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摘要:我國兒童繪本起步較晚,發展時間較短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充分的理解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和創作形式,這對兒童繪本的創作和發展來說需要尤為重要的,本文重點討論分析了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從色彩、造型、文字、故事題材以及版式設計等5個角度入手,具體分析了兒童繪本的特點。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兒童繪本最早源於19世紀的歐美,它足伴隨著西方兒童文學的發展m產牛的藝術形式,中國的兒童繪本起步較晚,嚴格來說,在上世紀20年代《兒童世界》一刊的發表,算是中國兒童繪本最早的記錄,中國國內對於“繪本”一詞的概念其實是源自日本,最初是日本對圖畫書的統稱,國內通過引進圖畫書將繪本一詞沿用過來。作為一種新的兒童文學藝術形式的繪本具有特殊的性質和特徵,下面我將繪本的藝術特徵簡單總結為以下五點。

一、色彩特徵

色彩是由光線照射在物體上,再反射我們眼中,最後由大腦處理而產生的色彩的感覺。我們觀察物體,會發現物體的色彩會比物體的其他特徵更能決定我們的喜好。一幅一幅圖畫中,色彩帶給我們的視覺衝擊力往往比圖形更為明顯,因為色彩是最能刺激我們眼睛的一種元素,例如我們看到紅色,會常常聯想到快樂、熱情、溫暖、同時義有著危險、警示的含義;我們看到藍色,會感到安靜、涼爽、會聯想到大海、天空,使人心胸開朗;看到黃色會感到快樂、明亮,使人興高彩烈,充滿喜悅;而看到綠色則感到和T-、安定、恬靜、溫和;看到黑色,它則帶來莊嚴、沮喪和悲哀之感等等還有很多色彩。總的來說,圖畫的色彩彩度直接影響了畫而帶給我們的情感,兇此在繪本圖畫創作中色彩起到的營造氣氛和氛圍的作用是尤為明顯的。但是人們對色彩的感覺足具有階段性的,隨著年齡變化可以將人們對色彩的感覺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足O一3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對色彩還處在經驗期,對色彩有了簡單的喜好:

第二個階段是3—12歲,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對色彩處於學習期,對事物有較強的學習模仿能力,對色彩有一定的感受,偏愛自己喜歡的色彩,有較強的觀察能力,這一時期的兒童情感特點是單純、直接、熱烈;

第三個階段是12歲以後,這一階段的孩子對色彩有了較成熟的感受,偏愛的色彩色調從明朗轉向暗色調。

根據這三個階段的劃分,我們發現學齡前後的兒童,喜愛明亮,高飽和的色彩,例如:大紅、檸檬黃、天藍、翠綠等等,基於這個特點,兒童繪本的色彩應符合這一審美偏好。

二、造型特徵

人多數兒童繪本在造型上採用動物擬人化的表現手法,這樣的擬人化造型比較容易獲得兒童的認同和喜愛,因為各種動物的外形有很大的差異,畫家可以利用動物的角色的特點來造畫而感,讀者可以較輕鬆的從畫面中感受角色的性格,而不會分不清楚人物。動物角色的對比,也更形象生動,將具象化的動物形象,進行擬人化處理,讓這些動物擁有了人的性格,這樣的擬人化造型設計方式更容易讓讀者理解。兒童繪本中的角色造型多數以這種半抽象和象徵隱喻來表現,基丁兒童特有的審美視角,抽象的造型設計更能啟發兒童的想象力,也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同時由於繪本的閱讀群體以兒童為主,考慮到兒童的年齡和特殊屬性,繪本中角色的造型應該以可愛、有趣、乖巧、憨胖等為主,儘量避免陰暗、恐怖的視覺EIJ象,即使是故事中的反面人物,也要在造型的塑造上增加一些“有趣”的設計進去。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謀而合,這種人的精神要求一棵樹、一朵花一定是可以為人所用的,它的自在自足是一種殭屍精神,此種批判精神運刖到人就是人在某個領域中要充滿意義地活著,哪怕這種意義的實現是以損害另一領域的利益為代價,否則便是活僵,或者是魯訊筆下的“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去。”

(一)美的中國藝術精神

美(狹義,也謂唯美)的事物通常不作為,無目的;令人心曠神怡,長久或反覆賞鑑卻隨心所欲不逾矩。所謂意義部是功利的局部的,足人為了表現人的存在需要賦予美的內涵,這種內涵也就足我們通常所說的狹義的善。

(二三)中國藝術精神發展現狀。中國現階段大眾文化已然真實、瑣碎得讓人頹廢或坦然接受並混跡其中,精英文化卻仍在固守陣地,新儒家、生命哲學、詩性哲學、生態美學等,這些對現實予以觀照、反抗並在精神上進行重構的中國藝術精神,對藝術和人的精神追求都有著引導和提升作用;與此時,唯美藝術雖然足小眾藝術,卻也長久不衰。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兒童繪本的藝術特徵研究

三、一體多變,萬變不離其宗

我們傳承的以善為主的傳統文化,和我們正在形成的由真到善到美的當代文化,雖然有著多種多樣的名稱和說法,但萬變不離其宗,人的實際需求不外乎衣食住行,人的終極意義始終是使自己和環境存在於最好、最美的狀態,圍繞此或由此生髮的世界,為了不重複,為了表現個性,為了證明“我”的存在,為了讓“我”存在得更好、更美,看似一直在顛覆前者,表現形式也千變萬化,實際從某一時期開始,人類已經基本沒有了新花樣,有的只是大大小小的循環;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藝術精神雖歷經時代和社會的變遷,卻始終不變主要的本體,那就是歸結於至善。

中國藝術精神現階段雖然像足消解了藝術世界與現實世界的界線,進入了後現代主義時期,但終將經歷一個由正視自己劍拋棄白己再到拯救自己的過程。

善始善終,這是一個大化流淤的循環過程。

來源:大咖繪本館 加盟熱線:0951-763726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