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京有道白水羊头的小吃,里面有什么故事?

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白水羊头也算是北京一种比较特色的小吃了,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普遍认为创世人是清朝道光年间的马纪元。这个小吃味道还不错,但是里面的“故事性”没有多强,至少跟很多美食的传说、事故里动辄与这个皇帝、那个神仙有关比起来,算是要普通、朴实的多了。

说起这个故事也就几句话的事情,跟“夫妻肺片”的情况有点像。在100多年前有个叫马纪元的人,他在一家肉铺帮工,老板觉得他干活不错挺实在的,结了工钱之余还让他去领点铺子里的下脚料,就这么得了几个当时没什么人会买来吃的羊头。但是马纪元算是个心思比较活泛的人,自己琢磨着从煮肉、片切,以及蘸料选择之类,就这么一点点改善,后来开始沿街叫卖,做起了这个羊头肉的生意,也得了“羊头马”的称号。

当然现在的白水羊头做法还是挺讲究的,比如最好一定要用内蒙产的被阉割过的公山羊的头,而且年龄最好在两三岁左右。之后要经过比较繁复的浸泡、刷洗等工序,然后才可以用来煮,煮到7分熟左右拆肉。最重要的是片切一定要够薄够大片,这样蘸着椒盐吃起来才香而不腻,越吃越过瘾。

可能白水羊头的故事没啥“嚼劲”,有点都不吸引眼球,但是这个小吃本身还是不错的,有机会的话可以一尝哦。

对于美食、健康饮食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哑巴美食家


看来悟空妹子肯定也是个吃货,哈哈!每一个资深的吃货,不光是喜欢吃,更喜欢寻找美食当中的故事。

白水羊头是北京的老字号了,距今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这其中还有着一段故事呢。请听我慢慢说来。

原来这道美食的由来是因为其创始人年轻的时候给一家肉铺打工之后,老板看他做事还不错,就奖励了他几个羊头。因为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做羊头肉,所以就没人喜欢羊头。

然后他把羊头拿回家之后就开始琢磨怎么才能把羊头给做出美味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终于被他找到了最满意的做法。

后来白水羊头名满京城。到现在这门技艺已经传承了七代了。





娱乐小七妹


在北京形形色色的小吃中,比起大众皆知的羊肉串、羊杂汤来,稍稍不那么知名的,还有一种跟羊肉有关的小吃,叫做“白水羊头”。顾名思义,这个东西是用羊头肉做的,当然里面有一番特殊的制作工艺。

要做好白水羊头,选料相当严格,刀功十分讲究,制作更是精细到位。首先,选用这个羊头,必须是内蒙古产的山羊头,而且这个山羊头最好是刚长到两三岁,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选好的羊头,需要放在清水里泡两个时辰,直到羊脸变的刷白。然后用水煮至七成熟。此外,要切出精致的羊头肉,必须轻快下刀,动作敏捷,顺着丝片,切出的羊头肉必须薄的跟一张纸一样才算过关。通常,做好切片的羊头肉,洁白干净,肉片又大又薄,再撒上特制的椒盐吃,清脆利口,醇香而不腻,风味独特,很是过瘾。

北京的白水羊头,今天却是以“爆肚宛”的名头最响,为大家所公认,然而其实,这个爆肚宛并不是白水羊头的老字号,原来,在爆肚宛的白水羊头之前,在民国时以白水羊头而名扬京城的乃是人称“羊头马” 的马玉昆师傅。马玉昆师傅当时没有自己的店面,仅仅在廊坊二条摆摊,但是,一个小小的摊子,由于制作白水羊头而远近闻名,很受大家欢迎,因而生意也还不错。马玉昆师傅通常每天都能轻松卖完自己的白水羊头,就去附近的一家清真餐厅——同义馆,打发时间,时间一长就认识了里面的一个年轻伙计,宛升源。他向来聪明好学,不仅能将爆肚做的很地道,还经常向马玉昆讨教羊头肉的做法,后来这个小伙子也就得到了老马的真传。

马家的白水羊头,到马玉昆已经是第六代,不幸的是,几年后,老马就去世了,却没能将手艺传给后人。不过幸运的是,当年那个宛升源已经得到了真传,虽说宛老爷子已经创出了“爆肚宛”的名号,但是为了不让老友马玉昆的白水羊头失传,便根据老马家的手艺,如法炮制,终于让失传多年的白水羊头重见天日。


京蜜


没有那么多神秘的,白水羊头吃的就是自我满足。

刀工的确很好,切得薄如纸,用筷子夹住在羊头肉的边上蘸一点点椒盐,蘸多了就咸了。然后,歪着嘴吃,呷一小口酒,心里想着滋润。所以我说,吃白水羊头就是吃的自我满足感,要对生活富有想象。

一般吃白水羊头要和一碗同店的羊杂汤。这家店值得不值得再来,一碗羊杂汤可见老板是否厚道。羊头上最好吃的不是羊头肉,而是羊脑子。但一般人是凿避开羊的颅骨的,也取不到羊脑子。厚道的老板会把羊脑子放到羊杂汤里,非常非常的香,非常!

我讲不下去了流口水了,擦擦。


第一时间的速龙


一定切的要薄!七分熟吃的是筋道劲,厚了就咬着费劲了。椒盐要配的仔细,否则吃着没味!


大熊259609025


穷人乐的东西值得这么吹嘘嘛?敢在全国开分店不,反正我们这全聚德,东来顺都没生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