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让中蜂"安居乐业"才能有效防止逃群

二月已经进入尾声,位处温暖地区的养蜂者的养蜂工作也已进行的如火如荼。在此期,中蜂养殖者最担心的莫过于蜂群飞逃了,好不容易繁起来的蜂群莫名其妙全部飞逃,一时间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因此,中蜂养殖者都在小心饲养,防止出现飞逃现象。

飞逃是中蜂的主要特性之一。但中蜂飞逃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由不同原因引起中蜂的不适,以致于感觉生存受到成胁,才发生飞逃。因此,在饲养中蜂过程中要认真查找分析中蜂飞逃的原因,给中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保证养蜂生产的顺利进行。

让中蜂

一、中蜂飞逃的原因

1.1分蜂

分蜂是蜜蜂繁殖的一种方式。当群势增长到一定阶段,群内便开始培育雄蜂、蜂王;随着新王的出生,蜂群内一部分蜜蜂连同原蜂王一起飞离原巢,另择新居。这虽然也是飞逃,但是属于蜂群增殖的种自然现象。

让中蜂

1.2饥饿

当外界蜜源缺乏,而饲喂又没有跟上,导致巢内饲料供应不足时,蜂王的产卵速度将减慢,甚至停止产卵,当幼蜂基本出完时,就会全群飞逃。

1.3病敌害引发

1.3.1疾病

由于中蜂对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的抵抗力较弱,感染后常造成较大的危害,使工蜂的寿命缩短,失去哺育蜂王和幼虫的能力,常引发蜂群飞逃。另外其他一些疾病也可引起中蜂飞逃。

1.3.2敌害

巢虫以巢脾和蜡屑为食,危害蜜蜂的幼虫和蛹常造成"白头蛹"。当巢虫较多、危害严重时会引起工蜂的躁动不安,甚至离脾,如不能及时得到清理就有可能导致全群飞逃。此外,如蚂蚁、胡蜂等敌害经常侵扰蜜蜂,也会严重影响蜂群的采集活动,蜂群在受害严重时,会停止采集,蜂王也停止或减少产即,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制止,就有可能引起全群飞逃。

让中蜂

1.4人为因素

1.4.1管理

有些初学养蜂者和养过西蜂后改养中蜂者,在饲养过程中,对蜂群频繁开箱检查或套用西蜂的饲养方法进行管理,取蜜时全取,有的动作比较粗糙,都可能造成中蜂飞逃。

1.4.2盗蜂

蜂箱摆放过于密集,群势大小不均,缺蜜季节,管理不善,都极易引起盗蜂。如附近有西蜂场,情况会更严重,蜂群因被盗而使巢内贮蜜减少,引起蜂群的恐慌和不安,乃至飞逃。

1.5遗传因素

有些中蜂是搜捕来的野生蜂,这些蜂群没有经过很好的驯化,飞逃的客观原因不明显,这些蜂群的飞逃主要是由其遗传因素造成的。中蜂不同的品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也不相同。如东北地区,体色偏黑的品系与体色偏黄的品系相比野性更强,在受到外界刺激或生活环境改变时更容易弃巢飞逃。这些蜂群的飞逃主要是由其遗传因素造成的。

1.6不良环境

由于中蜂对环境非常敏感,稍有不适就容易飞逃如在炎热的夏季,蜂箱没有有效遮阴、在阳光下暴晒春、秋季节没有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受到寒风侵袭;外界长期阴雨而引起巢内潮湿、新更换的蜂箱有异味或老旧的蜂箱有漏洞和缝隙,巢脾老旧等;周边有矿山、工厂,受到烟雾、噪声等干扰。当外界长期异味、机械震动,都会引起中蜂的躁动不安而引起飞逃。

二、中蜂飞逃的征兆

2.1巢前出勤蜂锐減

飞逃前蜂群处于消极怠工状态。当发现巢门口出入的工蜂比平常少或明显比其他蜂群少,蜂群不采集,应引起注意,有可能这群蜂要飞逃,应做进步检查。而且越是临近飞逃期,这一现象越明显。

2.2蜂王停产

产生飞逃情绪的蜂群,会减少对蜂王的饲喂使蜂王腹部缩小、产卵锐减或停止产卵,群内只有封盖子,很少或没有幼虫。如果封盖子快要出完就表明这群蜂快要飞逃了。

让中蜂

2.3其他征兆

有时具有飞逃情绪的蜂群对饲喂的蜜糖也不愿取食,连续几天也不能将饲喂器中的蜜水转移到巢房中去。有时在蜜已喂足、蜂量也较足的情况下,也不泌蜡,加础也不造脾,这都可能是中蜂飞逃的前兆。

2.4中蜂飞逃的特点

中蜂飞逃多发生于小群和交尾群。开始飞逃时,工蜂表现兴奋,巢门附近部分工蜂举腹散发嗅腺物质,巢内秩序混乱,不久倾巢而出,而且具有连动性。某个蜂场如果有1群蜂发生飞逃,往往引起相邻蜂群一同飞逃,应高度重视。久雨初晴时,最易出现飞逃,飞逃的时间多在午后。但在炎热的夏天,上午10:00以后就会发生,飞逃群一般先在蜂场周围树上结团,然后再飞往他处。

三、预防中蜂飞逃的措施

3.1保持蜜粉饲料充足

由于中蜂最怕缺蜜,所以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巢内饲料充足。在蜂蜜采收时,至少保留1-2张蜜脾。在缺蜜时,应及时进行辅助饲喂。

让中蜂

3.2预防病敌害

3.2.1预防蜂病

中蜂蜂病应以预防为主,对蜂箱、巢脾等蜂机具要定期消毒。根据不同季节和蜂病发生情况提前预防用药,以减少蜂病的发生。预防巢虫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多造新脾、淘汰老脾,定期清除箱底的蜡渣,同时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2.2预防敌害

预防蚂蚁,可用4根木棍将蜂箱垫高,这样做既能减少蚂蚁危害,也可避免蜂箱在潮湿的地面或草丛中受潮腐烂而影响蜂箱的使用寿命。预防盗蜂主要是常年饲养强群、均衡群给蜂足贮备饲料,断蜜期缩小巢门,少开箱检查。饲喂要在傍晚蜂群停止活动时进行,注意不得将蜜汁酒在外面,同时远离西蜂群。

3.3避免人为干扰

养蜂人员要熟知中蜂的生活习性,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要以箱外观察为主,尽量少开箱检在。必须开箱时,动作要轻,时间要短。

蜂箱摆放要依地形地势分散摆放,不要过于集中群势大小要尽可能的平均;缺蜜季节,要加强管理。

让中蜂

3.4应用良种

在饲养中蜂时,尽可能选择当地经过长期人工饲养,能维持强群、比较温驯的蜂种,这样会从根本上降低蜂群飞逃的概率。

3.5为蜂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放蜂场地应选在蜜粉源较为丰富的地方,最好零星蜜粉源连续不断;远离厂矿,铁路、公路等有机械震动、烟雾和噪声的地方;环境要安静、阴凉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夏季要遮阴,早春和晚秋要适度保温,防止蜜蜂受寒风侵袭。

总之,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为蜂群提供良好舒适的生存环境,使蜂群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才能防止飞逃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