮無賴,長年在這種場合中混,最擅長的就是捱打。武松不像楊志那樣手中有刀,一拳下去充其量也就是把他打暈。

潑皮牛二碰到武松,算是他的幸運!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若武松遇到潑皮牛二會是怎樣?

題主這個問題有點意思,我想如果是武松遇到了潑皮牛二,應該會出現和楊志完全不同的結果,而是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第一,武松長得魁偉健壯,相貌堂堂,這個樣子一看就沒人敢惹,牛二是潑皮,但他並不傻,這種人最擅長看人打卦,他才不會主動招惹武松;第二,假如牛二犯渾非要招惹武松,武松也不會下狠手殺死牛二,他會像對待蔣門神一般,把牛二暴揍一頓,再問他服不服;第三,假如牛二瘋了非要揪住武松不放,武松一怒之下殺了牛二,他也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原地,他一定會跑得無影無蹤。

第一,武松長得魁偉健壯,相貌堂堂,這個樣子一看就沒人敢惹,牛二是潑皮,但他並不傻,這種人最擅長看人打卦,他才不會主動招惹武松。

武松身長八尺,一貌堂堂,渾身上下,有千百斤氣力,不恁地,如何打得那個猛虎?

武松身高八尺,按今天的標準來計算,大約不低於1米85,而且長得十分健壯,一身結實的肌肉。更加上長得劍眉星目,一張國字臉,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我們看看武松這一路走來,什麼時候會給人一種好欺負的感覺呢?只要他出現的地方,誰都知道武松這個人可不能招惹。而牛二是什麼人呢?是潑皮,潑皮別的本事沒有,最大的本事就是看人打卦、察言觀色,他深諳看人之道,也正因為這個本事,他才能夠在京都城裡橫行無忌,他知道什麼人可以欺負,什麼人不能招惹。所以,如果牛二遇到了武松,他才不會犯傻,還去招惹武松,自找苦吃。

第二,假如牛二犯渾非要招惹武松,武松也不會下狠手殺死牛二,他會像對待蔣門神一般,把牛二暴揍一頓,再問他服不服。

退一步來講,即便是那天牛二犯渾了,非得吃飽了撐的去招惹武松,就像他招惹楊志一般。我們也可以想象一下,武松對待牛二這種潑皮,就不會像楊志那樣,因為武松是屬於那種既精明又智慧的人,他對付牛二這樣的潑皮,完全綽綽有餘,不需要殺了牛二。那麼,武松一般會怎麼對付牛二呢?一般情況下,武松會覺得牛二這樣的人雖然可惡,但不至於要他死,所以,武松會像對待蔣門神那樣,先把他暴揍一頓。牛二比起蔣門神來可差多了,蔣門神好歹塊頭比武松還高大,而且是相撲高手,對付蔣門神的難度可大多了。而牛二隻不過是個無賴潑皮,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武力,武松可以輕輕鬆鬆逮住牛二暴揍一頓,然後問他服不服,不服再揍一頓。一直揍到牛二服氣為止。

第三,假如牛二瘋了非要揪住武松不放,武松一怒之下殺了牛二,他也不會老老實實待在原地,他一定會跑得無影無蹤。

再退一步來講,假如牛二被武松暴走了N頓之後,嘴巴還是像死鴨子那般強硬,或者牛二就是認死理,非得要跟武松糾纏到底,不論武松怎麼暴揍他都不肯放棄,徹底激怒了武松,武松在盛怒之下,也有可能會殺了牛二。不過,武松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可是非常有心計、有謀略的人,他即便是要殺了牛二,也一定會選擇合適的地方,不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殺了牛二,他會想辦法把牛二誘騙到沒人的角落裡,三下五除二幹掉牛二。殺掉了牛二之後,武松也不會像楊志那般傻傻地愣在當地,等著眾人報官,讓官兵來抓他。武松一定會神不知鬼不覺地跑了,到底跑哪兒去,往哪個方向跑,也沒人知道。因為他這一切都做得非常隱蔽,可以斷定的是,牛二就這樣稀裡糊塗被殺了,而沒人知道這都是武松乾的。這才是武松的作風。


喬鞅


倘若潑皮牛二遇到武松,他可能比遇到楊志死的更快。當時楊志落魄之際在大街上賣刀,在當時的背景下他並沒有招惹是非的意願,更沒有想殺人的想法,是牛二耍橫,百般挑釁,非要搶楊志手裡的祖傳寶刀。楊志一忍再忍,誰成想欺行霸市慣了的牛二竟然跟楊志動起了手。楊志那也是堂堂的將門之後,英雄豪傑,哪能讓一個小小的無賴欺負,一怒之下拿刀朝牛二胸膛上搠了兩刀,牛二死於非命。從楊志殺牛二的過程來看,楊志其實已經很隱忍了。如果牛二不動手只是嘴賤的話楊志頂多會教訓教訓他但不會殺死他,會給他留條狗命。但武松就不同了,武松是何等人物,他自自出世以來天不怕地不怕,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曾受過別人的羞辱,是眼裡不揉沙子的主。想想看,一個連猛虎都不怕赤手空拳上去就肉搏竟然還把老虎打死了的傢伙能是個好脾氣的人嗎?

依武松的脾氣秉性,假如他碰到牛二這種潑皮,他會讓牛二這樣的潑皮這麼囂張嗎?武松跟楊志雖然都是英雄好漢,但相比而言楊志就有點太“溫柔”了。主要原因是楊志出身將門之後,平時的行事作風總是喜歡端著個架子,總愛保持一些名流的風範。面對牛二的時候楊志還天真的想以理服人,磨嘰了半天,講了一通道理不過是對牛彈琴而已。

武松是性如烈火的人,牛二這種無賴說不上三兩句不中聽的話就會把武松惹火,火冒三丈的武松就好比一頭兇猛的雄獅,照著牛二的腦袋就是一拳,武松人高馬大,在少林寺練就一身絕藝,一個拳頭就跟個小鐵錘差不多。一拳打上去,牛二的下場:卒!

綜上訴述,倘若武松遇到潑皮牛二,十有八九不會用刀這樣的兵器,而是會一拳結果牛二的狗命!


鄭非夢妙文


作為梁山108將中,作者主要刻畫的主角之一,青面獸楊志的運氣可以說跟林沖差不多,實在是太倒黴了。從出場到上梁山,除了搶奪二龍山沒出意外,楊志沒有哪件事算順利。押送花石綱,結果船翻了;花錢買官,結果高俅不理;好不容易被梁中書賞識,結果押送生辰綱還是被劫。

還有一件事,楊志賣刀時也不順,碰到一個潑皮無賴牛二,糾纏不休,後來楊志火大,一刀殺了牛二。

當然,武松名氣更大。於是很多人問:如果武松賣刀時,碰到潑皮無賴牛二,結果會怎樣?牛二是會被武松一刀殺了,還是武松能饒他一命呢?

有人認為,武松不好惹,牛二遇到他也許根本不敢去騷擾;也有人認為,武松是個好漢,不會濫殺無辜,牛二雖然無賴,但是罪不至死,所以武松 不至於殺了他;當然,也有人說武松吃軟不吃硬,遇到牛二這樣的潑皮,肯定一刀殺了。

個人以為,要討論武松是否會殺牛二,要分具體情況。

第一種情況:如果是遇到哥哥之前,武松不會殺牛二。

不管武松武藝如何,性格如何,我們必須要清楚,武松也是個普通人,他或許喜歡喝酒,喜歡打架,但是他也想著好好生活,不到最後的關頭,他不會去輕易殺人,更別提濫殺無辜了。

武大郎被潘金蓮害死之前,我們看武松就是這樣的人。

事實上,即便是武大郎已經被害死,武松也知道了兇手是潘金蓮,但是他依舊沒有上來就殺人報仇。武松非常冷靜,他找到了何九叔、鄆哥等人,帶著何九叔留下的武大郎中毒而死的骨殖,直接去縣衙裡找知縣了。

武松此舉為何?他是要一個公道,他是希望從正規渠道、從法律方面為哥哥報仇。

也即是說,武松雖然要報仇,但是起初還是從守法公民角度來做。只是因為西門慶買通了知縣,以及縣衙裡的大小官吏,他們不讓武松 報仇,且找出各種藉口來阻止武松,武松是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才暴力報仇。

而在此之前,無論是和同鄉人喝酒打架,還是在柴進的莊子裡喝醉酒打架,武松都沒有打死人。當初武松一拳把人打死(後來才知道是把人打昏了),甚至直接跑到柴進莊子裡躲起來了。很明顯,他也會害怕。

總而言之,哥哥武大郎被害之前,武松即便遇到了牛二,他也不會把牛二打死,頂多就是把牛二打趴下,像對付蔣門神那樣。

第二種情況:如果是大鬧飛雲浦後,武松肯定殺牛二。

但是,之後的武松性情大變。哥哥被害,武松殺嫂,殺西門慶,後來又被張都監陷害,武松開始大開殺戒。無論是飛雲浦的四個人,還是張都監家十五口人,包括玉蘭、蔣門神和張團練,以及蜈蚣嶺的道童、道人,都被武松殺了。

當然,即便這個時候,武松也沒有失去理性,張太公的女兒,武松就沒有殺,反而還把道人的錢都給了她,讓她好好過日子。

牛二是個無賴,儘管讓東京城裡的百姓都很憎恨,但是其罪不足以致死。但是,此人作惡多端,所以得了個“沒毛大蟲”的綽號。所謂大蟲,就是老虎,而老虎在當時都是害人、吃人的,有這樣的綽號,可想大家對牛二多麼憎恨。

如果大鬧飛雲浦後的武松,遇到這樣作惡多端,讓大家都痛恨的牛二,很可能會一拳頭把牛二打死。當年打死了混在山林的真虎,是為百姓除害;現在在打死混在人間的老虎,一樣是為百姓除害。

打死牛二的事蹟,不會影響武松的形象,甚至有利於武松形象的塑造,相信作者也願意這麼寫。


自說文史


武松應該是陰陰地冷哼一聲,把刀身抽出鞘來,刃衝上橫在地當中,然後揪下一綹頭髮放刃上,吹口氣,頭髮兩斷飄散。武松對牛二道:“但凡有膽的漢子,蹲下去看刀刃,都會須發皆斷,屎尿髒了褲子,手指挨近即破,一碗酒後才見血,立看時,並無血出。”牛二遂向前蹲去欲觀,沒留意,武松假意向後一步,伸左腳一擋牛二右腳,左手只輕輕一拍牛二左肩,牛二倒頭便摔,登時口鼻摔在刀上,哪裡還有性命?


我是高興爸爸


我覺得武功遇到潑皮牛二的話,武松會暴揍牛兒一頓,但是絕對不會殺了他。

要說武松遇到牛二會怎樣,自然少不了楊志。武松和楊志都是武功高強的好漢,但是兩個人卻又本質上的區別。兩個人的出身不同,生活經歷不同,也導致了他們的性格大不相同,因此,在對待像牛二這樣的潑皮之時,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楊志出身名門之後,是楊家將的後人家道中落之後,楊志空有一身好武藝卻也不得不委曲求全,當了一名殿帥府制使,整日裡做一些雜務。和自己的先祖們相比,楊志是有些鬱郁不得志的。

楊志這樣的人,有本事而無出路,時間久了自然會生出一些怨氣來。怨奸臣當道,英雄卻無用武之地,怨世道不公,名門之後竟然混的如此悽慘。就像是現在很多懷才不遇的人一樣,楊志是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只有先維持著目前不好不壞的生活。

有時候老天確實不公,楊志努力的維持著目前的狀態,卻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摧殘。失落花石綱,又向高俅行賄被打入大牢,花光積蓄出了牢獄之後,他已經是身無分文。這種情況下,楊志不得不去變賣家傳寶刀換來生存下去的希望。

本來就滿懷怨氣,再加上這一系列的事情,使得楊志更是一肚子的憤恨無處發洩。但是家族的榮譽感讓他不不敢做出出格的事情來。所以當他受到潑皮牛二的無理挑釁的時候,仍然強壓著怒火不願意和他一般計較。然而牛二的咄咄逼人實在是欺人太甚,他終於把楊志給惹毛了。楊志滿腔的怨恨,委屈,憤怒,在那一刻通通發洩了出來,一股腦的發洩在了牛二身上。這個不長眼的潑皮,終於死在了楊志的手裡。

牛二這樣的潑皮,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雖然作惡多端倒也罪不至死。但是,他運氣不好,遇到了隱忍多年的楊志,又偏偏是楊志一肚子火氣沒處發洩的時候,所以,牛二的死就成了必然的結局。若是把楊志換成了武松,他絕對有的是辦法對付牛二,但絕不會殺了他。

武松出身於市井之中,他第一次出場時,就是因為和人鬥毆,誤認為打死了人,才到了柴進莊上避難。也就是說,武松在打虎之前,絕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良民,而是一個年少輕狂,好勇鬥狠之人。這樣的人,恰恰就是潑皮的剋星。

武松不像楊志那樣揹負著家族的榮譽和使命,忍氣吞聲隱忍不發,直到最後忍無可忍才出手。但是一出手就攜帶著滿腔怒火,最後控制不住情緒憤而殺人。武松不是一個委屈自己的人,有什麼仇當場就報了,殺潘金蓮,西門慶,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每一次都是如此,絕不受委屈。

另外,武松還是心細,嚴謹之人,從他替兄長報仇,後來醉打蔣門神等事件就可以看出。所以,武松在一般情況下是不會輕易殺人的。

所以,當武松遇到了牛二欺負,必定會當場用拳頭和他講理。但是因為他心細,下手有分寸,又絕不會殺死了牛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