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讓中蜂"安居樂業"才能有效防止逃群

二月已經進入尾聲,位處溫暖地區的養蜂者的養蜂工作也已進行的如火如荼。在此期,中蜂養殖者最擔心的莫過於蜂群飛逃了,好不容易繁起來的蜂群莫名其妙全部飛逃,一時間所有的心血付之東流。因此,中蜂養殖者都在小心飼養,防止出現飛逃現象。

飛逃是中蜂的主要特性之一。但中蜂飛逃不是無緣無故的,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中蜂的不適,以致於感覺生存受到成脅,才發生飛逃。因此,在飼養中蜂過程中要認真查找分析中蜂飛逃的原因,給中蜂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以保證養蜂生產的順利進行。

讓中蜂

一、中蜂飛逃的原因

1.1分蜂

分蜂是蜜蜂繁殖的一種方式。當群勢增長到一定階段,群內便開始培育雄蜂、蜂王;隨著新王的出生,蜂群內一部分蜜蜂連同原蜂王一起飛離原巢,另擇新居。這雖然也是飛逃,但是屬於蜂群增殖的種自然現象。

讓中蜂

1.2飢餓

當外界蜜源缺乏,而飼餵又沒有跟上,導致巢內飼料供應不足時,蜂王的產卵速度將減慢,甚至停止產卵,當幼蜂基本出完時,就會全群飛逃。

1.3病敵害引發

1.3.1疾病

由於中蜂對囊狀幼蟲病、歐洲幼蟲腐臭病的抵抗力較弱,感染後常造成較大的危害,使工蜂的壽命縮短,失去哺育蜂王和幼蟲的能力,常引發蜂群飛逃。另外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中蜂飛逃。

1.3.2敵害

巢蟲以巢脾和蠟屑為食,危害蜜蜂的幼蟲和蛹常造成"白頭蛹"。當巢蟲較多、危害嚴重時會引起工蜂的躁動不安,甚至離脾,如不能及時得到清理就有可能導致全群飛逃。此外,如螞蟻、胡蜂等敵害經常侵擾蜜蜂,也會嚴重影響蜂群的採集活動,蜂群在受害嚴重時,會停止採集,蜂王也停止或減少產即,如果不能得到及時制止,就有可能引起全群飛逃。

讓中蜂

1.4人為因素

1.4.1管理

有些初學養蜂者和養過西蜂后改養中蜂者,在飼養過程中,對蜂群頻繁開箱檢查或套用西蜂的飼養方法進行管理,取蜜時全取,有的動作比較粗糙,都可能造成中蜂飛逃。

1.4.2盜蜂

蜂箱擺放過於密集,群勢大小不均,缺蜜季節,管理不善,都極易引起盜蜂。如附近有西蜂場,情況會更嚴重,蜂群因被盜而使巢內貯蜜減少,引起蜂群的恐慌和不安,乃至飛逃。

1.5遺傳因素

有些中蜂是搜捕來的野生蜂,這些蜂群沒有經過很好的馴化,飛逃的客觀原因不明顯,這些蜂群的飛逃主要是由其遺傳因素造成的。中蜂不同的品系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也不相同。如東北地區,體色偏黑的品系與體色偏黃的品系相比野性更強,在受到外界刺激或生活環境改變時更容易棄巢飛逃。這些蜂群的飛逃主要是由其遺傳因素造成的。

1.6不良環境

由於中蜂對環境非常敏感,稍有不適就容易飛逃如在炎熱的夏季,蜂箱沒有有效遮陰、在陽光下暴曬春、秋季節沒有采取良好的保溫措施,受到寒風侵襲;外界長期陰雨而引起巢內潮溼、新更換的蜂箱有異味或老舊的蜂箱有漏洞和縫隙,巢脾老舊等;周邊有礦山、工廠,受到煙霧、噪聲等干擾。當外界長期異味、機械震動,都會引起中蜂的躁動不安而引起飛逃。

二、中蜂飛逃的徵兆

2.1巢前出勤蜂銳減

飛逃前蜂群處於消極怠工狀態。當發現巢門口出入的工蜂比平常少或明顯比其他蜂群少,蜂群不採集,應引起注意,有可能這群蜂要飛逃,應做進步檢查。而且越是臨近飛逃期,這一現象越明顯。

2.2蜂王停產

產生飛逃情緒的蜂群,會減少對蜂王的飼餵使蜂王腹部縮小、產卵銳減或停止產卵,群內只有封蓋子,很少或沒有幼蟲。如果封蓋子快要出完就表明這群蜂快要飛逃了。

讓中蜂

2.3其他徵兆

有時具有飛逃情緒的蜂群對飼餵的蜜糖也不願取食,連續幾天也不能將飼餵器中的蜜水轉移到巢房中去。有時在蜜已喂足、蜂量也較足的情況下,也不泌蠟,加礎也不造脾,這都可能是中蜂飛逃的前兆。

2.4中蜂飛逃的特點

中蜂飛逃多發生於小群和交尾群。開始飛逃時,工蜂表現興奮,巢門附近部分工蜂舉腹散發嗅腺物質,巢內秩序混亂,不久傾巢而出,而且具有連動性。某個蜂場如果有1群蜂發生飛逃,往往引起相鄰蜂群一同飛逃,應高度重視。久雨初晴時,最易出現飛逃,飛逃的時間多在午後。但在炎熱的夏天,上午10:00以後就會發生,飛逃群一般先在蜂場周圍樹上結團,然後再飛往他處。

三、預防中蜂飛逃的措施

3.1保持蜜粉飼料充足

由於中蜂最怕缺蜜,所以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巢內飼料充足。在蜂蜜採收時,至少保留1-2張蜜脾。在缺蜜時,應及時進行輔助飼餵。

讓中蜂

3.2預防病敵害

3.2.1預防蜂病

中蜂蜂病應以預防為主,對蜂箱、巢脾等蜂機具要定期消毒。根據不同季節和蜂病發生情況提前預防用藥,以減少蜂病的發生。預防巢蟲最簡單可行的方法是多造新脾、淘汰老脾,定期清除箱底的蠟渣,同時保持蜂脾相稱或蜂略多於脾。

3.2.2預防敵害

預防螞蟻,可用4根木棍將蜂箱墊高,這樣做既能減少螞蟻危害,也可避免蜂箱在潮溼的地面或草叢中受潮腐爛而影響蜂箱的使用壽命。預防盜蜂主要是常年飼養強群、均衡群給蜂足貯備飼料,斷蜜期縮小巢門,少開箱檢查。飼餵要在傍晚蜂群停止活動時進行,注意不得將蜜汁酒在外面,同時遠離西蜂群。

3.3避免人為干擾

養蜂人員要熟知中蜂的生活習性,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要以箱外觀察為主,儘量少開箱檢在。必須開箱時,動作要輕,時間要短。

蜂箱擺放要依地形地勢分散擺放,不要過於集中群勢大小要儘可能的平均;缺蜜季節,要加強管理。

讓中蜂

3.4應用良種

在飼養中蜂時,儘可能選擇當地經過長期人工飼養,能維持強群、比較溫馴的蜂種,這樣會從根本上降低蜂群飛逃的概率。

3.5為蜂群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放蜂場地應選在蜜粉源較為豐富的地方,最好零星蜜粉源連續不斷;遠離廠礦,鐵路、公路等有機械震動、煙霧和噪聲的地方;環境要安靜、陰涼乾燥,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溼。夏季要遮陰,早春和晚秋要適度保溫,防止蜜蜂受寒風侵襲。

總之,在飼養管理過程中,要以預防為主、加強飼養管理,為蜂群提供良好舒適的生存環境,使蜂群能夠"安居樂業"的生活,這樣才能防止飛逃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