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机关枪”原来是清朝人发明的

2006年9月,沈阳故宫隆重推出了清代武器装备展览,一时间,包括长短兵器、火枪火炮和作战辅助器等103件代表清代战争科技能力的武器装备在十王亭惊艳亮相。这103件展品引起了无数军事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在一些军事网站上,网友们纷纷发帖发表自己对清朝武器装备的看法,很快就形成了被冠以“兵器门”的网上火热论坛。其中,一条帖子尤引人注目,其内容大意是,提醒大家注意,在清朝的武器中隐藏着一种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难道在那个远去的年代里真的曾经出现过威猛无敌的机关枪吗?现代机关枪是1884年由英国人海勒姆・马克沁发明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才被广泛使用。如果这位网友的说法属实,那么机关枪的诞生将被提前200多年。不过,这位名为“神兵老祖”网友的文章写得却有理有据,他甚至明确提到了这挺机关枪的发明者是康熙年间一个叫戴梓的人。

“机关枪”原来是清朝人发明的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大清帝国军队所使用的兵器主要是大刀、长矛和弓箭,最先进的也不过是后来从国外买来的一些“洋枪”——虽说是“枪”,也不过一次只能射一颗子弹,民间俗称这种枪为“单子搂”。根本没有提到过“机关枪”。

事实上,清朝时,戴梓就研制出了“机关枪”,只是后来束之高阁,没能广泛应用于战场。

史上确有“戴梓”其人吗?

在十王亭正蓝旗亭内,人们可以看到铜火铳、鸟枪和火炮,却根本没能发现哪怕是与机关枪具有相似样式的武器。

不过,令人吃惊的是,在寻找“机关枪”的过程中,却意外地在亭内的说明板上发现了“戴梓”这个特别的名字。

原来真有这样一个人,难道真的是这个人远在康熙年间就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吗?这件事,清史中找不到任何记载,不过专家说,戴梓发明武器是有明确记载的,是一种名叫子母炮的武器。

戴梓发明的子母炮可以连续发射五枚炮弹,有点像人们常所的连珠炮。它似乎与现代的机关枪还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不过,在当年,子母炮这一神奇的武器也已经代表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说,它与现代版的机关枪也仅仅一步之遥。那么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位神秘的戴梓是否跨过了这一步?

据中国清史编撰委员会的林乾博士说,戴梓是浙江仁和人,就是现在的杭州市人。戴梓这个人物非常有才能,有记载称他发明了中国非常早的木机器人,这个记载是正史当中的记载,是非常重要的。他的木机器人做好之后,穿上衣服,客人来的时候它就给客人献茶,非常有意思。戴梓惊人的才能,终于赢得了康熙皇帝的重视,康熙特别给他封了一个翰林院侍讲的官位,随后康熙皇帝又让他研制各种火器。

此时,又得到一条重要的信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就存放着一门戴梓发明的威远将军炮,也许在那里会找到一些关于戴梓的线索。

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厅内,果然陈列有被称威远将军炮的火炮,正是这尊国产的大炮,在康熙平定葛尔丹叛乱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旁边的一个展柜里便可以见到子母炮,就在这个展柜里,在介绍戴梓的文字中,有一个特别的词汇:“连火铳”!连火铳,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连续发射的火铳,而连续发射也是机关枪的特征,难道人们苦苦寻找的机关枪就是这个连火铳吗?

令人遗憾的是,在军博里并没有这种连火铳的实物和图片。

王兆春老先生是国内研究中国古代火器的权威专家,对于连火铳,王老先生说民国时期编写的《清史稿》记载的最为详细。“连火铳”又称“连珠火铳”,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连续击发28颗子弹,这一点的确和机关枪类似,不过它每击发一颗子弹就需要扣一次扳机,这一点和机关枪击发子弹的原理不尽相同。

“机关枪”原来是清朝人发明的

连火铳能不能被称为机关枪呢?

王老把它定义为单管连扳连射,并介绍说,其实早在明朝时期,著名的火器专家赵世桢也曾经发明过与连火铳相似的火器。

王老的解释简单明了:之所有有人把连火铳称作机关枪,是因为在民国时期机关枪已经被引入了中国,而赵尔顺在编撰《清史稿》的时候,认为连火铳和机关枪都具备连续射击的特点,因此就把它也称作机关枪,而它在当时也的确是一种比较高水平的凌厉火器。

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制造出了冲天炮,戴梓因此得罪了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正是因为南怀仁的嫉恨和迫害,戴梓的后半生走上了一条令人感叹的黯淡之路。

当时戴梓的儿子戴亨和张献忠的养子陈宏打官司,南怀仁借此机会串通他人诬陷戴梓私通东洋,戴梓也正是因为这个罪名一家八口被先发配到铁岭,后来到了沈阳。

流放沈阳的这段时间,应该是戴梓人生中最失落的时期。由于生活拮据,戴梓不得不依靠为当时的一些达官贵人写诗作画来糊口,这位震古烁今的发明家就这样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清雍正四年,也就是公元1726年,戴梓客死在回乡的路上。

“机关枪”原来是清朝人发明的

戴梓死后,他的所有发明包括连珠火铳均受“株连”而被深藏于兵器库中,根本没有在军队中推广,更甭说批量生产了。康熙帝死后,戴梓的发明就更无人过问了,一来二去,连珠火铳便失传了。

延伸阅读:

关注书房记微信公众号ID:shufangji20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