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提到这场战役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东晋以八万军士打破前秦八十万军士,这个比例看起来足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但是却又是真实存在的。

关于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有的人说是因为王猛的去世,苻坚失了智囊,有的人说是因为苻坚好大喜功,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然而我认为,淝水之战前秦之所以会不战自溃,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不过关。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一、淝水之战前秦不战自溃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心理素质不过关

1、连年战争,将士们处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状态

苻坚被称为苻坚大帝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和南方的局势差距很明显,到前秦统一北方之前,北方一直战乱不断。苻坚杀了暴君苻生之后,自己登上了大秦的皇位,前秦政权落到苻坚手上后,很快势利就崛起了。

公元369年,前燕内部出现了混乱,前燕的“战神”吴王慕容垂因为受到皇室的排挤,最终选择背弃自己的国家,转而投向前秦的怀抱,苻坚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个人,然后带领着前秦的将士毫无顾忌地灭了前燕的政权,将前燕的土地纳入了自己的怀抱;公元370年,原本臣服于前秦的仇池公杨世去世,他的儿子杨纂袭位之后直接就想着断绝自己与前秦之间臣属关系,转而投向了东晋的怀抱,苻坚可忍不了,于是在公元371年又率兵进攻了仇池,最终杨纂投降,仇池也被灭亡;公元376年,苻坚以张天锡“虽称藩受位,然臣道未纯”为由,又出兵灭掉了北凉的政权。

在解决了前燕,前仇池,前凉这三个政权之后,北方只剩下了拓跋氏建立的代国,苻坚又怎么会放过他呢?于是在公元376年,苻坚又派兵灭了代国。至此北方实现了统一。

虽然说这几场战役苻坚最终都取了了胜利,但是,从公元369,370,371,376这几个时间段来看,作战时间的间隔都非常贴近,而且中间还夹杂着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自古以来,打仗都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苻坚赢得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之后,愈挫愈勇,但是对在前秦统治下的士兵和百姓来讲可谓过的是苦不堪言,连年的战争已经让他们内心疲劳不已,所以军队的士气并不是很高;加上淝水之战爆发时,距离苻坚统一北方仅仅过了才有六七年,苻坚灭了北方的其他政权之后,不可能在短期之内收服民心,所以,北方的统一其实只是前秦在军事上的统一,并没有达到“万众归心”的效果,所以苻坚代表的前秦是十分缺乏群众基础的。

国家再强大,也经不住连年的战争。所以,淝水之战前秦军士不战自溃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连年的战争,让将士们处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状态,满心疲累又怎么能打出胜仗呢?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2、倚仗自己兵力十足,“投鞭断流”,对自己抱有盲目的自信

苻坚敢于挑战东晋,实现他一统南北的愿望并不是毫无根据的。

首先,从苻坚统一北方的各个战争成果来看,他统一北方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几乎是处于屡战屡胜的地位,所以这样的结果更是给了苻坚强大的自信心,我自己打了那么多的胜仗,现在时机应该已经成熟,是时候去攻击东晋,实现我南北一统的愿望了。

于是他不顾众大臣“厉兵积粟,以待暴主”的建议,尤其是王猛去世前,也一直劝阻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的建议都被一起忽略了,因为连年的胜利已经让苻坚变得高度膨胀起来,自信心十足。

再加上苻坚统一北方之后,兼收了其他政权的兵力和百姓,所以淝水之战之前不久开始大规模征兵,使得北方的各族人民不得不面临生离死别,虽然最后调集了多达八十万的兵力,但这八十万的兵力中有很多都是不情愿来作战的,加上仓促征兵,没来得及训练,所以军队里面人心不齐,军纪不严明,战斗力低。

可是,身为皇帝的苻坚并不能看到这一点,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他,当时脑子里面只有伐晋的这个想法,倚仗着自己“有众百万,资杖如山”和“投鞭断流”的庞大军队力量,先天条件加上后天条件,让苻坚有了自己一定会胜利的想法,而人在比赛的时候,如果已经有了觉得自己一定会打败对方的想法后,不免就会出现轻敌的情况。所以,苻坚正是因为轻敌,对自己抱有盲目的自信,“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因而轻视晋军,最后造成己方不战自溃,兵败淝水。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3、士气大伤,战后又转变为畏晋怕敌,最终“草木皆兵”,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苻坚本是抱着必胜之心来伐晋的,但是第一次交战就失利了。

苻坚的先锋部队由他的弟弟苻融带领,与东晋由谢玄带领的军队在洛河一带对峙。谢玄派出他手下的得力干将刘牢之,领着五千兵力,向对面苻坚的营地杀去,最终竟然还取胜了,斩杀了前秦军队的主将,给了前秦一个重大的打击。

《资治通鉴》记: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

原本抱着必胜的决心,哪知道首战就失利了,苻坚和苻融兄弟两个回合之后,心里惊惧不已。

《晋书·苻坚载记》记载:“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这就有了“草木皆兵”的说法,实际上是因为他们被晋军的士气给吓到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绪。

前秦失败了,但这场小战争的胜利却让东晋士气更加高涨,而后晋军更是牢牢把握住机会,趁胜追击,兵至淝水。就这样,秦晋军士隔着淝水两相对望。

这个时候,东晋那边的“智囊”谢玄使人对苻坚说,希望秦军后退一下,这样好让晋军过河,大家决一死战。苻坚听了之后答应了,并窃喜道:“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

他没有想到,这只是晋军磨损他们军队士气的一个方法罢了,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这么“外强中干”,通通被一声“秦军败了”给吓跑,在逃跑的过程中,甚至把耳边的风声当成了晋军追杀过来的声音,最终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二、从东晋方面使用的心理战术,看淝水之战前秦不战自溃的原因

1、作战信念的坚定,全军上下一心

与苻坚的匆忙招兵不一样,东晋的军士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并且经过专门的作战训练的,与苻坚的那一堆人数众多但是相当于野军的战队不一样,东晋的军队是真的具有实力的。因为在好战的苻坚统一北方之后,东晋朝廷就产生了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促使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用尽一切办法,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当时朝廷任命谢玄为建武将军和衮州刺史,镇守广陵。当地的老百姓因为过去饱经战乱,所以个个都有极强的作战能力,除此之外,谢玄还想到了过去曾被北方胡人大肆欺压的平民百姓,他们因为过去被欺压地太狠,早就有报仇的想法了,于是,谢玄招募北府军的时候,这些人没怎么思考就加入了。

可以说,由谢玄组织的北府兵,他们既拥有作战能力,也因为同仇敌忾而上下一心而有了坚定的作战信念。这样的军队爆发出来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2、朱序身在前秦心在东晋,“秦军败了!”使得军心更不稳,一时“风声鹤唳”

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前秦对东晋发起了进攻,在那场战争中,身为凉州刺史的朱序被前秦俘虏,但是,因为他本人尽管被俘,但是仍然能够保持气节,于是获得了苻坚的青睐,苻坚并没有选择将他杀掉,而是选择用怀柔的方法,任朱序为度支尚书,希望这样能够让他为自己效命。朱序当时表面上答应了,就一直留在苻坚麾下。

到了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的时候,苻坚在统一了北方之后,准备南伐东晋,当时朱序也随军前往东晋,准备攻打自己的家乡吗?不,他没有选择那么做。

当时被苻坚任命为先锋的苻洪在攻占寿阳之后,擒获了东晋将领徐元喜等人,东晋方面又派出了胡彬领着五千士兵过来营救,但是因为粮食不够,胡彬在向大本营求救的时候,又被苻融抓到了,这下他老开心了,马不停蹄使人告诉了他的哥哥苻坚。

胡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资治通鉴》

就这样苻坚作为统帅之人,竟然就这样只带了轻骑八千,去找苻融了。临走前派朱序去东晋的阵营劝说谢石等人,毕竟他们已经连擒东晋好几位大将了,也算是捏着东晋的把柄了。

朱序当时答应了,但是也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据《资治通鉴》记载:朱序私下里对谢石等人说道:“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他们商量之后觉得这个计谋挺不错的,于是就派了刘牢之领着五千士兵去了洛河一代,在洛涧之战中,最终以少胜多取得了胜利。

后来秦晋两军于淝水河畔对峙,你以为这就没了朱序的事情了吗?错了,秦军后退之后,晋军趁势而上,打的秦军再而衰三而竭,这个时候,身处后方的朱序大喊了一句:“秦兵败矣!”众人听了,吓得四处逃窜,更显慌乱。

最终,朱序凭着这一句话,击破了秦兵本来就不坚定的心房,变得更加方寸大乱,前秦军队最终在淝水之战中不战自溃。

淝水之战前秦为什么不战自溃?心理状态成了他们失败的原因

总结:

前秦军队在淝水之战中不战自溃,一是因为苻坚不擅长观察人心,只仗着人多,几乎打了无准备之仗,二是因为,军队没经过系统训练,专业素质不过关,心理素质不过硬,三是因为东晋朝廷谢氏等人善于读懂人心,对秦军实施心理战术,最终使得秦军自己把自己吓跑了,在淝水之战中不战自溃。


我是历史奇闻圈,想了解更多历史奇闻,不妨点个关注吧!


参考史料

《资治通鉴》

《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