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颈椎病的正确求医姿势

有不少朋友留言,希望能介绍给我做诊断和治疗的医生。他们大概也经历过我这般波折的求医经历,甚至比我还要痛苦得多。对于此种殷切盼望,我表示理解,却不会轻易介绍。

理由很简单。

目前给我做治疗的医生不是神医,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无法保证能治好其他人。不管是谁,如果对医生的期望过高,往往失望也会很大。单纯就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问题而言,要想治愈主要靠当事人自己的努力。你不仅要保持一段长时间的康复训练,更重要的是改变生活的坏习惯。再高明的医生,也治不好你的手机病、电脑病。

毕竟,医生所能做的治疗,只是给身体创造自愈的空间。一边治疗,一边自残,大罗神仙也难救。等你有这种觉悟了,治疗才能真正帮助你。

久坐不动,浑身都痛;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我希望能给大家传达一个至关重要的观点,预防胜于治疗,小病胜于大病。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忽略了这一点。我在医院看到的求医者,除了急性摔伤扭伤的,基本都是日积月累导致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在此之前,他们的身体已经僵硬了很长时间,疼痛也不是两三天的事情。既然能忍耐、没时间,那就不要浪费精力和钱财去看医生了吧。可以说,都是自己作死作出来的。

我算幸运的。因为我发现好多同学朋友的问题比我严重多了,但没有引起他们的重视。问题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相反,它会越来越难处理。我正是抱着“不能忍”的信念,才踏上了艰难的求医路。三十岁时没解决问题,四十岁可能我就扛不住了。

如果天底下都是扁鹊大哥、二哥那样的上医,我们就非常幸福了。可惜呀,现实中的医生基本都是扁鹊的下医。我们的医疗体系也是如此,只有严重的问题才足够引起重视。

记得前几年我因为膝盖外侧疼痛去看医生,当时已经消炎不痛了,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没想到,被那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鄙视了,“哟,不痛你来看干嘛!”类似的故事,我已经在许多朋友那听过了。大概的就医流程都是,拍片子,没事,静养补钙靠墙蹲。

这些简单粗暴的通用办法,真的有效吗?或者说对每个人都有效吗?

当然不是!

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不负责任的”、疲惫的、压力山大的医生已经放弃提升自己了。从患者的角度看,他们固然可恶,但早已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才会有大家看病的经历千篇一律、流程化的问题。结果导致,医院换了一个又一个,就是看不好。如果我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清醒的头脑,说不定也早就放弃治疗了。

在看病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总结、学习,基本把医生的套路都弄清了。我敢说,甚至看病的水平要超过许多医生了。因为他们非常依赖有限的知识和影像来做判断,没有追究蛛丝马迹的耐心。

好医生,就是福尔摩斯那样的好侦探,尤其在面对疑难杂症的时候。只有找到正确的原因,才能做出正确的治疗。所以,别着急做治疗,先做好诊断。

颈椎病的正确求医姿势

下面,我将以自己为例,告诉大家应该如何诊断颈椎病等脊柱退行性疾病。如果你的医生做到了这些,恭喜你,运气还不错。

假如只有脖子酸痛,而没有耳鸣、手脚发麻的情况出现,我可能就不会去看医生了。我几乎是本能地意识到,身体一定出了些新的问题,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这种不好的感受。

一、不知道啥问题

一开始只有耳鸣,正常人想到的都会去“耳鼻喉科”就诊。一番检查过后,耳朵并没有发炎或其它器质性病变。耳鸣之前的现象特别奇怪,耳朵下方出现几次仿佛被快速狠狠撕扯的感觉,而后没有任何异状。

我认为耳鸣不是什么大问题,改变久坐不动的习惯,出去运动流汗,可能休息几天就好了。于是,就没有继续到别的医院去就诊。然而,耳鸣一直没有改善,还出现了手脚发麻的症状。发麻很轻微,也没有一直持续,但我知道事情不妙了。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正因为我一直都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很敏感,才会在苗头出现就及时就医。相反,我认识的很多人,不把头痛、腰痛、腿麻当回事,能扛就扛过去了。比如我同学腰间盘突出,硬是在床上躺了两个月,缓解之后也没有去寻求更好的治疗。

总之,我联系自己近期的行为模式,上网找了资料,认为“久坐不动”可能是最大的原因。顺理成章,只要改掉这个坏习惯,慢慢就能好起来了吧。

二、疑似颈椎病

多亏了网上的“科普”文章,我才终于联想到自己的颈椎或许出了问题。耳鸣、手脚发麻都是颈椎病的典型症状,偏偏我又做了个X光检查。椎间盘变性,骨质增生,颈椎曲度变直,基本坐实了颈椎病的诊断。所以,才有了后来那些自己瞎折腾的尝试。

颈椎病的正确求医姿势


我在网上找了比较公认的颈椎病定义: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仅有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则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病的临床分型比较粗暴,按照影响的组织结构来划分,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等五大种。有些专家则认为颈型不属于颈椎病,椎动脉型也比较难确定是否真的存在。

对照我的情况,耳鸣可能是由于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手麻可能是神经根受到压迫。也就是说,我属于混合型颈椎病。我的医生们,凭借提问、影像和有限的查体,就给我确诊了。如果从逻辑的角度推演,他们的诊断基本都不过关。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传统西方医学也有各种诊断技术。然而,技术发展让许多医生丢掉了真正的看家本领。

就是之前所说的,作为侦探的嗅觉和灵敏。如果没有各种检查报告和影像,说不定很多医生都不懂看病了吧。反过来说,普通人有这些也能看病。

三、符合逻辑的推演

我们先看一个命题:得了颈椎病,影像会有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等结构性改变,有耳鸣、手麻、下肢乏力等临床表现。这句话,从逻辑上,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影像有生理曲度改变、椎间盘变性,有耳鸣、手麻、下肢乏力等临床症状,就能推断出患者得了颈椎病吗?难道因为这些表现是颈椎病的典型特征,就能确诊吗?除此以外,没有任何其他问题能引起类似的症状吗?

光是耳鸣,我询问过医生,就有许多种可能原因,包括内脏、精神紧张、耳朵病变、压力、面部肌肉劳损等。而手麻,可能是神经在颈椎外受到卡压导致的,包括斜角肌、胸小肌、肘管、腕管等。

更何况,“耳朵的鸣怎么鸣,你说的麻是什么麻?”没有一个医生问我这个问题,他们下意识认为,麻就只有一种麻。持续麻,还是间歇麻?刺麻还是电麻?痛麻还是纯麻?但就我后来了解到的,神经卡压导致的麻,有可能发生在三个地方:分别是根性、干性和丛性,具体表现也不一样。

如果没有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向,即使我做手术把突出的椎间盘切除了,增生的骨质弄没了,症状依然还在。而且,颈椎从此发生质的变化,再也不复从前了。由此可见,正确的诊断实在太重要了!

在我就医的过程中,不断地在网上看到保守治疗无效,最后只能手术治疗的悲惨案例。有些人是消除症状了,另一些人却没有这么幸运。可想而知,其中有些人可能是被误诊的!

颈椎病的正确求医姿势


四、靠谱的诊断流程

为了避免错误的诊断,我认为医生在诊治患者时必须做到三个条件:

第一, 详细的问诊。很多时候患者表述并不准确,毕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比如,有个患者在就诊时被问是否有“走路踩棉花的感觉”,然后他去另一个医生那里就描述自己“走路像踩棉花”,以至于被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第二, 影像只是辅助手段。X光、MRI、CT结果已经取代了许多医生的判断力,但是这些影像只展示了身体的一部分。比如X光,看不出来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情况;MRI看不出颈椎是否旋转了。技术手段永远不能替代人的作用!

颈椎病的正确求医姿势

第三, 仔细的查体。现代医学发展这么多年,早已有足够数量的体格检查手段,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或不存在问题。如果一个医生没有掌握这些技术,或者还在使用落后的技术,还是趁早退休吧!

不幸的是,我们的医生基本上做不到这些要求。所以,才有了我和其他人辗转曲折的求医经历。这段经历既是痛苦的也是宝贵的,感觉自己的知识面扩展了不少。我和给我治疗的医生交流的时候,他都夸我有学医的潜质。

我会把自己所知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的正确康复方式分享给大家,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