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小龙女和杨过,一别十六年的设定,在金庸武侠中,算是独一无二的亮点。

在《神雕侠侣》这十六年漫长的设定中,恰巧也是《神雕侠侣》书中人物,各自人生的漫长经历。这也恰巧是金庸,所要表达的些许人生哲理。这里简单介绍,书中六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

武氏兄弟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当年武敦儒、武修文,武家二兄弟对郭芙的迷恋,已经如痴如醉欲罢不能,以致闹到兄弟二人,反目成仇手足相残的境地。不得不说,兄弟二人的爱情观已经扭曲变形,这不是至死不渝,而是愚蠢至极。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十六年后,武氏兄弟各自娶妻成家,也都幸福美满。这正应了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武氏兄弟年幼无知心智不全,对爱情有所误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武氏兄弟的十六年,

心智和爱情观都在慢慢成长。他二人的人生经历,恰巧告诉我们,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性,往往适当放弃,会有更好的结果。

霍都

谁说富家子弟不能吃苦耐劳,自我鞭策发挥潜力

霍都是蒙古国的小王子,只因临阵脱逃,不敢回国,才在丐帮卧薪尝胆做了十六年的乞丐。俗话说,只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不学习他人身上的缺点。其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敬佩和学习。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霍都从一个作威作福的小王子,到一个四处讨饭,遭人白眼的乞丐,其心智的确稳健成熟的多。

霍都自幼家境显贵,吃穿不愁,导致他能在丐帮潜伏十六年的原因,就是天天的自我鞭策,人不逢逆境不知自己的潜能有多大。

杨过

漫长的守候苦尽甘来的幸福

当年小龙女生死未卜之际,如果杨过一时想不开自寻短见,就没有他和小龙女十六年后的相遇。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十六年日日夜夜的守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绝非易事。俗话说先苦后甜,杨过苦等小龙女的十六年中,到底经历哪些痛苦,从其所创的黯然销魂掌的招式名字,就能看出来。六神不安、魂不守舍、徘徊空谷、力不从心、行尸走肉、废寝忘食、孤形只影、饮恨吞声。

杨过对爱情的执着,在金庸武侠中是独一无二的。他的固执己见坚定不移,是促使他和小龙女最终破镜重圆的主要原因。

达尔巴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人不能忘本

达尔巴不是一个聪明的徒弟,其对金轮法王的敦敦教诲,刻骨铭心坚定不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条,时刻铭记于心以身作则。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十六年前,霍都的背叛,金轮法王的一时失败和心灰意冷,都使师徒三人分道扬镳心生隔阂。

达尔巴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不能忘本,他或许不是金轮法王最喜欢的徒弟,但他始终把金轮法王当做自己一生唯一的恩师。

达尔巴不惜千里迢迢,追查十六年之久,也要铲除霍都这个背叛师门的叛徒。足可看出其对恩师的忠诚和爱戴。

金轮法王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重来的勇气

金轮法王是金庸武侠中最有特色的反派人物,其一生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忠心辅佐自己的国家。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金轮法王做为神雕中的大反派,也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时候。他最后在重阳宫败在杨过的手中,显得有些突兀,还有不服他的武功修为。

金轮法王作为护国法师,他这一败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才有隐居藏边十六年,创下十层龙象般若功的传世典故。

金轮法王的优点,在于从哪里失败再从哪里爬起,这种不怕失败,屡败屡战的精神值得学习和推崇。

耶律齐

有容乃大,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郭芙的刁钻古怪绝不在黄蓉之下,杨过胸襟也不算小,但其和耶律齐比起来,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神雕侠侣》十六年后的设定,金庸巧借六人的遭遇暗示的人生哲理

耶律齐本来是辽国皇室宗亲,他能屈膝在郭靖黄蓉门下,足可看出他的胸怀坦荡,不计得失,对富贵如粪土的良好心态。

耶律齐从入赘郭家,直到荣登丐帮帮主之位,足足等了十六年之久。其身上最大的优点,就在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耶律齐是个极其稳重之人,这得益于其家族的习俗和教养,他能坦荡面对完颜萍的索命,自然也会包容刁钻古怪娇生惯养的郭芙。

我是晶晶大叔,闲聊武侠文学,独特分析解读,坚持原创文章,抄袭搬运者,侵权必究!(图片来源网络金庸武侠影视截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