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美國工作5年就可以買下"別墅",是真的嗎?

關山月憶故人


理論上是這樣。

美國家庭收入的中值5萬多,接近6萬。美國房屋中位價大概29萬,接近30萬。

簡單計算一下,5年的年薪就夠一套房子的錢。

但實際上,家庭生活不可能不消費,年薪全部用來買房是不可能的。

而且,你想要買房子的城市,房價不見得只有30萬,可能50萬,也可能100萬。

但5年時間攢出首付的錢,還是可能實現的。

如果在美國讀的比較好的大學,畢業後收入比較好,買房可能會加速。

舊金山是華人比較喜歡的城市,這裡有硅谷,有超多著名公司,收入也好,有一些城市的收入中值能達到年薪12萬以上,很高。但房價同樣也很高,舊金山現在很難找得到低於100萬的房子,像在 palo alto (斯坦福大學所在地)這樣的城市,甚至很難找得到低於200萬的房子。這麼算來,12萬年薪想要負擔一個房子,不僅不高,反而更抓襟見肘。

像舊金山紐約這樣的城市,在美國真的不多。

中部城市,房價達不到30萬的很多。但相應的,這些地方的工作機會也比較少,對於華人來說,生活不太容易。

所以,真的要看情況的。


海悅家


關鍵是看個人的信譽跟工作穩定度,美國有零首付買房,那個人信譽至少800以上才能申請,工作收入的高低也取決於買房的價格承受能力,避開中國人多的中西部,小鎮一套兩層小房也就平均價十五萬左右。一般買房首付是百分之三,信譽好也可以零首付。還是看個人!一般美國人三五年換一個地方,所以房貸一般還個三五年,房子就出售了。拋去還銀行的錢,自己還有些,夠用於下一套房產的購買。美國買房子起點很低,關鍵看你誠信不。任何一個打架鬥毆偷雞摸狗罪名都足以讓你在美國申請不了信用卡,買不了汽車。銀行賬戶都不給給你開,更別說找工作了。買房就更是痴人說夢。所以美國人從來都不敢隨意犯錯,哪怕只是街上罵人,也會被起訴。只有在美國居住過,才能有體會。

比如一個月工資三千美金的人,用於還月供貸款的錢不能超過工資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工資越高,還款能力越大。買的房子就越好。美國貸款的利率也是跟信譽掛鉤的,工作不好、收入不高、信譽不好。那就苟且讓別人租房,你蝸居吧。


Leo17521


不需要等五年,只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立即可買下一棟獨立房屋。

在美國買房子多采用按揭貸款,只要有穩定的工作,特別是大公司、政府部門、學校等穩定的收入,即可獲得房屋貸款。

一般美國人會選擇30年按揭。

剛畢業的學生,只要找到工作,他們會選擇立即買房子。買房子按揭款與房租差不多,所以寧買不租。


深藍ME


曾有人調侃,賣掉北上廣的房子可以在美國買棟別墅,但美國的別墅真是白菜價麼?數據顯示,美國房價的中位數是20萬美元一套,50%以上的美國人平均6.6年就可以買一套房。紐約的房價是北京的一半,洛杉磯是深圳的一半,芝加哥是上海的1/4,但為什麼美國人還不願意買那麼多房呢?房價雖然相對便宜,但之後的管理費可不少,美國的房產稅一般在0.8%—3%之間,加上物業費、保險費、維修費等,每年就需要1萬美元,還不算自然災害和額外的房貸利息,持有成本佔到了總價的5%以上,甚至更高。


冷水財經


傻孩子,正統的美國人,40歲以前都在還各種貸,然後開始攢首付。工作25年後能能貸款買房,已經是成功人士了。


GY1958


國外的房子在外面看沒有那麼好看在裡面看起來的話比高樓大廈還要好多了生活衛生生活環境好對人類生活想受很好吧🧗‍♂️🧗‍♂️


用戶2894006255132


一般美國年輕人只要有了正式的工作,在5年內買房很容易。但是這裡問的“買下別墅”有些模糊,如果指全款買斷房子,一般都不太可能。美國極少有人一次買下房子,絕大多數人都是分期付款買房。

當然美國地方大了,不同的城市房價不同,工資收入也不同,有些地方可能一個人的工資買房會很吃力,比如說LA、硅谷或紐約曼哈頓,哪怕這些地方的工資很高,買房也不容易。

不過美國其它大多數地區房價都很親民,5年存夠首付還是不難的,除非像一些典型的美國小年輕,他們常常月光不存錢,那就得等他們醒悟了或結婚後了才會知道要省錢存首付。

其實許多地方中等偏上的房價也就30萬不到,10%的首付只要3萬。但是就是這小几萬塊錢美國年輕人往往也很難湊出來,因為父母一般不會幫他們解決,都得自己存。一旦付了首付,每月的房貸往往比租公寓還便宜。

美國許多地區的房價漲勢都比較緩慢,所以許多人買房的急切性不高,很少有存錢速度趕不上房價首付的上漲的情況。所以美國年輕人不著急買房也是有道理的,不必很早就成為房奴,年輕時多瀟灑幾年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聽我說完好吧


一個多月以前,我曾寫過一篇《美國人為何不興相親》的文章,不想裡面最引起最多人注意的卻是這一段內容:

在美國買房的壓力的確也要小得多,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我博士之後拿到第一份正式工作後就能貸款買得起獨立屋了,因為第一棟兩百多平米建築面積房子的價格不過只相當我兩年年薪的樣子。

不少人因此留言問我,是不是所有的博士都像你一樣,兩三年的年薪就買得起房子,美國一般的大學生畢業收入怎麼樣,要多少年年薪能買到一棟房,他們需要兩家父母幫助嗎,等等。

先說年輕人的收入。

根據美國教育部全國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的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25歲至34歲的年輕人中有67%的人做全職工作(即每週工作35小時或以上),其中在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中有73%任全職,高中或以下學歷的人只有65%任全職。在做全職工作的人中,有碩士學歷人的中線工資是5.9萬美元,有本科學歷人的中線工資是4.99萬美元,有高中文憑是3萬美元,沒有高中畢業的人中線工資是2.5萬美元。

再看美國房價。

先看新房。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每個月都在公佈美國新房的售價數據,根據人口普查局的最新資料,2017年2月全美新房的中線價格為30.2萬美元,如果按這個數據計算的話,在25到34歲的年輕人中,有碩士學位的人約需5.1年的年薪可以買到一棟新房,本科畢業生需不到6.1年,有高中文憑的人需要10年,高中沒畢業的人需要12年。

再看二手房。上面提到的美國人口普查局沒有二手房的售價統計,但美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隨時會公佈二手房的售價,根據他們的數據,2017年2月全美二手房的中線售價為22.84萬美元。如果用這個數據計算的話,在25歲到34歲的年輕人中,有碩士學歷的人只需3.9年的年薪就能買一棟房子,本科畢業生需不到4.6年,有高中文憑的人需要7.6年,高中沒畢業的人需要9.1年。

看到這裡有人或許會問,你上面使用的是全國範圍的中線收入和中線房價,不同地區的房價和收入會有很大差別,在紐約或硅谷這類熱門地區收入與房價比是不是就不一樣了?的確,美國房價的地域性很強,中線房價的錢放在紐約的話別說買一棟房子了,買套公寓(condo)恐怕都會很難。不過應該注意的是,在美國房價和收入之間是屬於正相關關係的,房價高的地區居民收入一般也比較高,譬如我這個專業的博士畢業時進入美國最大的化學品公司杜邦,在弗吉尼亞首府里士滿的起步工資是8萬美元多點,但不久後改派加州Palo Alto工作時工資就浮動到了12萬,工資水平的確定是和當地的生活消費水準(Living Expense)之間掛鉤的,因此以全國中線家庭收入與房價比來看的話,還是可以給出一個大致參考。

在收筆之前,我還要回答一個很多人曾問過的問題:既然美國人要不了幾年的年薪就能買一棟房,為什麼美國的房屋擁有率不過65%上下,而年輕人更低?這個就要牽涉到美國人的消費和文化習慣了,美國沒有戶口,因此居住的流動性很強,哪有工作就搬到哪裡,有些美國人不願意被房子拴住了,加上租房在美國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產業,因此年輕時租房住是主流,結婚和工作穩定後才會考慮買房安定下來。還有一點就是美國人提前消費的觀念盛行(福利相對較好所以難有危機感),尤其是年輕人儲蓄較少,不大容易存到20%房價的首付款(down payment),加之絕大多數父母不會在金錢上資助子女購房,因此,年輕人在工作的頭幾年要湊足買房頭款還是很不容易的,這恐怕是年輕人不急於買房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了。


非白非黑


畢業後工作第二年貸款買的房,已經住了快兩年了。現在家庭年收入稅後30多萬,住的房子是62萬買入的,不是什麼大別墅,一般般的house,但是社區和學區很好很安全。





Ankh


這是基本屬實的事。只不過確如題主所標的雙引號,那不是別墅,是普通獨棟屋,模樣像我們平時所說的別墅。普通博士畢業五年,靠自己買獨棟,付首付是不難的,一般是百分之二十首付,銀行貸款四個點左右的利息。我們的孩子就是零六年畢業,一一年開始看房子,一二年買到手的,34萬獨棟,離世貿中心通勤一小時車程。十五年貸款,利率三點五。每年房地產稅一點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