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北京有道白水羊頭的小吃,裡面有什麼故事?

以靜修身以儉養德


白水羊頭也算是北京一種比較特色的小吃了,距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普遍認為創世人是清朝道光年間的馬紀元。這個小吃味道還不錯,但是裡面的“故事性”沒有多強,至少跟很多美食的傳說、事故里動輒與這個皇帝、那個神仙有關比起來,算是要普通、樸實的多了。

說起這個故事也就幾句話的事情,跟“夫妻肺片”的情況有點像。在100多年前有個叫馬紀元的人,他在一家肉鋪幫工,老闆覺得他幹活不錯挺實在的,結了工錢之餘還讓他去領點鋪子裡的下腳料,就這麼得了幾個當時沒什麼人會買來吃的羊頭。但是馬紀元算是個心思比較活泛的人,自己琢磨著從煮肉、片切,以及蘸料選擇之類,就這麼一點點改善,後來開始沿街叫賣,做起了這個羊頭肉的生意,也得了“羊頭馬”的稱號。

當然現在的白水羊頭做法還是挺講究的,比如最好一定要用內蒙產的被閹割過的公山羊的頭,而且年齡最好在兩三歲左右。之後要經過比較繁複的浸泡、刷洗等工序,然後才可以用來煮,煮到7分熟左右拆肉。最重要的是片切一定要夠薄夠大片,這樣蘸著椒鹽吃起來才香而不膩,越吃越過癮。

可能白水羊頭的故事沒啥“嚼勁”,有點都不吸引眼球,但是這個小吃本身還是不錯的,有機會的話可以一嘗哦。

對於美食、健康飲食和美食趣聞軼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和贊支持一下,以後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關內容!


啞巴美食家


看來悟空妹子肯定也是個吃貨,哈哈!每一個資深的吃貨,不光是喜歡吃,更喜歡尋找美食當中的故事。

白水羊頭是北京的老字號了,距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了,這其中還有著一段故事呢。請聽我慢慢說來。

原來這道美食的由來是因為其創始人年輕的時候給一家肉鋪打工之後,老闆看他做事還不錯,就獎勵了他幾個羊頭。因為那時候人們還不知道做羊頭肉,所以就沒人喜歡羊頭。

然後他把羊頭拿回家之後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把羊頭給做出美味來,經過無數次的反覆實驗,終於被他找到了最滿意的做法。

後來白水羊頭名滿京城。到現在這門技藝已經傳承了七代了。





娛樂小七妹


在北京形形色色的小吃中,比起大眾皆知的羊肉串、羊雜湯來,稍稍不那麼知名的,還有一種跟羊肉有關的小吃,叫做“白水羊頭”。顧名思義,這個東西是用羊頭肉做的,當然裡面有一番特殊的製作工藝。

要做好白水羊頭,選料相當嚴格,刀功十分講究,製作更是精細到位。首先,選用這個羊頭,必須是內蒙古產的山羊頭,而且這個山羊頭最好是剛長到兩三歲,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選好的羊頭,需要放在清水裡泡兩個時辰,直到羊臉變的刷白。然後用水煮至七成熟。此外,要切出精緻的羊頭肉,必須輕快下刀,動作敏捷,順著絲片,切出的羊頭肉必須薄的跟一張紙一樣才算過關。通常,做好切片的羊頭肉,潔白乾淨,肉片又大又薄,再撒上特製的椒鹽吃,清脆利口,醇香而不膩,風味獨特,很是過癮。

北京的白水羊頭,今天卻是以“爆肚宛”的名頭最響,為大家所公認,然而其實,這個爆肚宛並不是白水羊頭的老字號,原來,在爆肚宛的白水羊頭之前,在民國時以白水羊頭而名揚京城的乃是人稱“羊頭馬” 的馬玉昆師傅。馬玉昆師傅當時沒有自己的店面,僅僅在廊坊二條擺攤,但是,一個小小的攤子,由於製作白水羊頭而遠近聞名,很受大家歡迎,因而生意也還不錯。馬玉昆師傅通常每天都能輕鬆賣完自己的白水羊頭,就去附近的一家清真餐廳——同義館,打發時間,時間一長就認識了裡面的一個年輕夥計,宛升源。他向來聰明好學,不僅能將爆肚做的很地道,還經常向馬玉昆討教羊頭肉的做法,後來這個小夥子也就得到了老馬的真傳。

馬家的白水羊頭,到馬玉昆已經是第六代,不幸的是,幾年後,老馬就去世了,卻沒能將手藝傳給後人。不過幸運的是,當年那個宛升源已經得到了真傳,雖說宛老爺子已經創出了“爆肚宛”的名號,但是為了不讓老友馬玉昆的白水羊頭失傳,便根據老馬家的手藝,如法炮製,終於讓失傳多年的白水羊頭重見天日。


京蜜


沒有那麼多神秘的,白水羊頭吃的就是自我滿足。

刀工的確很好,切得薄如紙,用筷子夾住在羊頭肉的邊上蘸一點點椒鹽,蘸多了就鹹了。然後,歪著嘴吃,呷一小口酒,心裡想著滋潤。所以我說,吃白水羊頭就是吃的自我滿足感,要對生活富有想象。

一般吃白水羊頭要和一碗同店的羊雜湯。這家店值得不值得再來,一碗羊雜湯可見老闆是否厚道。羊頭上最好吃的不是羊頭肉,而是羊腦子。但一般人是鑿避開羊的顱骨的,也取不到羊腦子。厚道的老闆會把羊腦子放到羊雜湯裡,非常非常的香,非常!

我講不下去了流口水了,擦擦。


第一時間的速龍


一定切的要薄!七分熟吃的是筋道勁,厚了就咬著費勁了。椒鹽要配的仔細,否則吃著沒味!


大熊259609025


窮人樂的東西值得這麼吹噓嘛?敢在全國開分店不,反正我們這全聚德,東來順都沒生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