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說俄羅斯只有與美國強硬到底才有活路?

反面之人性的弱點


一直以來,由於美國骨子裡忘俄之心不滅,處心積慮要將俄羅斯變為第二個蘇聯,以致於經濟制裁、軍事脅迫、圍堵孤立等無所不用其極,使得俄羅斯負重前行,身心俱疲。

常言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俄羅斯要想生存下去,必須拋棄妥協,在與美國的鬥爭中,努力活得精彩和灑脫,活得讓美國嫉妒而無奈。

叢林法則也告訴我們,弱肉強食。如果不想被強者吞滅,就必須自強不息,不斷磨礪自己,只有強者自強,並做到無懈可擊,才能擊敗對手,立於不敗之地。

俄羅斯深知這樣的道理,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以自己的智慧、堅毅、果敢和韌性來對待敵人,讓對手咬牙切齒卻又奈何不得。

縱觀被迫成為美國盟友的那些國家,像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和波蘭等,有何尊嚴可言?為了苟延殘喘,只好對美國唯命是從,馬首是瞻。

當然,這些國家豈能與俄羅斯相提並論?俄羅斯素有戰鬥民族的光榮稱號,歷史上不但擊敗了拿破崙這樣的高手,還將希特勒釘在了十字架上動彈不得。俄羅斯就是在與強敵的不斷較量中才得以頑強地生存下來,這種歷史傳統和抗爭精神必將一如既往地鼓舞鞭策著俄羅斯,在與美國的對抗中,不斷敢於亮劍,以劍之寒光逼其後退。

不必說在美國的虎視眈眈下將克里米亞收入囊中,也不必說率兵進入敘利亞將美軍逼退,單說目前派兵前往委內瑞拉,儘管美國三番五次予以警告威脅,但俄羅斯並沒有表現出慌張,而是義正辭嚴地回應,決不會離開,只要委內瑞拉需要,“俄羅斯會一直存在”。正是《老人與海》裡所反映的硬漢精神,使得美國遲遲沒有對委內瑞拉下毒手。

俄羅斯,以其不屈的性格和倔強的品質,不斷閃耀著自己的光華,在與美國強硬對抗中,感受著勝利的喜悅,並以此來激勵自己,永葆戰鬥本色,永遠無私無畏。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江淮聖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在國際上似乎眾叛親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處處針對俄羅斯,從克里米亞事件到敘利亞危機,再到今天的委內瑞拉動盪,有俄羅斯的地方,似乎都有美國的影子。

和美國鬥爭似乎成了俄羅斯的主旋律。但在當下的環境下,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不僅綜合國力罕有其匹,周邊更簇擁著一大幫小弟,他們共同構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陣營。

從近現代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但凡追隨美國的國家,很多都處於發達國家行列,如英法日等國,而即便沒有踏入發達國家序列,由於和美國的友好關係,也能在國際社會中獲得可觀的收益,例如印度。

理論上說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俄羅斯,只要放棄與美國對抗的思維,融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今天的俄羅斯勢必能有一個更好的發展。

但俄羅斯偏偏選擇與美國針鋒相對,難道俄羅斯不知與美國對抗的惡劣後果嗎?尤其是當下俄羅斯,綜合國力遠不如美國。當然不是的,之所以選擇與美國對抗,是因為只有對抗俄羅斯才能生存。

歷史上的俄羅斯,並不是與美國水火不容的世仇。相反在19世紀,美國和俄羅斯還曾是惺惺相惜的好友,最典型案例是1867年俄羅斯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19世紀下半期開始又與美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並肩合作。

但俄羅斯最終還是與美國分道揚鑣了,分道揚鑣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兩國都想成為世界霸主。但很遺憾,一山不容二虎。

一直以來,俄羅斯在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都非常落後,完全配不上它的野心。直到“十月革命”勝利,俄羅斯走上共產主義道路,才開始了火箭一般的追趕,並最終在二戰後重新與美國並駕齊驅。

相比於美國的資本主義,蘇聯的共產主義從一開始就是驚世駭俗的存在,美國對蘇聯的圍堵從蘇聯建立的那一刻就從未停止過。

遺憾的是,代表人類發展方向的蘇聯最終先於美國倒下,作為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開始回頭看,重新拾起資本主義路線。以葉利欽為代表的俄羅斯人期待美國不計前嫌接納老對手俄羅斯。

但這注定只能是俄羅斯的一廂情願。且不說蘇聯時期蘇聯給美國結下了多大的仇怨,單說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雖然失去了5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但依舊是世界第一領土大國;雖然失去了完整的工業體系,但豐富的資源依然可以讓俄羅斯瀟灑幾百年;雖說失去了幾乎所有戰略要地,但仍然保留了恐怖的核武庫。

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即便經歷了蘇聯解體而半死不活,其體量也依舊令美國在內的所有西方國家膽戰心驚。

葉利欽早期並未意識到這一點,一心想融入西方世界的他低三下四,委曲求全,最後遭到西方國家的無情醜拒。

直到意識到“俄羅斯的巨大體量才是融入西方世界的絆腳石”時,痛定思痛的葉利欽終於掉頭東進,與東方大國搞好關係的同時,重新走上與美國對抗的道路。

葉利欽的教訓告訴我們:意識形態不是融入西方的鴻溝,巨大的體量才是!

而重拾對抗美國的路線後,普京的路線反而越發寬廣。雖然西方世界的制裁變本加厲,尤其是克里米亞事件後,但俄羅斯手中的“俄白哈關稅同盟”、“獨聯體”、“金磚國家”、“上海經合組織”等一直向俄羅斯敞開懷抱。西方不亮東方亮的俄羅斯,不僅沒有被擊倒,反而愈發抖擻。

再加上核武器的保駕護航,在與美國對抗了很多年後,俄羅斯腰不酸了,腿不疼了,打架也有勁了,越活越年輕了。

而這,是委曲求全的俄羅斯絕對不會有的成就。

因為和美國對抗,外部環境惡劣的俄羅斯,內部更加團結,寡頭集團被壓制後,俄羅斯爆發出更多生機。而且,對抗美國的俄羅斯,也成了東方大國的擋箭牌,在俄羅斯內憂外患的時刻,東方大國的支援如雪中送炭。

最關鍵的是,不管俄羅斯走共產主義還是資本主義路線,不管俄羅斯國力強盛還是一蹶不振,俄羅斯的心中,一直又一個世界霸主的夢想。

而今天的世界霸主美國,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甘心讓位的,所以俄羅斯只有一個字“幹”!兩個字“對抗”!

概括起來,對俄羅斯而言,反美不僅是工作,更是生活。在俄羅斯不曾放棄稱霸世界夢想的今天,俄羅斯能做的只有和美國對抗到底,至死不渝。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我在其它一些關於俄羅斯國情的回答裡,關於“俄羅斯為什麼強硬到底”的解讀,已經有了一些零碎的描述了。這裡在系統性的闡述一下。

有很多人覺得,俄羅斯強硬到底,是“戰鬥民族”氣血方剛的表現,這種毫不妥協的強硬,還被一些人頂禮膜拜,甚至有些人還覺得“看人家俄羅斯,我們對外的時候應該好好學著點”。



這話對嗎?只說對了一半。俄羅斯的強硬,和它的民族韌性有一定關係,但只能說一小部分。其實說到關鍵,還是俄羅斯的國情釋然。因為國情不同,“生死看淡,不服就幹”“不問人多人少,就看時間地點”的行事風格,對俄羅斯可能是對的,但對於我們,則未必是上策,適當的妥協和韜光養晦,反而可能為我們爭到最多的利益。



一句話,瞭解“不在幹架、就在去幹架的路上”的俄羅斯民族特色,首先要知道,這是由俄羅斯國情的軟肋所決定的。而俄羅斯的軟肋是什麼?17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1.4億人口生存,人口密度低到髮指。就算俄羅斯人全部集中到歐洲部分,也達不到現在美國的人口密度,與我國胡煥庸線東南側的人口密度相比,更是差了幾十倍,近百倍,可以說“量變導致質變”了。



有人說,人少地多,人均佔有資源就多,難道有啥不好嗎?房子住50平米公寓舒服,還是500平米別墅舒坦?這話乍一看也對,但是細細品一下問題就出來了:

一句話,對於一個苦逼996打工的單身窮小子,給他500平的大別墅,規定不許出租(引進移民),不許轉賣(割讓領土),只許自住,他交得起 物業費(建設國家成本)和暖氣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本)嗎?按我國現在別墅地產5元/平方米/月的物業費水平來看,500平大別墅,一年光物業費就要3萬塊錢,真的可以讓窮小子的生活水平就此拉低一大截。



說到這裡,俄羅斯的問題大家也應該能想明白出在哪裡了:物流。而且在俄羅斯現有的國情之下,這個問題的解決難度是:無解。運費高昂,運輸困難,是戰鬥民族身上一道永遠在滴血的不可癒合的傷口。




戰鬥民族的物流會讓人崩潰到什麼程度,俄郵局這個“大魔頭”把俄羅斯人民折磨到何等情況,不是我們這種享受慣了“江浙滬包郵”、“四通一達10塊非偏遠”、“兩天不到可以投訴”的幸福人民可以體會的。畢竟城市和城市之間動輒好幾千公里,村子和村子之間動輒好幾百公里,俄羅斯一個大城市的人口還沒有國內二線城市兩個街道多不是什麼新聞,貨物量又少又散,像中美之間那種大規模集裝箱運輸根本不現實,很多情況下要專車甚至專機來運輸郵件,那這種情況產生天價郵費,也就沒什麼可稀奇的了。



換言之,在我國人民眼裡,“沒有什麼技術,只不過是一種商業模式”的網購,在俄羅斯人眼裡則是這個表情:



快遞有可能是這麼個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戰鬥民族也不缺幽默感:



其實在俄羅斯,不光是俄郵局被稱為“大魔頭”了,俄羅斯送餐也好不到哪裡去,吃晚飯要早上下單,吃早飯要前一天晚上下單,俄羅斯送餐員從來不像我國那樣騎著摩托到處亂竄,畢竟送個餐需要坐長途大巴甚至火車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所以有人就戲稱,中華民族的送餐公司是“餓了麼”,戰鬥民族的送餐公司是“餓死了麼”。



對於一般人來說,生活中接觸的物流無非是快遞和送餐,但是對於俄羅斯一個國家而言,物流困境,受到影響的絕不只是快遞和送餐不給力。要知道,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而言,產業鏈、上下游,零件的運輸、原材料的供給,產品的售賣……生產一部手機,好幾百個零件,生產一輛汽車,好幾千個零件,處處都需要物流!!


好了,以上物流在我國“江浙滬包郵”,在俄羅斯起價好幾百元,在我國三天送不到屬於意外情況可以投訴,在俄羅斯動輒個把月甚至半年……



那你說俄羅斯的工業企業,在我國、歐美、日韓的企業競爭之下,有沒有活路?答案是絕對沒有!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雖然擁有很多西方國家都豔羨的技術和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蘇聯留下來的工業卻一垮到底。有人說,蘇聯解體時候經歷的慘痛去工業化,是無良寡頭在吞噬國有資產大發其財,這話完全不對。畢竟站在寡頭角度,工廠只要有利潤,開動生產總比把機器設備廢掉來得划算。而且,作為誕生過托爾斯泰、羅蒙諾索夫、果戈裡、門捷列夫、柴可夫斯基的俄羅斯民族,應該不會缺有志之士,就算大多數人不懂管理搞垮了企業,也總該有少數企業能生存下來成為世界品牌把?

然而答案是除了一些軍火企業以外,蘇聯工業能在俄羅斯時代活下來的一家都沒有。原因不是俄羅斯企業家懶惰,胸無大志,實在是生產成本被物流抬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程度,沒有辦法參與國際競爭啊……



而且最要命的是,越是科技發達、全球化,社會分工就越精細,也就更加的依賴物流……換言之,“物流是戰鬥民族身上一道永遠在滴血的不可癒合的傷口”,而這道傷口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的進步,越豁越深,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時代可能還沒啥,到了將來,還不知道能把俄羅斯民族坑成啥樣……



再加上俄羅斯人少地多,資源就多,既然工業不賺錢,那麼企業家只能一股腦兒的去採油、打氣、挖礦、砍樹、撈魚……也就是我們看到的,俄羅斯的工業基本等同於礦業,俄羅斯在世界市場上有競爭力的商品,出口佔比除了不到1%的軍火以外,90%以上都來自於獲取自然資源,按照美國某議員的話說,那就是:俄羅斯已經是抱著核彈的沙特,註定是不能長久的。



說到這裡有人會奇怪,你說俄羅斯沒法搞工業,那蘇聯的工業是怎麼回事?不是數一數二的世界工業強國嗎?說到這裡,恰恰是我們解決題主問題,也就是俄羅斯為什麼強硬到底的關鍵。

其實我們能看出來,俄羅斯這個國家,不缺資源、不缺人才、更不缺技術,其實開辦工廠生產商品是沒有問題的,只不過由於物流成本奇高,導致全球化以後國際競爭困難罷了。那蘇聯提出的解決辦法是——自絕於國際社會,採用行政命令,計劃經濟的手段,一方面限制外國產品不得進口,再一方面,用行政命令勒令本國的工廠進行生產。“採用非市場手段”是俄羅斯工業企業能活下來的唯一的辦法。



只不過蘇聯的解決方案,雖然暫時解決了問題,但是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俄羅斯的物流困境,生產成本還是壓不下來,和國外的差距拉到了一定程度之後,整個國家崩潰解體,也就可以讓人理解了。



說到這裡,我們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俄羅斯為什麼“咄咄逼人”“強硬到底”了。如果採用我們這樣和平發展、韜光養晦的國家戰略,不出幾十年,俄羅斯的所有工廠企業可能就要徹底破產垮臺。只有依靠不停的製造事端、煽風點火,用這種非市場手段,才能保證俄羅斯部分工業企業,至少是軍火產業和一些配套工業,還可能活得下來。


說到這裡,有人說,同樣人少地多,同樣物流成本高,同樣無法工業立國,但看看澳大利亞憑藉牛奶、羊毛、鱈魚、鐵礦石就能做個富家翁,人均GDP高高在上,吃喝不愁,不是也不錯嗎……


問題就一句話:是澳大利亞這種富家翁的生活,是有著彼得大帝和紅色蘇聯餘威,當過昔日超級大國,手裡拿著上千枚核彈的戰鬥民族想要的嗎?


說到這裡,其實俄羅斯在國際政治方面的強硬表現,大家也就明白了。


Magic6981045


這個問題問的太沒水平了,你都把答案說出來了,還要別人回答幹嘛?

全世界跟美國作對的國家也就這麼幾個,絕大多數國家都跟美國很友好,你仔細看一看友好的國家多數都是民主國家,經濟發達程度都比較高,人民生活水平都不錯,而與美國作對的國家如委內瑞拉、古巴、朝鮮、敘利亞、伊朗、曾經的伊拉克、利比亞,還有現在的俄羅斯,哪一個國家的人民過得好了?難道這樣強硬就有活路?

其實所有與美國作對的國家都並不是與美國有什麼深仇大恨,而是因為美國是一個喜歡多管閒事的國家,一旦看到某國領導獨裁了,干涉人民的自由了,他就喜歡說三道四,這樣當然某些國家的領導就不高興了,於是就開始與美國處處作對,然後美國也不高興了,如果做的過分了,老美就開始所謂的經濟制裁,實際上就是不賣給你某些東西,然後該國經濟就會受到影響。如果直接觸犯了美國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對美國搞什麼恐怖襲擊之類的,那麼老美說不定就會出兵干預的,那這個結果你懂的。

所以,在現如今美國在各方面都佔有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凡是與美國作對的強人國家,要麼就是經濟停滯發展,要麼就陷入戰亂,俄羅斯、朝鮮這些國家是前者,阿富汗、伊拉克是後者。


擼貓故事


與美國強硬到底也就是與美國對抗到底。普京是打算與美國對抗到底了。先從俄羅斯與美國的國家性質說起。俄羅斯實際上不是民主國家,或者說掛羊頭賣狗肉,表面上舉行總統大選,實際上世界上沒有一個總統像普京那樣當總統,一當上總統就想永遠當下去。實際上俄羅斯與敘利亞以前的伊拉克和利比亞是一樣的國家。與朝鮮是一樣的國家。而美國是什麼國家?美國這麼強大的國家,是什麼國家全世界都清楚。美國要不自由不民主,為何全世界的富人都奮不顧身移民到美國去?為何斯大林的女兒也不願在自己國家生活?要到美國去生活?為何反對美國的人也要移民到美國去?美國代表民主,與美國對抗就是與民主對抗,就是與法制、科技、進步、發達對抗。一個人要跳樓誰也攔不住。再說俄羅斯與美國誰在走活路誰在走死路。究竟誰制裁誰?究竟誰是發達國家?究竟誰依靠誰?究竟美國先造出原子彈還是俄羅斯先造出原子彈?如果俄羅斯是在走活路,美國是在走死路,那為何全世界的富人窮人不向俄羅斯移民?而要往美國移民?世界上還有不願意走活路願意走死路的人?如果俄羅斯的活路是與美國對抗到底,那請走好!


用戶52733380510


俄羅斯與美國強硬到底才有活路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與美國為敵,結果是戰敗投降,反倒是戰後德國,日本經濟迅速騰飛,蘇聯的工業化離不開美國的貢獻,蘇聯在二戰時候如果不是美國的支援,蘇聯早被希特勒打垮了,隨後蘇聯與美國開啟冷戰,結果是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與美國對抗的薩達姆,卡扎菲,伊朗等,沒有一個是因為對抗取得好的結果,

從歷史事實可以得出明確結論,與美國合作是獲益良多,與美國對抗是自討苦吃,這深層原因就是因為美國國力強大,同時價值觀先進,代表著正確和前途,與美國合作就意味著選擇正確,與美國對抗就意味著選擇錯誤,

俄羅斯與美國對抗不能說是俄羅斯主動選擇,更多還是美蘇對抗的後遺症,美國和北約不斷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只有被動應對,並且因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俄羅斯被孤立,經濟發展每況愈下,

假如,美國和北約忽然停止擠壓俄羅斯的生存空間,俄羅斯會迅速變的親美,並且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會獲得新的動力,社會面貌為之一新,這可不是理論假設,而是活生生的事實,蘇俄不管跟美國如何不對付,畢竟沒有你死我活的硬磕過,德國,日本尤其是日本可是恨不得把美國生吞活剝,開飛機直接就撞上去了,結果呢?德國,日本,尤其是日本與美國關係親密無間,而且這種親密還不是裝的,看特朗普和安倍打高爾夫的親熱勁,這似乎都超越官方關係了,

說到底,人的本性都是嚮往先進,如果不是最先進的,哪怕是因為互有所求一起合作,並不代表真的看得起你,不要剃頭挑子一頭熱,自以為是,



萬事皆空70


這是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你弱的話沒人虧同情你,別人不會因為你脆弱就來幫你,就像有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窮,因為會被看不起,這是很現實的問題。更何況是兩個有宿怨的國家。



俄羅斯和美國之間一直在角逐世界第一的位置,只不過在冷戰時期,前蘇聯最終敗下陣來,成全了美國,雙方是對頭,美國和歐洲交好,歐洲又和蘇聯不對付,而蘇聯的勢力的又讓美國所忌憚,他們永遠都不可能站到一個戰壕裡。



俄羅斯如果表露出什麼疲態或者致命的軟肋,勢必會進一步受到歐美國家的打壓,現在已經是多次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這也是俄羅斯經濟發展一直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俄羅斯只有自己強大才有可能對付美國,起碼可以應對美國和歐洲的的圍追堵截,如果自己服軟,那麼只能淪為人家的棋子,成為一個工具,只要俄羅斯開始出問題,那麼很快就會被分裂,車臣也一定會在其他國家的支持下搞分裂,俄羅斯會陷入無休止的動亂,西方國家對此是喜聞樂見的,俄羅斯只有自己強大對其他國家造成震懾才會有出路。


風雲一點通


古云“狼的秉性總是要吃人的!”強盜的行徑總是要搶奪的!!惡霸的居心總是要殘害良民的!!!而當今美帝國主義以世界霸主自稱:唯利是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充當地球警察!!唯我獨尊!!!然俄羅斯戰鬥民族的統帥一一一俄總統普京,是一個當今俄羅斯民族最傑出的民族英雄!他為俄國披肝瀝膽,鐵骨丹心!!他為了保護俄羅斯民族的利益,即使是赴燙滔火也在所不辭!!!他堅信:對貪婪的狼不能講仁慈!對強盜不能講道理!!尤其是對美帝這種惡霸,更不能俯首下拜!!!唯一的辦法只有奮起全力,捨得一身禍,敢把皇帝拉下馬!而一直耒,普京與美國經過事實的較量和爭鬥,也足已證明了對待象美帝這樣的野心狼,只有全世界各國愛好和平,幸福,世界大團結的人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共同反抗美帝的霸權行為,才能實現世界和平!!全人類才能安居樂業!!!讓我們全世界各國都象俄國普京一樣,為打倒世界霸主美帝國主義!為保衛世和平!!為全世界,為全人類過上美滿幸福,普天同慶的時日而努力奮鬥吧!!!東陽鄉村婺劇團金三生殷切期盼


用戶61834437203


瞭解了自蘇聯解體後至今的北約東擴地圖,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俄羅斯在剛能吃飽飯的情況下,就要和美國露胳膊挽袖子死磕。(紅色是俄羅斯,藍色為北約)

如果說當初的蘇聯時期和北約還算隔著一條街,現在則是實打實地槍頂在了家門口。

▲蘇聯時期與北約大致距離在2000公里左右▲

▲現在莫斯科與北約大致距離約850公里▲

▲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則更近,約600公里▲

尤其是現在特朗普中止了《中導條約》,雖然暫時不會在歐洲部署中程導彈,但是不代表以後不會。當初蘇聯的戈爾巴喬夫之所以找里根簽署《中導條約》,就是因為北約導彈對蘇聯的威脅,要大於蘇聯對北約的威脅。特朗普中止後,等於槍直接頂到了俄羅斯人的腦門上。


所以俄羅斯不但始終表示強硬,而且還在新版的《2020俄羅斯國家安全戰略》當中把國防安全放在了經濟發展的前面,並且將美國為首的北約列為頭號威脅。


其實俄羅斯在解體之初向美國服過軟,時任俄總統葉利欽在1991年10月聽取了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等組織的話後,進行過私有化、市場化和直接浮動匯率的“休克療法”,這直接到俄羅斯在1992年的通脹率是2520%,1993年的通脹率是240%,而1994年則是224%。但是結果眾所周知,不但直接促成了寡頭的成立,而且還一度瀕臨破產邊緣,



後來俄羅斯發現為了換取美國的援助做出的犧牲太大,而且不見起色,所以轉而採取對西方多元化的外交政策,並且一度試圖接近北約。但是相較於俄羅斯,北約對於美國的利益更大,而且在蘇聯解體後,北約一度因為失去外部壓力而瀕臨解體,所以兩權相利取其重,最終俄羅斯繼續成為北約的假想敵。而這也意味著美國為了利益需求不得不與俄羅斯保持對立。



而葉利欽後新上任的普京政府也胸懷大志,復興俄羅斯。顯然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不符合西方利益,所以在美國默許下北約開始東擴,越來越逼近俄羅斯腹地,最後逼得身後就是莫斯科。以目前的形勢來看,一旦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加入北約,俄羅斯再退就只能面臨崩盤,所以不得不以鬥爭求生存,對美國已經北約採取強硬。


馬克觀察


美國對俄羅斯的打壓確實是不遺餘力的。但這也要從不同側面瞭解。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俄羅斯和美國,他們每一方看自己都沒問題,看別人都是渾身問題。原因在於“當局者迷”或者“只緣身在此山中”。

我們評論人士作為第三方,是“旁觀者清”,是“橫看成嶺側成峰”。所以會相對客觀。

木叔談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國和俄羅斯的矛盾是結構性矛盾,從趨勢上看是你死我活的。

所謂結構性矛盾,就是用政策的改變難以化解的矛盾。

舉個例子,在現代法治社會,一個人作惡多端,他要被判死刑,無論他用什麼花言巧語或者多少錢來贖罪,都不能改變這個判決。

這就是結構性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這個人接受法律的制裁。

美俄就面臨這個局面。無論美國人也好,俄羅斯人也好,如何改變政策,但雙方在國際戰略上的競爭幾乎就是非黑即白的。

所以俄羅斯也好,美國也好,面對對方都要更強硬,這樣才能在戰略上獲得更大好處,在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

在此問題上,美國可能更積極主動圍堵俄羅斯。

第二,俄羅斯的很多做法其實讓美國感到了危機。

除了美國的主動之外,俄羅斯也有問題。

比如在烏克蘭問題上,俄羅斯的做法其實讓國際社會感到不舒服,特別是讓西方國家認識到俄羅斯的危險性。

他們能用所謂的公投方式堂而皇之把克里米亞給據為己有,而且目前還正在策動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涅斯克和盧甘斯克地區的分裂運動。

這在西方看來是二戰後首次有歐洲領土被公然分裂,與納粹二戰前奪取別國領土無異。

因此俄羅斯的這種咄咄逼人的做法,也給美國和西方極大的刺激,反而加大了對俄羅斯的打壓。

換句話說,俄羅斯今天的問題,除了美國故意找茬之外,有一部分也是自己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