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近日著名節目主持人李詠,經過17個月的艱苦抗癌後,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這個消息短短的時間內就刷爆了各大媒體的平臺,之所以引起這麼大的轟動,除了人們表達自己的惋惜之外,跟多的是想了解到底是什麼什麼樣的癌症,帶走了國民主持人年輕的生命。雖然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來自官方的發聲,但是坊間對於李詠癌症種類的各種猜測卻不絕如耳,有的觀眾說,李老師是因為肝癌離開了我們。因為此前李詠做客某檔訪談節目的時候,曾經自爆因錄製節目,曾經累到嘔吐膽汁,所以細心且具備八卦精神的觀眾和粉絲就大膽推斷李老師是因為肝癌醫治無效最終離開了熱愛的舞臺和觀眾。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按照經濟情況來講,李老師可以算作是高淨值人群;從就醫的國家來講,美國是目前全球癌症治癒率最高的國家;按照療程來講,17個月加上世界上最先進的診療技術,完全可以醫治好一般的腫瘤或者癌症。但是就是因為具備了這麼多有利的條件,但結果確實我們不想看到的。如此巨大的對比和反差,把觀眾和人們心中深深埋藏的焦慮和疑惑,一股腦地全部挖了出來。要知道,我們在進行理財規劃的時候,都知道把保險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普通百姓在理財規劃的時候都知道配置保險,更何況是央視的大牌主持人呢?不管傳說中的3億理賠額是真還是假,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李老師肯定配置了高額的重疾保障,結果卻是這樣。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除了增加保額外,還能主動做些什麼預防措施呢?是不是隻要是得了癌症就等於判了死緩一樣,即使經過很長時間的治療和康復,最終的結果也有可能會大失所望?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其實我們大可不必有這樣悲觀的判斷,雖然李老師是公眾人物,但是李老師的事件並不具備普遍的參考性。通俗一點來講,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癌症之後,都會在一段時間後離開這個世界。就目前的診療技術,只要是發現的及時,並且治療的得當的話,很多人是可以安全度過各種醫學時間,並且能夠安度晚年。所以我們的思維裡有兩堵牆是需要拆除的。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第一堵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生活中各種因癌症死亡的訊息,一次次刺激著我們敏感的神經,於是我們每個人都會變得異常敏感,以至於談癌色變。其實癌症只是疾病發展的一個過程性結果,達目前為止也沒有任何的醫學著作,提出癌症致死的論調。不信往下看,根據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統計數據,我國最新的癌症 5 年平均生存率已經高大 40.5%。重要的話說三遍:癌症5年平均生存率40.5%,癌症5年平均生存率40.5%,癌症5年平均生存率40.5%,也就是說10個確診癌症的人當中,有四個人是可以完全度過5年時間的。這個數據不是杜撰的,是權威醫學雜誌的調查結果,是普遍性的。因此具備重要的參考意義。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還沒說完,繼續往下看:大多數癌症在3年內發生轉移或復發的,佔總群體的80%;在5年內發生轉移或復發的,約佔總群體的10%。因此可以得出,5 年後復發的患者很少,而並不是說只能活到5年。

第二堵牆:只要是癌症情況都差不多,都會奪走患者的生命。我們知道即使是一個常見的感冒,也能區分出病毒性的或流行性的,更何況是癌症。因此如果不管發現的早晚或者症狀的情況,一味地將癌症一概論,是愚昧而且錯誤的。患者確診癌症還能存活多久,其實要看癌症的類型和發現的時間。國內權威的醫學雜誌曾經公佈過一組數據:男性五年生存率<20%的癌症有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肺癌。女性五年生存率<20%的癌症有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肺癌,都是很難康復的癌症。這組數據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肝癌、膽囊癌、胰腺癌、肺癌,都是很難康復的癌症。但至於癌症是否致死,還要考量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發現時間的早晚。也就是說即使是生存率很低癌症,但是隻要是發現的時間很早,一樣可以提高生存率。

拆掉思維裡的牆,確診癌症≠判了死緩

好了,思維裡的兩堵牆被我們拆除了,又可以回到最初的想法了。癌症並不可怕,確診癌症≠判了死緩,只要我們在家庭理財中配置足額的健康保障,同時定期進行一些健康風險篩選檢查,就可以做到防範於未然。

假如你已經購買了足額的健康保障,同時定期相關的篩選檢查,好會不會從心底恐懼癌症?歡迎即使評論。同時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持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