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養老保險沒繳滿15年怎麼辦? 多繳幾年不划算?

眾所周知,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為15年,只有繳滿了並達到退休年齡才能領取養老金。

養老保險沒繳滿15年怎麼辦? 多繳幾年不划算?

年輕人認為,自己年紀還沒到,不用那麼早就繳費,還不如把錢花在別的地方做投資,晚些年再繳。

快繳滿15年又馬上就要退休老年人則認為,再繳下去就浪費了,太不合算。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其實,要不要早繳、劃不划算?看看領到手的養老保險金就知道了。

影響養老金多少的因素主要有四個:繳費年限的長短、繳費水平的高低、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退休年齡。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後領取的養老保險待遇,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具體的計算方法如下:

月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 ×繳費年限×1 %

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舉個栗子:

一名男性,2017年其60歲退休,根據規定,他的計發月數是139,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588元。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個人賬戶中有60000元,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為0.6。那麼他:

基礎養老金=(4588+4588*0.6)÷2*15*1%=550.56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60000/139 = 431.65元

上列兩項合併,他的月基本養老金為:550.56+431.65=982.21元。

可以看出,“本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計發月數等因素都是變量,也就是說養老金的多少和本人的繳費多少、繳了多少年有直接關係。

目前,我國正在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因此,繳得多、繳得長,領取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

養老保險沒繳滿15年怎麼辦? 多繳幾年不划算?

既然養老保險如此划算,那由於參保時間晚、失業中斷繳費等原因,致使到了退休年齡繳費年限卻還沒滿,無法享受養老保險金,那怎麼辦?繳過的錢就有去無回了?

養老保險沒繳滿15年怎麼辦? 多繳幾年不划算?

不用緊張,養老保險沒繳夠15年有以下3種處理方式:

1、繳夠15年再領取

即使達到退休年齡,也可以先交夠年限後再按月領取養老金。比如說,一名企業男職工達到60歲退休年齡時只繳納了13年的養老保險,那麼他可以選擇繼續繳納,直到62歲繳齊了15年保險後,再開始領取養老金。

2、一次性繳齊

如果年限差的比較多,又想要快一點享受養老待遇的,可以選擇將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一次性繳齊,就可以很快領取養老金。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養老保險的待遇不一樣。

(由於每個地區的政策規定不一樣,具體的以當地社保局發佈消息為準,辦理之前,可以撥打社保局電話12333諮詢)

3、註銷養老賬戶

如果不想再繳或補繳,可以選擇註銷養老賬戶的方式,把賬戶裡的錢取出來。

另外,如果當事人意外身亡,則其親屬(配偶、父母、子女等順序繼承人)可以繼承其養老賬戶內的餘額。

養老保險沒繳滿15年怎麼辦? 多繳幾年不划算?

這幾年由於退休時間的延長,養老政策的變化,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多繳費了幾年,卻少領了幾年很不划算,但其實不然,根據實際情況,每個人領到手的養老金都不一樣,多繳多領並非虛言。

至於,具體怎麼選擇得看每個人的自身考慮了,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