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再見了,腦科醫院!16年來,這裡一直是臨沂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再見了,腦科醫院!16年來,這裡一直是臨沂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這裡打破科室間壁壘,與死神賽跑搶救急性腦卒中患者;這裡對手術後被送進神經外科重症監護患者進行24小時不間斷護理;這裡曾成功搶救了在建築工地上被鋼筋扎透脖子的農民工;這裡曾緊急救治過因頑皮摔倒被筷子插進頭顱的費縣男孩……每年都有數萬人奔赴這裡治療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等腦科疾病。

在臨沂各縣區及周邊地市的群眾眼裡,臨沂市人民醫院南醫療區(腦科醫院)就是老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服務百姓16年,每年接診數萬人

緊鎖的神經內科三病區大門,張貼著搬遷信息的溫馨提示……4日上午,距離臨沂市人民醫院南醫療區(腦科醫院)徹底停止診療還有兩天,大多數科室已搬遷完畢,這處有著16年曆史的老院區即將履行完歷史使命。

“16年前,院區的樣子還印在腦海裡。”原臨沂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原南醫療區院長韋有義說。2003年12月4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南醫療區(腦科醫院)正式開診,韋有義任第一任院長,親歷了院區前10年的建設,也見證了院區的快速成長和跨越式發展。

“這幾天,看著南醫療區慢慢搬空了,同事們在南院合影留念,心裡又高興又不捨。高興的是,醫院發展越來越好,醫療資源得到整合,診療環境得到優化,整體服務水平將邁上新臺階;不捨的是,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記錄著腦科這些年從無到有、從有到優,這中間傾注了全院醫務工作者們太多的心血和付出!”這幾天,韋有義忍不住又來到曾經工作10年的地方,想起了當時將原解放軍146醫院的普通病區,改成符合條件的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想起了從腦科醫院到腦科醫療區等歷經多次變更……

“但無論怎樣改變,南院秉持‘小綜合大專科’,學科發展方向一直向著神經科發展的方向和初衷從未改變,並在這條道路上創建出自已的品牌和取得優異成績。”韋有義說。

就這樣,南醫療區(腦科醫院)發展為一個學術水平較高,備受業內人士肯定和患者信任,而且影響力極大的腦科特色院區。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均成為省級“雙重點”學科。每年,臨沂各縣區及周邊地市的群眾都有數萬人來這裡治療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等腦科疾病。

再見了,腦科醫院!16年來,這裡一直是臨沂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相互信任,醫患之間溫暖故事隨處可見

“兩位醫生,兩名護士,兩位家屬跟120車!”4日上午11點,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宋建偉和同事們正在緊張忙碌著。作為本次搬遷任務最重的科室,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搬遷被安排在最後幾天。

這一天,護士長宋建偉早早來到醫院,除了日常工作,她認真查看了監護室裡最後5名病人。從早晨7點多來到醫院到上午11點13分,宋建偉沒有坐下過,也沒有喝一口水。

說到搬遷,宋建偉坦言一直忙碌著甚至都還沒有時間不捨。今年44歲的宋建偉從大學畢業後就進入臨沂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工作,如今已過去20年。2003年神經外科從總院搬遷到南院,宋建偉在南院的16年裡,每天接觸著最重的病人,卻也感受著患者與醫護人員之間的溫情。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奶奶。”據宋建偉介紹,患者在重症監護室裡待了3年,與重病號不同的是,雖然老人不能說話但意識清醒,醫護人員辛勞,老人一直看在眼裡,“有時候我們會在老人旁邊掛一個氣球,上面寫上加油鼓勵的話。讓我們感動的是,後來老人轉入普通病房,出院前專程讓子女推著輪椅從4樓上到5樓跟我們告別,來感謝我們。那個時候真正感受到患者和醫護人員之間的相互信任,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而這也是我努力工作的動力。”

再見了,腦科醫院!16年來,這裡一直是臨沂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臨沂市人民醫院南醫療區(腦科醫院)住院部3樓已經搬遷完畢。

開設多個科室 全市醫衛體系進一步完善

5日,臨沂市人民醫院南醫療區(腦科醫院)的搬遷工作仍在繼續著,醫院附近的商戶也紛紛掛出店鋪搬遷商品低價處理的牌子,這意味著16年來一直擔負著全市神經科醫療救治任務的南醫療區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然而,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存在。作為市政府民生工程和市重點建設項目的臨沂市人民醫院北城新區醫院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臨沂市人民醫院北城新區醫院於2017年9月26日試運營;2018年3月23日,骨科醫院整體搬遷至北城新區醫院;2019年12月6日,腦科醫院也將整體搬遷至北城新區醫院。

再見了,腦科醫院!16年來,這裡一直是臨沂百姓眼中“救命的地方”

目前,北城新區醫院設置床位2000多張,已開設呼吸內科、心內科、心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內分泌科、腎內科、血液內科、骨科、普外科、血管外科、類風溼專業門診和股骨頭專科、康復科病房等。

北城新區醫院一期工程啟用後,進一步完善了全市的醫療衛生體系,極大改善了臨沂人民及周邊群眾的就醫條件,有效緩解老城區患者就診和公共交通壓力。對建設民富民安、宜居宜業、公平公正、和睦和諧的“幸福臨沂”具有重要意義。北城新區醫院將繼續提高服務水平、發揮學科優勢、整合醫療資源、優化診療環境,向市民提供更加便捷、溫馨、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臨報融媒記者徐文敏 通訊員楊慧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