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 安宁渠文旅小镇:文旅融合“景”上添花

安宁渠文旅小镇:文旅融合“景”上添花

安宁渠文旅小镇试营业期间,陶艺老师在教孩子们制作陶瓷。(资料图片)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史漓莎)清朝乾隆年间,安宁渠镇曾是一个店铺林立、客商云集的繁华集镇,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斗转星移,几百年后,安宁渠文旅小镇拔地而起,于今日正式开业,与市民见面。

文旅小镇雏形初显

文旅小镇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安宁渠镇西北部,距离地窝堡国际机场约8公里,距市中心约15分钟车程。小镇规划总面积60万平方米,已完成开发1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1.6万平方米,地下2.7万平方米。

小镇建筑以青灰色的砖石铺贴,呈现古朴、典雅的风情,布局分东西两区。

西区为产业区共有建筑8栋,针对企业招商,作为总部基地使用,其中包括教育基地、孵化基地等。东区商业区共有建筑10栋,包括生活美学馆、文化研学基地、科普剧场、红色文化、酒店会务等。

将非遗文化资源与小镇旅游业融合起来,可打造旅游项目的看点、亮点。乌鲁木齐高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吕玉炜说,他们以“新疆非遗”特色招牌,致力将小镇打造成为一座养眼、养身、养性的魅力小镇;一个宜学、宜业、宜游的幸福小镇;一个古雅风情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文化小镇。

在文旅小镇中,汇聚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艺术教育、名特餐饮等业态。

小镇内设有文化产业孵化器、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等场所,供各类文创工作者开展创意设计、产品研发、展示交易等工作。同时,鼓励有创意、有自信的文创人员在园区成立工作室,并给予商业辅导和资金扶持。最终,将小镇打造成乌鲁木齐文化创意的生产中心、文创工作者的聚集中心、文化产品的创造中心。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区,而是开放的文化艺术体验地。”负责运营该项目的新疆汇利高新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春兰说,小镇提供了一定规模的空间用于展示非遗文化产品、工艺美术作品及其他具有新疆特色的文创产品。消费者可在工作室内,参观、体验文创产品从创意到形成的生产过程。

目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自治区工艺美术协会已入驻小镇,14位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非遗传承人,9个非遗文化工作室也在小镇落户,包含角弓、剪纸、蛋雕、青花瓷、刺绣、泥人等非遗项目,他们将在这里开班授徒,将深厚的非遗文化底蕴与现代时尚创意相融合。

张春兰说:“2020年,我们计划引入非遗项目100个、非遗传承人40位;引入工艺美术项目100多个、工艺美术师40位;并进一步加大力度与浙江传媒学院等内地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展开合作,积极导入国内外优质资源,在小镇形成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聚集地。”

文旅融合焕发新活力

如今,人们更加期待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更加看重旅游体验。高新区(新市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党组书记王虹说,文旅小镇将增加非遗展示和游客体验区,丰富游客的体验感,延长旅游产业链。

体验经济时代,现在很多景区都有这么一个现象:游客更喜欢购买亲自体验或参与制作的非遗产品。这是为什么?因为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获得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不同的非遗项目有不同的魅力所在。有些非遗项目适合做旅游观光,例如锡伯角弓制作、蛋雕展示;有些项目适合旅游体验,例如青花瓷和面塑制作;有些可以品尝,比如新疆传统烤包子;有些适合开发成旅游商品,好比剪纸、刺绣等。王虹认为不同类别特点的非遗进行旅游开发的方向、方式、方法不同,都有很大的潜力与空间。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种互补的产业价值创新,非遗项目的引入为小镇注入灵魂,提升小镇的内涵和品质;而小镇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发扬提供更多模式。

王虹说:“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非遗+展览馆……未来在文旅小镇里,我们还可以深入探索多种模式,让非遗文化为旅游产业添薪加火。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提炼题材、素材,通过创意设计和IP的授权、转化,打通文化产业链,提高文化附加值,生产出更多体现地域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旅游文化商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