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6 本溪市有一座杜度祠,纪念清初名将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本溪市有一座杜度祠,纪念清初名将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本溪市平顶山碑林外十几米处矗立着一座四合院祠堂——杜度祠。祠里面是1723年皇家敕造的杜度碑和一尊杜度像。

杜度碑高285厘米,宽120厘米,厚42厘米。质地汉白玉,周边浮雕云龙纹。无碑额,仅存碑身。碑阳刻满汉合璧碑文,汉字楷书4 行,满行40字。碑文以雍正皇帝的口吻记载着多罗安平贝勒杜度的生平功绩。

本溪市有一座杜度祠,纪念清初名将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爱新觉罗.杜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长子,生于1597年,逝世于1642年。

杜度是努尔哈赤的第一孙,又值其父亲褚英战果辉煌的时代,在倍受重视和关爱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6岁即将成为青年将领时,父亲褚英被幽禁——两年后,即万历四十三年死于高墙内。为此,杜度心灵倍受打击和挫伤。但汗王祖父仍倍爱长孙,令其掌镶白旗主。杜度识大体、明大义。汗王死后拥待皇太极,南北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崇德元年封安平贝勒,直至崇德七年死。

《清史稿》二百一十六卷列传三关于杜度的记载,文简析 :

爱新觉罗·杜度为努尔哈赤之孙、长子广略贝勒褚英第一子。最初被授台吉的职位。

天命九年(1624年)封为贝勒。天聪元年(1626年),跟从贝勒阿敏、岳托等伐朝鲜。天聪三年(1628年),跟从皇太极攻打明朝,进攻明都北京,并且打败明朝援兵。天聪四年正月(1629年),杜度大败反攻的明军,明军仍然力战,歼灭其部众。

天聪七年(1632年),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投靠后金,杜度协同贝勒济尔哈朗、阿济格赴镇江迎接他们。崇德元年(1636年),进封为安平贝勒。崇德六年(1641年),攻打广宁,击败松山、锦州的明朝援兵。崇德七年(1642年)六月逝世。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为他立碑纪念他的功劳。

本溪市有一座杜度祠,纪念清初名将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多羅安平貝勒碑文」

朕惟國家誼篤懿親情殷惇睦顯爵之畀既頒澤於生前寵錫之加更垂恩於身後以重一本厚宗盟」典至渥焉爾多羅安平貝勒杜度泒衍銀潢慶流玉葉楊威關外夙資克敵之功宣力師中允協維城之」義且職司夫禮教因志勵乎寅清追爾勳猷宜加恩赉特頒曠典聿彰眷舊之情丕布新綸愛備飾終之」禮式循彝憲建樹豐碑嗚呼鴻文煥赫賁泉壤以增光寶命輝煌暎松楸而生色永垂奕(祀)用誌哀榮

雍正元年十二月初三立」

译为简体字:

朕惟国家谊笃懿亲,情殷惇睦,显爵之畀,即颁泽于生前;宠赐之加,更垂恩于身后,凡以重一本,厚宗盟,典之渥焉。尔多罗安平贝勒杜度泒衍银潢,庆流玉叶,扬威关外,夙资克敌之功,宣力师中,允协维城之义,且职司夫礼教,因志励乎寅清。追尔勋猷宜加恩赉,特颁旷典,聿彰眷旧之情;颁布新纶,爱备饰终之礼。式循彝宪,建树丰碑。呜呼,鸿文焕赫,贲泉壤以增光;宝命辉煌,映松楸而生色,永垂奕祀,用志哀荣。

雍正元年十二月初三

碑文字字句句让人心灵震撼!

本溪市有一座杜度祠,纪念清初名将多罗安平贝勒杜度

杜度墓最先葬于东京陵。后奉皇命迁移至本溪封地(今本溪市石桥子镇响山子村)建陵园享殿。盛京礼部奉旨每年六月祭祀。1723年清政府为杜度树碑立传。杜度墓碑历经沧桑岁月,时代变迁,墓被毁,只有杜度碑。1984年本溪市政府将杜度碑移于平顶山碑林,在碑林外十几米处建杜度祠,永世供奉和纪念这位为大清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杜度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距今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清史稿》里重笔记载,可见杜度是清史上不可多得的人物,可称为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历史功绩永垂清史!杜度碑记载的不仅仅是杜度这样一位人物,而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历史,她将永远铭刻世界,不仅要让满族的后人了解他,还要让中华民族的子孙了解他,学习他顾大局,识大体,以激励我们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

杜度祠安静地座落于平顶山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安静祥和、阳光充裕,杜度碑高耸矗立,正如碑文:“映松楸而生色。”

杜度碑向世人召示主人的历史功绩和价值,世代为后人瞻仰和纪念!

笔名:赫舍里·海棠

实名:赫崇芝

民族: 满族(赫舍里氏,正白旗)

职业:教师

从小生在辽东山区,在一个满族大院里长大。看过男人穿靰鞡,看过女人绣荷包。心里深记着父亲一遍又一遍讲过的关于“小罕子”的故事,就想等有一天长大,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给大家看。

于是后来,便开始热衷于满族文学创作。

主要作品有《琉璃瓦小镇》及21万字长篇小说《海棠花开》、5 万字小说《英额峪的女萨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