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人,最好只在朋友圈发开心的事,难过的事自己消化掉就好,怎么看?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不给别人添麻烦。

如果只是单纯的需要通过文字来宣泄情绪,可以发完之后选择仅自己可见,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当你把所有的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后,气也去了一大半了,这个时候,也就没必要发出去影响大家的情绪了。

如今的朋友圈就像一个广场一样,是很多人交际的地方,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甚至生意伙伴都在这里,你的一小段文字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困扰,比如父母家人看到你的情绪不对,可能轮番的电话就打过来了,他们可能会浮想联翩,是不是你遇到什么事了,还会担心你的安全。朋友们看到也会担心,现在的人哪个不是在负重前行,谁没有点压力和情绪呢,也许人家会觉得你矫情,但又不好意思说破,还不能装作视而不见,只能弱弱的的问候你一句:怎么了?问的人多了,你也不愿去一个一个解释,自己也会不耐烦,还得回一句:没事。对客户来说,更不适合看到带负面情绪的朋友圈,给人第一感觉你不成熟,从而会质疑你的工作能力。所以,不好的事只有自己扛过去,扛过去,那就只是一道坎,等你回过头来看时会发现,那不过如此。这么说并不是反对对别人倾诉这种方法,只是最好找闺蜜或兄弟诉说,通常,离我们最近的人才能真的对我们有实质性的帮助,我们就不要去打扰朋友圈里哪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或者最熟悉的陌生人了。

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迈过去,好好休息,不要去想哪些有的没的,平时多培养兴趣爱好,要把自己当野草,春风吹又生,不要当温室里的花朵,有了强壮的生命力才能勇敢无畏的一路向前。


梅花璐


今天早上收到了我的大姐发到自家人群里的消息:群,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大改姐今天早上在养老院跌到抢救无效,八点钟去逝了,接着就是大姐的哭泣声……二姐也哭着说:怎么办,又不能去送她,家人纷纷在群里哭了,大改姐,命苦的人,前两年她唯一的女儿离世,去了养老院,我大姐时常去关心她,看望她,买些她喜欢吃的东西,让她有暖暖的亲情,而这些天,武汉疫情这么严重,根本无力顾及那位老人,我们心里都很遗憾,悔恨,慎至也无法送她一程,孤独的大改姐,实在是心里的悲痛无以表达呀,在此由心的表达我们一家的悔意,和期待大改姐在奔往天堂的路上静好……。


苏姐884


首先我是2013年开始玩的微信,那会最热衷的就是发朋友圈。吃个饭发个朋友圈,出个门发个朋友圈,开心了发个朋友圈,哭了也发个朋友圈,还必须要拍个带着泪痕的美图照。甚至睡个觉都发个朋友圈。

可是渐渐的我极少发朋友圈了,不仅仅是不发难过的,同时也不发开心的。我想这就叫做成长吧?因为明白了朋友圈这个东西原来是个小社会,仿佛一堆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看你高谈阔论,然后她们各怀心思。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发的工作相关了。

其次你发个朋友圈无论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都会或多或少有一堆人有意无意的窥探着你的一举一动。他们琢磨着你的小情绪,你发开心的?她们嫉妒一下或者祝福一下,你发难过的?她们有意无意的安慰一下,背后却嚼舌头。所以很多人开始只发快乐的事情去朋友圈了。

当然微信也特别的聪明,相继推出了“标签”、“分组可见”、“允许看XX天”,但是吧不知道你发现没有?你的微信里人特别多,越来越多,哪怕街上一面之缘卖鸡蛋的都有你的微信。标注起来实在太累!万一你哪天有点坏情绪、小炫耀只想分享给你的死党,但是却一不小心手滑泄露出去了,那滋味很是酸爽......

最后你就走向了大众认为的成熟。只发点好的吧?发点正能量的,树立一个元气、正能量的人!发点文邹邹的吧?让大家觉得你有知识有素质!发点有实用价值的吧?能帮助有需要的人!发点微商吧?你看我朋友圈我还能赚点钱!

其实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爱、恨、情、仇、喜欢和妒忌。微信朋友圈是个现实生活中的人玩的圈子,顾及一下别人的感受没什么不对。其实也没必要天天有好事就要秀恩爱,有坏事就要骂出来。你说对不对?


城里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做了一个小样本的调查。(典型性可以,普遍性或许缺乏😂)

除去没开通朋友圈功能和屏蔽我的,我的微信账号大概能看到四百多个人的朋友圈。我研究了一下我微信好友的朋友圈。

5个年龄25-35的人,三个月内在朋友圈发了21条状态……触目可及的是,一个被精心打造的展示柜台。

作为好奇宝宝,我随意翻了5个微信好友的朋友圈。(虽然样本量很小,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哈)对他们最近三个月内的朋友圈状态做了个小记录。果然不出所料,最多的一个人才发了六条状态。

要知道这仨月,大家有一半时间都因为疫情必须宅在家的。据我了解,他们都有工作,年龄25-35,有已婚3未婚2。他们5个人没有必须一线抗疫的人员,有大段大段的时间看手机,朋友圈更新频率是如此之低,平均每人每个月才发一条朋友圈!

从内容上来看,5个人三个月共发21条朋友圈,疫情相关9(转8,原创1),晒娃4,美景2,美食2,家人和自己重要时刻2,广告2。

纯粹表达自己伤心事的内容一条都没有!

他们是因为自己这段时间没有伤心事么?肯定不是。

而是朋友圈对于这些而立之年前后的人来说,绝不是不是毫无保留的日记本,而是一个被静心选择过的“商品”展示柜台。

这些为数不多的“商品”,不一定是精品,但肯定不是生活的残次品。

那是个关心时事的热心公民,聪明可爱娃娃的妈妈,爱父母爱另一半的贤惠女子,不断修炼厨艺的美食家,修图技术一流的技术能手……

你说这些背后发生的算是开心的事吗?也许感情色彩表达的并不明显,至少都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标签。

那些忧伤的愤恨的难过的事,他们也许记在了真正的日记本里,也可能是自我消化了,但很难再进入这个半公开性质的朋友圈了。

朋友圈,是我们的镜子,是我们的影子。技术的便利,给了我们足够多的便利和自由,我们选择把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大家。

“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仅自己可见”,限时的隐私观看,心照不宣的距离划分。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试图获得更详尽生动的数据时,我接着又翻了十几个人的朋友圈。我发现有多半人的朋友圈设置成了“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印象中,这是微信去年为朋友圈推出来的新功能。在相应的选择里,其实还有“最近半年”“最近一个月”“最近半年”“全部”的选项,而更多的人的选择了“最近三天”。

“三天”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三天,你只能看到他的近况,看不到他的过去。无论好坏,这是主人选择自己隐私公开化的一个界限。

意思就是,我的开心事也好,伤心事也罢,我都不希望别人记得那么清楚!更不希望别人有迹可循。

除此之外,我们在朋友圈发布动态时,还可以有选择的屏蔽一些人,或者仅自己可见。

朋友圈社交的规则,就是这么赤裸真实。每个人的规则稍有不同,但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谨慎谨言。就像很多明星道歉文案里流行的那句“很抱歉占用对大家的公共资源。”

大家心照不宣,有着无比明确的自知之明。

我们发到朋友圈的东西有没有人看,看了谁又会在意,其实都不是多么重要了,因为我们决定不了。

综上,你对朋友圈功能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发布内容的倾向性,发布开心事伤心事,没有好坏之分,个人自由的选择罢了。


翩翩何落叶


我是布鲁斯先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我个人很少发朋友圈,偶尔发的话,也是分享一些很开心的事情。前一两年微商很火,朋友圈里面很多卖东西的,刷的多了,看的多了,也疲劳了,每天就那几个人,一直在刷屏,后来就逐一给屏蔽了。

现在的朋友圈里面晒娃的、秀恩爱的、晒美食的、晒旅游的,有时候看见了就点个赞。图个开心就过了。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发牢骚的、发泄情绪的朋友圈。看到这些突然心情都不好了。所以有啥不开心的事情,最好自己不要发朋友圈,自己消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

你心情不好,你想发个朋友圈发泄下情绪,可是发了之后对你的情绪改变多少了么?其实并没有改变多少。有时候可能还会带来一些麻烦,更让自己心烦。

二、让家人朋友担心

都说“报喜不报忧”,我们的朋友圈不外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等。家人看到了你的朋友圈,为你担心,以为你怎么了,但是没办法帮助你,也是干着急。如果真需要的帮助,还不如打个电话来的快。

三、让人觉得你是一个负能量的人

正如我前面说的,我看到发牢骚、发泄的朋友圈,立马就心情不好了。负能量也会传递的,没人喜欢有负能量的人,也没人喜欢和负能量的人交往。

难过的事情,可以找一些别的方式去消化。比如:带上耳机,出去跑步,出生一身汗,回来出个澡,获取你的心情就好很多了。现在的朋友圈人员越来越杂,如果想分享,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情,会越分享越快乐。

现实生活当中也是,做个有正能量的人,别人看到你正能量满满,也会被你感染。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谢谢


布鲁斯先生


我就是这样的与朋友分享喜悦,把悲伤留给自己。这样你的朋友圈才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给人以温暖。 有人说,发朋友圈不是为了告诉谁,我吃什么了,做什么了,和谁在一起,在哪里。更不是要得瑟给谁看或忧伤给谁看、而是有一天我们终将会老去,搬张凳子无事可做晒太阳的时候,能拿出自己的流水式日记看一看,回忆一下那些年在路上的日子……灰飞烟灭的东西很多,留在记忆中的着实很少。有一天我会拿着一个大手机,用模糊的双眼来看我当年留下的字迹,这个世界我来过,而且活的真实且平淡。我非常喜欢。我想:如果真有神灵保佑我们,我只祈愿,我的神请许我,足够的善,满格的勇气,给每一位看到我朋友圈的人以笑颜,以暖。请许我,我的神许我,不说一句不想说的话,不做一件不愿做的事。在朋友圈里只做个梦,梦里遇见她,相拥而泣。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那么请允我,允我自己在朋友圈里用香茗煮好岁月,以笑颜示你。



寒阳


曾经有个朋友总是在朋友圈发负面的东西,一天几条,变着花不是骂这个就是吐槽那个,好像全世界就她最委屈倒霉的事全被她遇见一样。初时还安慰几句劝她想开点,不见成效,后来实在忍不住就把她屏蔽了。

活着已经很累,实在不想让别人影响自己的情绪。

虽然在朋友圈发开心或者难过是个人自由,但是既然展示给别人看了,就要考虑别人看到后的感受。

每天刷朋友圈几十遍,刷到有趣的东西,也会觉得轻松,看到别人生活的开心,也会觉得生活不全是灰色。

作为成年人,已经没有资格随心所欲发泄自己的情绪,也应该懂得即便让全世界都知道你伤心难过,能帮到你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说不定还有人暗中嘲笑。

我朋友圈设置了好几个分组,同学的同事的客户的家人的,其中家人还分了娘家一组婆家一组,每次发朋友圈之前都要想想内容不适合哪个组的看就设置“不给谁看”。

没办法,人活着就是这么累!


猫猫咪呀521


您好,我是快乐创客,对于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所以我赞同此观点。

刚毕业那会儿,可能是因为年轻气盛,脾气也不好,和别人闹矛盾后,或者心情不好时经常也朋友圈发一些难过抱怨甚至丧气的话,觉得那是一种发泄途径,然后,下面就会有很多朋友留言安慰我,也有朋友私发信息了解情况,然后再陪我聊天帮我解决问题。当然,朋友圈里除了朋友,还有亲人,当父母或者兄弟姐妹看到我难过的信息时,他们会为我担心,不断的打电话关心我。

后来,随着我在社会上的经历越来越多,我一般不在朋友圈发难过的信息,只发一些开心的事,后来发现这样做好处多多。

首先,这样做可以让真正关心我的人不因为看到我难过的消息而担心我,他们看到的都是我快乐的事情,大家也会为我感到快乐。

其次,朋友圈里的人不一定都是朋友,这样可以让那些看笑话的人无笑话可看,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你过得很好很快乐。

最重要的是,经历了种种过往才明白,成长的痛苦只能自己一个人去体会去消化,别人根本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也无法设身处地的去帮助你,这些难过的事,就留给自己消化吧。而记录那些快乐的事,不但可以给大家呈现一个阳光正能量的自己,而且当自己回过头来翻看自己的朋友圈时,留下的都是快乐的回忆!


快乐创客


朋友圈是我们展示生活的平台,是一个人社交的名片。里边有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有熟悉的人,也有陌生人。

在你的朋友圈多发一些开心的事情,把不开心的事情自己消化掉,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多发开心的事,让你的朋友圈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

我一个同学的朋友圈,你看一眼,就忍不住往下翻,都是让人很喜欢的内容。语言有诗意、有能量。

在她的朋友圈里,藏着温暖的故事,没有抱怨,或许会有一点淡淡的忧伤,但从这些小忧伤中,我们读到的是她对生活的信念和憧憬。

朋友圈多发开心的事情,传递给亲朋好友的是阳光快乐的心情,大家看你的朋友圈,觉得你心态好,是个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和你打交道。

朋友圈少发负能量的东西,没有几个人愿意看

朋友圈里经常有这样的人,天天发抱怨人生的话,你看他的朋友圈,一次两次还可以,看多了,真的很是心塞。

有个女的她婚姻不好吧,天天发一些和老公吵架,然后吐槽老公的言论。开始大家还可怜她,纷纷留言安慰她,后来天天看这种的,感觉负能量太满,就屏蔽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委屈,你难受,没多少人会真正在意,你发的朋友圈负能量满满 ,没有几个人愿意看。

朋友圈是别人了解你的一个窗口,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发的内容,高兴也好,悲情也罢,看过后,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朋友圈多发正能量的,开心的事情,对于不开心的,自己私下消化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看一场电影,听一场音乐会,或者骑车去野外都可以。

结语:朋友圈里多发些开心的事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一切。对于不开心的事情,选择好的方式尽快处理掉,要做快乐的人,远离负能量太多的人和事。

我是:青桔时光,一个喜欢简单生活,生活简单的人,欢迎您的关注。


青桔时光


我现在基本不发朋友圈,感觉这个圈子很虚伪,有些人天天晒幸福秀恩爱,整版整版的发自己的美颜照,家人的美颜照,吃个饭,睡个觉也拍个照发出来,孙子吃喝拉撒都拍个视频发出来,自己觉得很开心很快乐,天天如此别人开心吗?快乐吗?反正我没有感受这些给我带来了开心快乐,反而看多了还给我带来了烦恼。我喜欢看别人发自内心的,表达真情实感有意义,有哲理的文字。我也喜欢写一些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生活体会。有时是一段话,有时用诗歌表达,有时写些散文,有时也写一些伤感的文章,有人就说要我写正能量的文字,别写负能量的文字。生活本就是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酸甜苦辣交织在一起的,谁的人生只有喜和乐?谁的生活只有爰和甜?文学创作若都是喜剧那就脱了生活,那不是正能量而是谎言。别看一些人天天喊着正能量,负能量,你要问什么是正能量,什么是负能量,他们不一定能说清楚。可能有些人认为吃的好,穿的好,玩的好,满脸桃花开,满嘴跑火车就是正能量吧!我服了,也怕了,从去年三月份就不怎么上微信了,关闭了微信消息通知,不聊天也不发朋友圈。现在就把时间精力放头条上,头条是个非常好的平台值得信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