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比普通炮弹还便宜,中国红箭73导弹,为何用了40年?

查伯


红箭73是一款小型反坦克导弹,既然是导弹就会有一系列的发射和瞄准装置,导弹内还会有弹道控制装置、发动机等子系统,因此导弹不管怎么便宜,都不可能比一个钢铁加引信加炸药的炮弹更便宜!2013年,我们曾经向南苏丹出口过一批红箭73导弹,单枚导弹价格为7000美元左右(5万人民币),而一颗国产的普通155榴弹炮弹价格只需要不到一万人民币左右,这样算下来谁贵谁便宜?如果要比的话,国产的GP1激光制导炮弹价格在1.5到2万美元左右,印度采购的俄罗斯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高达4万美元一发,这就真的比红箭73要贵一些。所以红箭73比普通炮弹贵,比激光制导炮弹便宜,并不是廉价,只是考虑到它的作战效能,性价比颇高而已。



红箭73的原型为前苏联的AT3(萨格尔)反坦克导弹,该导弹是苏联五十年代末期研制,六十年代初期装备的第一代反坦克导弹。该型反坦克导弹采用人工目视跟踪控制的有线制导,抗干扰能力强,准头不错,其所配备聚能穿甲弹头打击运动目标时能够洞穿150毫米的均质钢板,攻击静止目标破甲能力接近500毫米,能够击穿主流的二代坦克和早期三代坦克前主装甲,具备不错的攻击能力。由于弹重只有11公斤,且可以分解组合,整套发射装备通常都是使用数个手提箱便进行携行,具备相当高的机动性。


埃及曾经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使用AT3反坦克导弹伏击以色列部队,直接团灭了他们一个坦克营(谣传为坦克旅),AT3反坦克导弹一时声名鹊起。1969年我们与苏联发生了珍宝岛冲突,虽然当时击退了苏联的挑衅和入侵,但是此后苏联加强了中苏边境的兵力布防,大量先进的T62坦克成为巨大的威胁,急切需要更先进的反坦克武器!鉴于与东欧部分国家的友好关系,我们在1973年得到了罗马尼亚援助的一批AT3反坦克导弹,获得这一反坦克利器后,随即开始了仿制,六年磨一剑,AT3的国产型号终于在1979年正式列装部队。然而这些新生儿们却并没有直接正面刚当初的假想敌苏军,却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大放异彩!鉴于红箭73导弹较高的精度和轻便灵活的作战效果以及不错的杀伤威力,而越军坦克装甲车数量又不多,我军将红箭73主要用于对越军的高价值前线坚固工事进行斩首作战,首次作战就摧毁越军1031高地营连指挥所,炸死越军军官17人,成为越军闻风丧胆的攻坚利器!
(两山轮战中的红箭73)

进入八十年代后,随着各国三代坦克的逐渐列装,主流坦克的防护性已经达到500甚至700毫米以上的水准,红箭73的破甲能力已经捉襟见肘,为了避免被淘汰的命运,红箭73适应战场变化推出了改进型红箭73B和73C。除了增加自动瞄准功能和抗干扰能力之外,着重提高了破甲水准!红箭73B静破甲能力超过800毫米,动破甲能力达到180毫米,从侧面或者后部进行伏击,可以有效摧毁苏军主流的T72坦克,而用于改进也成为红箭73经久不衰的最大原因之一。
(红箭73B)

目前红箭73虽然已经诞生了40年,以目前的眼光来看,它比新式的红箭9和红箭10技术指标差的太多,早就该被取代!然而现实是红箭73不仅没被淘汰,反而在我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大量服役,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并不奇怪!红箭73导弹虽然最新的改进型号也打不穿目前最先进的三代坦克,但是对付轻型装甲目标几乎打一个废一个,考虑到它便宜的价格、随时拎包作战的机动性、准二代反坦克导弹的精准度,还有比它更物美价廉的反轻型装甲武器吗?所以红箭73没被淘汰是部队作战需求的综合考虑,并没有什么奇怪的,谢谢!

(女子导弹班发射红箭73导弹)


军武吐槽君


“红箭–73”反坦克导弹是我军第一型获得战果的反坦克导弹,早在1985年7月份两山轮战期间就消灭了当面之敌的两个营连级指挥所,击毙敌营连军官十多人,取得了“红箭–73”服役以来第一个战果,而且还在其后的战斗中击毁了越军三辆T–55坦克、击伤一辆。


“红箭–73”导弹是我国从埃及获得的AT–3型反坦克样本(北约代号:耐火箱),通过拆解、测绘后研制成功的我军第一代反坦克导弹,AT–3反坦克导弹是苏联1960年代中期装备的在当时比较先进的反坦克武器,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埃及军队使用它全歼了以色列的王牌190坦克旅,仅20分钟该旅的100多辆美制M60坦克就被全部击毁...此战之后AT–3名声大震,苏联方面也大量生产直到1980年中期才停产,产量高达20000枚,大量出口到华约组织成员国和亚非拉国家,甚至还输出了生产线。

我国对AT–3导弹的研究始于1973年,所以型号名称为“红箭–73”,经过:摸索、技术消化和改进后于1978年全面仿制成功,当时为了防范敌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有可能的进攻,我国也开始大规模制造“红箭–73”导弹,估计产量也超过了10000枚,“红箭–73”属于小型反坦克导弹,重量不超过12公斤、最大有效射程3000米,使用空心破甲战斗部,制导方式为“手动线导”,就是导弹发射阵地预设完毕后,射手使用瞄准器发现敌坦克,将瞄准器的“十字线”对准坦克→导弹发射后射手使用操纵杆🕹️操纵导弹的飞行轨迹,操纵指令通过导弹的拖线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直至将目标击毁...。

但是,这种制导方式现在看来已经非常落后了!因为“红箭–73导弹”飞行速度120米/秒,要打击1500米外的坦克或者坚固碉堡需要10多秒钟,这个时间在战场上显得“非常漫长”!搞不好射手自身的安全都没法保障(有可能被敌重机枪或者狙击手反击),更主要的是使用操纵杆控制导弹需要对射手进行严格培训,否则根本控制不了导弹,命中率会严重下降!比如:埃及使用AT–3打击以军坦克命中率只有20%,基本上是乱打一气。
有鉴于“红箭–73”的制导方式落后,我军在“红箭–73”装备不久后对其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先进的“红外半自动制导方式”,就是利用红外跟踪器发现敌坦克后将“十字线”对准坦克后发射导弹,不用操纵杆控制,导弹尾线接收到指令后自动飞向坦克...直至将目标击毁,有了“红外半自动制导”导弹的自动化程度和命中概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红箭–73B”的外形与原型基本一致,只是将导弹头部组件更换就行,图片上是更加先进的“红箭–73C”。



安装在04式两栖战车上的“红箭–73C导弹,“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的体积很小,不论是营连分队的反坦克组携带,还是安装在战车上都很方便,机动能力和装备适应性大大高于“红箭–8”系列。

“红箭–73C”导弹又比“B型”有了提高,首先就是升级了战斗部,优化了金属罩外形(爆炸后形成金属射流)和装药结构,可以击穿所有二代坦克和部分早期三代坦克的主装甲!第二点就是:提高发动机的性能,飞行速度比“红箭–73”提高15%。第三点,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使用了“红外热成像仪”大大的提高了夜战能力!第四点:研制了随动发射架,实现了导弹与瞄准器材联动,使用更加方便。第五:采用了CCD电视测角仪抗干扰技术,不受战场上其它杂光源的影响,采用CCD电视测角仪和数字式控制箱后,射手只需将瞄准镜的十字线压在目标上导弹就会沿着目标线飞行最终击中目标...“红箭–73C”的这些改进措施大大的提高了导弹性能,更主要的是由于导弹的性能提高,对于射手的培训工作也大大减轻,射手只需几天的时间就能熟练掌握操纵要领。






04式两栖战车安装了“红箭–73C”导弹后,操纵手在车内就能观察到目标,并且操纵导弹...有了导弹使04式战车具备了对抗主战坦克的能力!

红箭–73目前还在我军服役,说明它还是有用装备!通过适当改进后它仍然是一种较先进的武器,更主要的是“红箭–73”的价格很便宜,1990年代初它的出厂价在10万元人民币,由于库存量充足即便是改进它也不会超过15万元,一枚导弹才这个价格确实便宜!也确实低于一枚155毫米口径的“激光制导炮弹”,价格便宜并且很管用的武器装备当然受部队的欢迎。


图片里可以很清晰的看见ВМР –2步兵战车上AT–3导弹的制导线。

管用这根导弹“拉线”还有一个故事,早期的反坦克导弹制导线都是采用天然桑蚕丝制造的,因为桑蚕丝韧性高,绝缘性还很好,所以苏联的反坦克导线都是由它制造,但是1960年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的桑蚕丝来源断绝!没有了蚕丝还怎么制造导弹?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导弹设计人员发现一件进口的衣服的纤维性能非常接近蚕丝,经过了解后得知这种纤维叫“聚酯纤维”,也就是俗称的“涤纶”,但是苏联当时没有生产“涤纶”的设备,只能通过进口解决,经过克格勃一番运作后生产“涤纶”的设备拐弯抹角的进入到了苏联...导弹导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皇家橡树1972


鄙人陶慕剑,要泼个冷水,其实红箭73并没有长处,唯一优点就是便宜。

由于便宜,所以装备数量多。实际上大多数红箭73是1990年以后才生产的,而不是1980年以前的老产品,完全是为了填补部队的反坦克装备空缺。

有人说,红箭73的落后主要是制导体制过时,经过改进后就可以匹敌二代甚至三代导弹了。但这种说法,根本是无稽之谈。

红箭73无论怎么改,就算改成激光驾束或者热成像制导,或者破甲超过1000毫米,也一样落后于时代。关键之处不在于制导方式,也不是破甲能力,而是飞行速度太慢了!

红箭73飞行速度仅为120米/秒,而红箭8则是200米/秒,美国陶-2导弹更是超过300米/秒!这些都是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

反坦克导弹速度太慢,就会大大提高被发现的几率,不仅容易被坦克规避,甚至会引来敌方对发射点的火力压制。在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坦克在遭到“萨格”导弹大量杀伤后,很快就发现了导弹速度慢这个弱点。

以军坦克手一旦发现埃及、叙利亚反坦克导弹升空,就迅速用机枪火炮对可疑发射点进行火力覆盖。即使不能消灭发射点,也会迫使导弹操作手躲避炮火,从而放弃制导控制,让导弹失控。

对付“萨格”导弹的这一招非常有效,而且总结出这个方法,不过是这款导弹投入实战的短短几天后。要知道,红箭73就是“萨格”的仿制品,破解招数在1973年就找到了,然而中国却在此后才开始仿制装备,而且又用了40年!

红箭73速度慢的弱点,是无法从根本上克服的。无论是改进制导方式,还是增加破甲能力,都不能改变早该被淘汰的事实。现在部队还装备红箭73,是非常错误的选择,应该尽快换一款速度超过300米/秒的单兵反坦克导弹,即使制导方式和破甲能力差一点都不怕。(陶慕剑)


陶式防务评论


很多时候确实让很多人疑惑,为什么咱们哪怕最新的8X8轮式战车也还是带着红箭73,而不是紧跟潮流,装备红箭8/9/10?这种1978年定型,面世40年,仿自苏联AT-3的老式导弹是不是生产得太多了,存量太大?

其实,现在装备使用的红箭73D已经不是最初的红箭了,现在服役的都是最新型号。

瞧瞧,红箭-73家族哥儿几个长相都区别不小了,最初的红箭-73A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战争需要了,无论是破甲能力还是命中精度,这种射手手控线导导弹都力不从心,但其改进型红箭-73B能力得到非常大的提升,制导方式改进为红外半主动跟踪制导,制导系统中也增加了红外测角仪,破甲威力从500mm提高到850mm,命中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

而最新的红箭-73D采用带前锥体的串联战斗部,可有效对付敌坦克的反应装甲,改为电视制导,抗干扰能力强,即使敌方坦克配备红外干扰仪,也无济于事,所以说,红箭-73D除了名字古老,本身已经是一型比较先进的反坦克导弹了。

有人说我军现在也就是用红箭-73打打敌火力点,这实在是太小瞧它了,有带反应装甲的火力点吗?

当然,题目中说,比普通炮弹还便宜,这多少有些夸张,要看跟啥炮弹比了,但便宜也确实是红箭-73的一大优点,据悉,一枚红箭73D不到1万美元,而对岸购买的美国“标枪”反坦克导弹单价是27万美元。无人机直升机用的“地狱火”也要12万美元左右,跟这些败家玩意儿比,红箭-73可不是白菜价嘛。N


联合防务


中国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确比较便宜,有资料显示一枚红箭-73导弹的出口价格约为8000美元,自用型的价格还会低上不少。

红箭-73属于中国第一代反坦克导弹,最早于1979年开始装备部队,是中国反坦克导弹事业的开山鼻祖。尽管后来中国相继研发出红箭-8、红箭-9、红箭-10、红箭-11、红箭-12等一系列反坦克导弹,但是已经出现40多年的红箭-73仍然有很庞大的装备数量。

目前红箭-73导弹仍然牢牢占据着中国步兵战车车载反坦克导弹的这个位置不放,经常能够看到它显眼的搭载在各类步兵战车炮塔之外。只有04/04A型履带式步兵战车比较例外,它通过装备一门100毫米线膛炮发射反坦克制导炮弹来满足反坦克作战的需求。

按道理来说,中国如今的先进反坦克导弹不在少数,例如中国拥有最大射程达10公里,采用光纤制导+攻顶模式的红箭-10;有采用红外成像制导,可以发射后不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箭-12,还有各有特点的红箭-9、红箭-11等导弹,为何中国迟迟不将老旧的红箭-73全部退役呢?

答案其实并不复杂,目前中国军队装备的这些红箭-73导弹虽然仍然叫着40多年前起的名字,但是性能早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红箭-73导弹拥有很多改进型号,反坦克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例如最新改进的红箭-73E的破甲能力并不比红箭-8、红箭-9系列差多少。

其次,虽然和更先进的红箭-10、红箭-12等导弹比起来,红箭-73导弹的反坦克能力完全处于下风,但是红箭-73仍然拥有一些令军队爱不释手的特点,例如它体积小、重量轻,比红箭-10、红箭-12更适合挂在现有步战车的炮塔上。而且红箭-73无论是在使用步骤,还是在制导方式等方面上都非常简单,比起红箭-10的电视指令制导、红箭-12的主动制导等方式更加简单粗暴。

考虑到红箭-73导弹只是装备在老旧步战车上的一种应急反坦克武器,在特殊情况下才用来反坦克作战或者打击掩体,所以并不需要它拥有特别优秀的反坦克能力。加上红箭-73拥有价格低等特点,这些特点、优点使得红箭-73系列导弹能够长期在中国军队装备序列中拥有一席之地。鉴于中国军队拥有勤俭节约等优点,红箭-73系列导弹未来仍将拥有不短的军旅生涯。


科罗廖夫


怎么可能比普通炮弹还便宜?

红箭-73是一枚反坦克导弹!

是导弹

是导弹!

是导弹!

既然是导弹,那么弹体上就必然需要各种精密的电子仪器设备保证其命中精度。早期的红箭73导弹,其弹体部分相对简单,但仍有

发动机、控制系统和战斗部等一大堆东西掺在里面,而且红箭73导弹的发动机喷口并没有设计在尾部而是在弹身上(尾部用于有线制导),直接提高了导弹的设计和制造难度,成本吗。。。而炮弹呢? 就是弹体+炸药的组成,成本孰高孰低?

这还是早期型目视跟踪,手动控制的红箭73A型,后期的B型和C型改成了光学跟踪,红外半自动制导,手动备份的模式,技术水平更上一层楼,因为增加了红外测角仪等电子设备,导致具备半自动控制功能的红箭73价格也更贵了,到红箭73D,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加装了串联装药战斗部,价格有增无减。反观普通的炮弹,没有革命性的新技术出现,总体技术水平提升有限,那价格也就没有太大的变化。

红箭-73的发射瞬间,注意喷口的位置

那么红箭-73导弹便宜吗? 便宜,确实便宜! 在40年前,中国为防范北方强邻曾大量装备过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打通了制造红箭-73导弹的所有关节和流程,因此成本可以压得很低很低。据说当年中国对外出口红箭-73导弹时,1套发射系统50000美元左右,单枚导弹8000美元,现在应该有所增长,具体价格未知。与之相比,印度购买的以色列8000枚“长钉”系列导弹,共计花费了10亿美元,单价超过10万美元1枚(不包括发射系统)。2018年美国向乌克兰出售了210“标枪”反坦克导弹,总价值4700万美元,1枚导弹的价格超过了20万。与之相比,红箭-73导弹不足1万美元的价格可以说是极其物美价廉了。

标枪导弹属于第三代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价格当然昂贵

虽然红箭-73导弹已经落后于时代,可得益于自身的性能,红箭-73仍然可以发挥余热。 很多网友觉得红箭-73打不穿第三代主战坦克,认为其毫无用处。可解放军却开发出了新玩法。红箭-73精度再差,用来打击射程内的工事掩体绰绰有余吧。威力再低,打不穿坦克还打不透碉堡吗?

在红箭-73看来,没什么防御工事不是一发导弹可以解决的。如果不行,再来一发,反正价格便宜消耗得起。解放军用红箭-73消灭工事掩体可不是现在才想出来的,早在两山轮战时期就这么干过,只不过现在财大气粗,用的更多更明显罢了。目前国内相当数量的步兵战车上装备了红箭-73导弹,你以为是给坦克准备的,实际上那是留着支援步兵用的。别看红箭-73老,人家的作用大着呢。

车载版红箭-73

说回价格,红箭-73导弹便宜是便宜,可还是没有普通炮弹便宜。有消息称,国际市场上一枚155毫米口径的炮弹价格在几千美元左右浮动,不同国家价格不同。2005年,美国M198榴弹炮使用高爆榴弹M795价格只有区区700美元,当然这个是自用价,出口的话另当别论。 前段时间,印度出口给阿联酋的155毫米炮弹,单价900美元,价格惊为天人。总体来说,普通大口径炮弹的按正常贸易价格计算的话很难超过同时代的红箭-73导弹。

还有一种炮弹比较昂贵,就是我们常说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这种炮弹的材质要么是高密度钨合金要么是贫铀合金,因此对材料和加工工艺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普通国家根本无法制作出合格的APFSDS。那么这种炮弹的价格是多少呢?根据各国外贸品的报价,不同水平的穿甲弹价格不同,有的不足5000美元,有的则超过10000美元,比如爱坑人的俄罗斯2014年出售了一批属上世纪80年代产品的穿甲弹,要价接近7000美元,可实际上这种穿甲弹的正常价格不会超过也就在5000美元左右徘徊,多买还有优惠。国内某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据说单价数万。整体而言,红箭-73和APFSDS的价格互有高低。

国外部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那么,有超过红箭-73导弹价格的炮弹吗? 当然有,不过这些炮弹可就不普通了。

比如我们常说的制导炮弹,价格就比较HIGH。美国“神剑”卫星制导炮弹的命中精度远超普通炮弹,可以做到首发即命中的水平,不过价格也远超普通炮弹。其最初计划的采购单价就高达8万美元,后期则超过15万美元。俄罗斯也有“红土地”制导炮弹,价格同样不菲。20年前,印度以4亿美元的代价进口了10000发“红土地”炮弹,合40000美元1发,要是放到通货膨胀的现在四舍五入后怎么也得10万1发。这些炮弹的价格都超过了红箭-73导弹,可惜不能随便打。

“神剑”制导炮弹,不仅打得远,而且打得准

那么普通炮弹的价格真就比红箭-73导弹便宜吗?

当然不一定啦,上文不是说过了吗,外贸品按正常的价格计算肯定比红箭-73便宜。如果不正常呢? 好吧,大家知道我又要说谁了。。。

1999年,印巴边境地区的卡吉尔冲突中,印度用FH-77榴弹炮火炮猛烈轰击巴军阵地。打了几天之后才发现,155毫米炮弹快用完了,而当时印度国内无法自产大口径炮弹,于是只好从国际上求购FH-77用的炮弹。要知道,军品这东西和民品不一样,买东西得先签协议然后下订单,最后掏了钱还得等时间让工厂给你生产,一年半载以后交货都算速度快的。当然,不是没有变通的法子,同样装备FH-77的瑞典军队,库存里可有的是现成炮弹,不过这可是战备用的,拿出来卖的话代价可有点高。仗都打到这个节骨眼了,还等什么等,买吧。最后通过谈判,印度以单价1.5万美元的价格紧急购买了一批155毫米炮弹用于冲突前线,后续的价格到底降没降不清楚,反正

印度又当了一次冤大头。(本文部分内容杜撰,但印度花1万多美元买炮弹的事可千真万确。)


水井土城


1971年初,我国通过他国途径获得了苏制有线制导的AT-3型(萨格尔)全球第一代反坦克导弹, 大概从1973年开始,军工进行了逆向测绘仿,项目直到1978年底才过关,仿制成功的国产反坦克导弹被命名为“红箭-73”。

时至今日,在红箭-8/9/10/12等先进的反坦克导弹大量装备,其中某些型号成为国际军火市场的抢手货,许多国家甚至都引进了红箭8/9反坦克导弹的生产线的背景下,我军依然装备有红箭-73反坦克导弹,原因就是价格便宜,也就超过一发155毫米大口径炮弹而已,比制导炮弹不知道要价廉多少倍。

且红箭-73反坦克导弹,正因为落后属于有线制导的,才却不会被敌先进的电子设备所干扰,在战时打对方坚固堡垒时非常管用,不一定能击穿当下的主战坦克,但打步战车、自行火炮、越野军卡等高价值目标却是中弹即报销,因此,红箭-73反坦克导弹在战场上具备极高的性价比。

得益于军工硬是将昔日高精尖的东西给整成了白菜价,成了对付未来对手除主战坦克以外其他陆战装备非常给力的武器,所以我军才保有大量红箭-73反坦克导弹,当然,最新改进型的红箭-73具备了打主战坦克的能力,静破甲厚度达到了1000毫米,只是价格不再是白菜价了。

看看央视军事报道,自军改以后,现代化的机动营,都保有红箭-73系列反坦克导弹,除了步兵携带以外,步战车、装甲运兵车都有车载红箭-73反坦克导弹。

红箭-73反坦克导弹,目视跟踪、三点导引、手动控制、导线传输指令,貌似非常落后,但却可攻击4000米距离内的坦克、装甲目标或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堡垒。

当然,其中的红箭-73C型,其战斗力又有了极大的提升,采用光学瞄准、红外跟踪、半自动控制的制导方式,战斗部破甲威力得到大幅提高,静破甲威力由500毫米提高到850毫米以上,导弹可在有自然光和红外光干涉的环境中,对4000米开外的装甲目标予以打击,具备了击穿T-72坦克前主装甲的能力,命中率可达90%以上 。

此外,红箭-73反坦克导弹,弹径120毫米,弹重仅11.7千克,适于单兵携带、地面发射或车载发射,部署灵活机动,快捷方便,战场适应性特别强。

如此白菜价的反坦克导弹,其价格甚至和一发155毫米大口径榴弹炮贵不了多少,但其作战效能却又特别高,战场上的软硬目标统吃,我军当然要预以大量保留了,因此,在军中形成了先进的红箭-9反坦克导弹和落后的红箭-73反坦克导弹并行不悖的局面。


国平军史


精度低杀伤力小都不是大问题,最重要的好处是便宜可以大规模使用。在中国人多的情况下过多使用高精尖武器一个是对士兵要求过高,一个是成本太高,象美俄那样士兵不足额必须依靠武器提高精度才行。红箭73可能打得不准,如果命中率达到20%(不可能更低了吧),那么只要一次性发射5个就行,为了加大保证可以一次发10个,事实上10个的价钱也没有外国的高精度导弹一个贵,成本优势明显。特别是针对除美俄这种强国作战时优势更大,准确的说中国和俄美直接开战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打仗比较大的可能就是越南印度这种国家,红箭这种导弹对付他们还是很合适的,用太过尖端武器和他们打,属于高射炮打蚊子,价钱上不合适效果也不好。用一个价值500万美元的精确制导炸弹炸掉一个300万美元的坦克很难说是赚了还是赔了,但用十个红箭73打掉一个坦克就可以认为是赚了。79年对越反击战技术水平只相当于打了场一战,如果和印度开战除非用上原子弹,否则技术水平也比二战高不了多少,印度大量装备先进武器因为士兵素质不行根本起不到作用。就象思忌赛马没有必要非得用最上等的武器和别人对坑,只要略高于敌人就行,红箭落后是不假,但针对这相地球80%的国家打仗还是有把握的,因为现在80%的国家都是垃圾,不需要用更高级的武器。


海中岩haha


兔哥回答:红箭73是一款反坦克导弹,这款导弹借鉴了前苏联的“萨格尔”反坦克导弹的原理,是我国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有ABC和大口径型等数个改型,1978年设计定型。

红箭-73系列导弹,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早期的40“火”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不能适应对抗当代坦克的需要,研制一款新的反坦克兵器就成为了课题,当时反坦克导弹已经成为主流,而我国的军工技术还不先进,于是就借鉴了苏联的“萨格尔”AT-3反坦克导弹,研制自己的反坦克导弹,这就是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由来。红箭73反坦克导弹采用有线制导模式,早期型号的制导很简单,采用了手控制导,将导弹的制导线连接到手动制导器上,通电,用瞄准具对准目标,采用三点导引,和打枪原理差不多,手动控制操控手柄使导弹沿着瞄准线飞行,直到命中目标。这种方式对于600米以内的目标命中率约60%,但对于600~3000米内的目标则高达90%,主要原因是手动控制的因素,导弹飞行速度约120米/秒,几秒就到了目标,手控不易掌握,需要长期的训练,而距离的增加也为控制增加了时间,所以远距离反而容易命中,很据这种情况,军工人员开始了升级工作。



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改进升级;红箭 -73A型导弹增加了电视测角仪和数字式地面控制箱,这是它主要的改进,依然采用线导,不过控制方式从手控变成了半自动操控,只要将瞄准十字线压在目标上,导弹会自动循瞄准线飞行。这种方式使命中率达到了90%左右,另外就是训练强度明显减少,经过简单的训练即可熟练掌握。红箭-73B反坦克导弹增加了红外半主动制导模式,战斗部得到改进,破甲深度增加到了850毫米,能够击穿当时先进的T-72主战坦克。红箭-73C反坦克导弹采用了发射架结构,威力增加,穿深增加,导弹本身重量有所增加,并采取了车载方式。D型是最新一型,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红箭73的优点;红箭73反坦克导弹结构简单,虽然和当代先进的反坦克导弹比显得落后,当自然达到了九十年代末期的水平,而最新型的,破甲深度并不落后,主要是总体结构简单,反坦克导弹的目标是反坦克,简单有简单的优势,对于射手的要求不高,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操控这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不需要学习一堆大道理,瞄准了,对正了,开火就成了。第二个是携带方便,红箭73反坦克导弹平时把弹体和弹头,观瞄制导器分装入箱,用时打开箱子,取出导弹组装,接通电源,箱子就是导弹的导轨发射架。整个组装不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简单训练过的士兵就可以进行操作,重量也轻,只有11公斤多。第三点,多用途性能强,红箭73打坦克只是一个任务,打碉堡,打建筑内的目标,只要想打都可以打,为什么能这样呢?就是第四条,它便宜,白菜价,比一发反坦克炮弹还便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反坦克导弹,比火箭筒贵不了几个子。这是它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管用,除了新型主战坦克费点劲,大多数的三代坦克都能对付,而随着更先进的重型反坦克导弹的入役,红箭73对付除主战坦克以外的坦克装甲车辆则是小菜一碟。



红箭73反坦克导弹依然很吃香;有效的破甲深度,多用途的使用范围,便宜的价格使得红箭73到现在依然很受欢迎,而一些兜里没多少钱的用户更是很喜欢它,一弹多能,又能大量装备,这也是红箭73广受欢迎的原因,武器装备就是这样,有用,好用,管用,用的起是根本,再先进的反坦克导弹不会用,用不起也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红箭73经过改进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性能大幅提升,结合重型反坦克导弹依然宝刀不老。


兔哥42928


红箭73反坦克导弹的原型是苏联货 认真的说,在50、60年代,中国很多武器装备都是在苏联武器的基础上起步的。例如59式坦克、56式冲锋枪、歼6战机等等,这些武器在苏联均有原型。不过在反坦克导弹方面,中国并不是从苏联直接得到的技术。反坦克导弹起步比较晚,在60年代,美苏等国的反坦克导弹才基本成熟。苏联最拿手的是AT3型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可以打穿当时T55坦克的正面装甲。中国也希望得到这种导弹,但是中国当时无法直接从苏联获得导弹。1972年,中国从罗马尼亚获得了AT3导弹的技术。罗马尼亚是苏联的盟友,因此苏联将这种导弹援助给了罗马尼亚。1973年,中国开始仿制AT3导弹,由于在1973年开始研发,所以这种导弹被命名为红箭73导弹。 经过5年多的研究,到了1978年,红箭73导弹已经完全定型,并随后装备陆军部队。当时红箭73导弹主要装备于86式步兵战车,以及专门的反坦克步兵班。红箭73的穿甲能力超过400毫米,这样的威力足够对付战后的一代坦克、二代坦克的初级型号。可是红箭73出现于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坦克不断出现。苏联推出了T72和T80坦克,德国推出了豹2坦克的初期型号。美国虽然没有推出新货,但一直在对M60坦克进行改进。对付这些坦克,红箭73导弹明显无法击穿坦克的主装甲。而且红箭73导弹的射程只有3000米,这个距离甚至已经进入了坦克主炮的打击范围。连自己的安全都很难保证,自然无法有效打击对方装甲目标。 二、现在的红箭73已经大幅度改进 进入90年代之后,各国三代坦克都已经逐步成熟。到了这个时候,红箭73已经丧失了所有的技术优势。当时中国正在研发红箭8导弹,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多技术经验。因此在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利用红箭8导弹的成熟技术,对红箭73导弹进行大幅度改进。经过一系列的改进,红箭73的名字虽然无法改变,但威力已经成倍提高。目前,红箭73已经可以击穿二代坦克、三代坦克初期型号的装甲。对红箭73的改进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据说,目前,红箭73导弹的性能已经与红箭8不相上下。红箭8的优势在于射程,红箭8的射程明显高于红箭73。也许有人会问,对付三代坦克和它们的改进型应该怎么办,红箭73明显力不从心。不要担心,红箭10导弹专门对付这样的坦克。 2013年,中国向南苏丹出口了100套红箭73反坦克导弹。一枚红箭73导弹的售价才8000美元,我们自己使用的价格肯定更加便宜。目前,99式坦克和96式坦克使用的125毫米穿甲炮弹的价格也很高。红箭73导弹的采购价格甚至比125毫米穿甲弹的价格还低,导弹比炮弹还便宜,这在全世界也只有中国能够做到。那种三代主战坦克自然不需要装备红箭73导弹,但是那些步兵战车、两栖登陆车、伞兵战车等等,这些战车一般都仅仅装备了机关炮而已。这样的火力根本无法对抗主战坦克,此时使用红箭73导弹便是很好的办法。所以,目前03式伞兵战车、04式步兵战车、05式两栖突击车等战车,都装备了红箭73导弹。预计这种导弹还会使用一段时间,直到新式中型反坦克导弹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