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人生中的考試有很多種,而對我來說,駕照考試是一個記憶深刻的特殊體驗。

噩夢般的練車體驗結束,熱乎乎的駕照到手。

歷經40天,從期待到膽怯,從緊張到興奮,從怨恨到煩躁,從從容到淡定,從忐忑到解脫。

說起考駕照,我以為只有我覺得內心受到摧殘,沒想到大多數人都是一把心酸一把淚。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前天因為想到這一個月來,在駕校點頭哈腰,忍氣吞聲的經歷,忍不住發了微頭條,結果發現好多朋友要麼正在煎熬著,要麼熬過去走向康莊大道。

雖然過程可能煎熬悲催,但結局是美好的,還有一點不得不承認:駕校就是一個小型社會,考駕照的過程真的是一個摸爬滾打,鍛鍊心智,磨練人性的過程。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報完名的那一刻,就開始為科一做準備,題量大,種類多,你覺得你選的是對的,偏偏答案不覺得。

還好都是些理論知識,模擬題多做幾遍,基本都能考到90分甚至滿分,一次過的概率在80%以上。

這些教練不幫你,全靠自己用心去記憶。

考完科一,開始科二實戰,真正的較量開始了。

找到教練那一刻,內心是興奮又緊張,興奮的是終於可以開真車了,緊張的是上車不知道要幹什麼。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倒車入庫步驟詳解,注意座椅高度和倒車鏡調整

教練說:踩離合,掛擋,鬆手剎,緩松離合,車就走了。

我聽到了,也聽懂了,但是等等,這一檔怎麼掛的,怎麼都推不動啊?

教練一聲吼:你離合踩到底了沒,說了幾遍踩到底,你踩的是剎車還是離合?掛到明年你也掛不上。

我很尷尬,低頭看了看,確實踩錯了,趕緊換成離合。

這次成功掛上一檔,教練真厲害,不用看就知道我哪出問題了,不由得暗暗佩服。

聽教練的沒錯,緩松離合,“哐當”一聲,這是咋回事,嚇死我了。

教練二聲吼:松太快了,打火。

我有點懵,咋樣才能松的不快,都快松完了車也沒動,顫抖著重新擰了擰鑰匙,繼續起步。

在教練的悉心“罵”導下,車起步了,剛走了幾下直線,15分鐘到了,換人。

人好多,算算時間,好像輪不上了,那就下午再來。

下午上車,教練教的那些又忘了,趁教練不在問問老學員吧,順便問問倒庫的點位。

坐在車裡,聽著其他學員在外面指揮:往右打,再打,不對,是往左打,打一點,好,停,再開就到溝裡了。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側方停車步驟詳解,注意轉向燈和壓庫角線

越聽越懵,只好硬著頭皮找教練,教練重新畫了線,右庫左庫教了一遍,辦公室喝茶去了。

網上的教練都是在副駕駛坐著,看來網絡果然不可信,我們的教練從來不上車,壓車的都是學員。

不過也好,教練在旁邊站著反而緊張,最好是我不會的時候來指點一下,反正教練說了這車沒油門,你們也不會怎麼樣。

事實卻是每次教練來轉悠一圈,一看壓到庫角了,開始吼:你下來吧,別開了,開的是啥。

悻悻的下車看別人練,自己默默找原因,記點位,跟老學員討教。

終於倒庫學了兩天練煩了,找教練學側方,教練說:就這吧,啥時候倒庫學好,啥時候學側方。

我著急啊,為了學車工作都丟了不能再耽誤時間了,我只好跟著老學員練。

一問才知道,大家都是跟著老學員學的,教練時不時的會過來,看你開的不好懟幾句走人。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曲線行駛步驟詳解,不過我練車沒看這個點,全憑感覺

除了倒庫和半坡教練教了點位,其他全靠自己跟著別人到處學習積累方法和經驗,幾乎跟駕校所有學員都交流切磋過,這才形成屬於自己的一套考試方法。

沒人覺得你行,你能做的只有相信自己

跑了幾天約上考試,教練一聽你快考試了,馬上來了精神:你去跑幾圈模擬,看看哪裡錯了,再來練。

聽教練的沒錯,交了模擬錢,兩圈下來扣了好幾百分,心裡更沒底了。

好在我一直給自己做心理建設,晚上睡前重新過一遍流程,什麼時候該打方向,什麼時候看什麼點位,多少有點考試的信心。

可臨考前一天,教練叫我們幾個要考試的專門練坡道定點,練了幾次都沒入教練的眼,被吼了半天:你都不行,就這還去考試呢,快下車吧......

幾分鐘過後,僅存的一點信心消失全無,再也不想摸一次方向盤,只能安慰自己:就這樣吧,就當試一次,能過就過,不能過就當熟悉考場了。

考試當天候考緊張的坐立不安,直到上車前碰到從車上下來的前一位考生說了句:過了。

我才穩定情緒不再緊張,開了一把90分結束科二考試。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直角轉彎步驟詳解,注意轉向燈聽到語音播報再打

緊張是每一個考生考前面臨的狀況,但是要適度緊張,學會自我調節,過度緊張只會引起大腦空白,容易出錯,而過分輕鬆也會因為大意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

心態很重要,臨近考試要學會給自己加油打氣,嚴格按照教練教的點位,相信自己一定能過。

直到考試結束,才想起教練的每次吼罵都能用上,考試的時候每個點位每個步驟腦海中響起的都是練車出錯時狠狠的吼罵。

那種吼罵,不會看在你是女孩就輕聲細語,不會看你是男孩就加重語氣。

那種吼罵,不會看在你德高望重就降低聲調,不會看在你身份低微就加強力度。

那種吼罵,不會因為你技術純熟就放你一馬,不會因為你是新手就減輕苛責。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正是因為教練日日督罵,練就了考場上臨危不懼的心理承受能力。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因為要刷課時,科二考完駕校有專門的車每人半天有10分鐘開車上路的機會。

開車上路跟科二完全不同,離合要完全放開,因科二養成的習慣到了科三改不掉被罵也很正常。

還好熟悉幾次,總算能把車正常開走,但教練似乎總看學員不順眼。

因為有次身份證刷不上只能先開車,臨停車教練說了一句:以後不刷身份證,別想上我的車。

我無語,網絡問題刷不上我也很無奈,不讓上你的車就有點過分了,不然這課時以後怎麼刷。

我不想爭辯,反正每次上車被罵也習慣了,還怕教練給我穿小鞋,我忍了。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第二天找到校長要刷課時的機器,得到校長的授意後,接連找了教練幾次,教練不冷不熱說刷不了。

直到在另一個學員的點醒下,買了兩條煙塞給教練後,這才鬆口每天幾點過來給安排上。

這才想起,科二考完後的一天,教練曾跟我講過某某學員考過之後給他發了紅包,連截圖都讓我看了。

我當時無動於衷,並不能領會其中含義,可惜我傻傻的相信塞煙和紅包這種行為早就明令禁止了。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花點錢行個方便這種行為雖然被我嗤之以鼻,但行情是這樣。

我只能隨波逐流。

人與人是平等的,我有求於你但不欠你

很快抱機器縮短了我一個月刷課時的時間,約上科三考試才能安排教練,等收到考試預約成功的消息離考試還有三天。

我去找教練排隊練車,第一天總共開了20分鐘,因為轉向燈打錯被教練停車罵了20分鐘。

教練說:你科二誰教的,直角轉彎轉向燈是這樣打的?

我說:沒人教,科二隻學了倒庫和半坡。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教練又說:那你覺得你是學會了,不用我教,如果你覺得你會我以後保證不會再說你一句,你考過與不過,跟我沒啥關係,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我靜靜聽著不敢說一句,實在忍不了嘟囔一句:我沒說不讓你說我。

教練撇了我一眼:你是沒說,但是表情早就出賣你了。

......

其他的話我也記不清了,也聽不進了,我不知道怎樣做才能讓教練滿意,好像怎麼做都是錯的。

教練罵了我聽著,我說話代表反駁,我不說話代表不滿意,好像只能是你罵著我我必須得舔著臉給你罵。

我對象勸我換位思考,每天教練也挺難做,上車的都是教了記不住的人,對於新手難免有居高臨下的優越感,每天面對一群小白不厭其煩的講挺煩躁的,難免脾氣大了點。

我理解,各行各業都不容易,教練不容易練車的人也不容易,路邊掃地大媽不容易,辦公室裡熬夜加班的人也不容易。

既然大家都一樣,我能理解你能體諒你,但誰能理解我,我只是一個想認真學車考過科三的人,我每天也得早上7點冒著寒風排隊練車,我只想在教練的指導下學會技巧完成考試。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教練技藝比我精湛,我是有求於你但我不欠你的,沒必要每次都把學員罵的狗血淋頭。

我裝作不在意但第二天就沒再去練了,自己跑到考場附近找車練,雖然每天只能熬夜跑幾圈,但我不看誰的臉色,只需要專心學習。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天的考試中我再次一把考過。

當天下午考完科四,駕照到手,交費的時候大叔還誇我:以後再也沒人敢說咱笨了,都是一把過。

我很開心,一個多月來的辛苦沒白費,笨不笨我不知道,但我學會了調整心態。

其實人生的每一次考試都是考的心態,因為技術是通過學習獲得的,而好的心態只能自己給。

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

回想這段經歷,見了太多形形色色的人。

有被教練罵了再也不敢去練車的,半年過去了駕照沒拿到手,最主要的是這份恐懼要怎樣跨過去。

有被教練罵了直接投訴的,投訴之後換來的是教練再也不管不問。

有被教練罵了依然嬉皮笑臉繼續纏著請教學習的。

有被教練罵了相互發生爭論甚至動手打人的。

也有幸福的找了熟人,得到教練耐心指導的。

致駕照:那些年我們學車一起捱過的罵

有在考試時闖紅燈又停下,考官多次催促繼續考試無果後,被考官踩剎車踩死的。

有穿高跟鞋考試依然得到考官耐心提醒要輕踩剎車油門的。

有被考官隨意亂點考試項目,直接扣100分的下車補考的。

都說駕校就是一個充滿黑暗的社會,有趨炎附勢,有爾虞我詐,有攀龍附鳳,有傲氣長存。

但回憶這段過往,我想起的除了苛責還有溫暖,學員之間為了考試積極探討的熱情,為了練車日日備考的相互鼓勵。

當我拿到駕照興奮的跟朋友分享時,知道內幕的朋友說:你運氣真好,考官沒給你使絆子。

我自豪的說:我是靠運氣和實力過的!

希望每一位備考駕照的朋友,都能面對種種,有屹立不倒的志氣,重新來過的勇氣和相信自己的力量。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