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同学群里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是什么心态?

Congratulationxp18


前阵子,小学同学里有几个热心肠,一时兴起非要组建一个同学群。要知道,我可是快30岁的人了,经过时间的筛选,小学同学里只有一个和我一直有联系。其他的同学,除了后来机缘巧合加过微信以后,根本没有实际联系。这么多年没见面,大家都过得怎么样?

其实,组建同学微信群,本身就是一个在情感上非常微妙的事情。每个人都揣着自己的小心思,想看看童年同窗,这么多年到底混的怎么样?家庭幸福吗?身材发福了吗?还跟小时候一样整天傻呵呵的吗?这种心思,每一个被拉进群的人,都有!!不用不承认,说的就是你!


同学群组建好了以后,大致分为了两拨,一拨是天天聊天的,一拨是从始至终未发过言,但肯定是在观望的。

聊天的那拨,一开始由一个小时候有点调皮,而且比较贱的男生开头,对另一个男生的现状刨根问底,言语中不乏嘲讽之态,主要意思就是:兄弟,你现在混的不咋地啊!

而随着另几位摇身一变成生意人的同学加入以后,局面迅速得到了控制。这三位,有两位是做房地产项目的,还有一位是大型餐厅老板。结果,这三个人的强势登场,使得之前挑头攀比的那位男生,气焰全无,甚至立马变成了无人问津的“小跟班”。

结果,这个场面现在变成了,三位大佬商业互吹,其他同学时而加入捧臭脚,时而隐匿看行情。此外,还有两位美女助阵。这两位美女,上学时就姿色出众,善于交际。这样一来,美其名曰叙旧回忆的小学群,变成了五人组的名利场。

这5个人每天都在群里,直播自己的高级生活,开车时要直播,吃大餐时要直播,回到家要直播,连出去掏个耳朵也要直播……总之,文字语音间,视频图片里,无不呈现出奢华和高级感。

其中来餐厅的那位大佬,还时不时的分享一下自己的创业经历和商场打拼感悟,来教育那些小跟班。哦,对了,那位餐厅老板,不只是开了一家餐厅,还有自己的小公司和其他产业。于是,在他一点点渗透自己的过程中,另外两位地产界生意人,似乎觉得自己的成就无法与之抗衡。于是,局面变成了,两位地产生意人和两位美女,此起彼伏地恭维多产业大佬。(就是那位开餐厅的)


这样恭维了几天,大家终于定下了见面的日子。美女们欢呼:终于可以和大佬的豪车拍照了!其他众男生强烈要求多产业大佬“带带我”,“千万不要忘了老同学”云云。当初组建同学群的那个男生在群里正式通知了一下,聚会日期,表示要另建一个群,然后想聚会的自己扫码进群,交钱。

进群的有15个人左右吧,当然我也进了,因为整个过程我和另一位一直有联系的女生觉得还蛮有趣的,虽然我们在群里没说两句话,但是我们一直在观望,对于同学聚会也是左右为难的状态。一方面好奇,想去。另一方面“相见不如怀念”。

后来我们俩决定不去参加了,所以就没交钱。但我们也和那些打算参加的人一样,非常期待他们的聚会直播。这期间,不断有同学来问“同学聚会你们去吗?都是大佬,咱们去了干嘛呢?”显然,大家也有同样的顾虑。

结果,事情在聚会那一天,来了个180℃大逆转。除了那位多产业大佬,和几个偶尔出来聊两句的同学不过6个人,随便找了个小菜馆胡吃了一顿。而且是清一色的大老爷们!就连发到群里的视频,都让人感觉很没有意思,大热天的,餐馆环境也不好,有俩同学貌似借酒浇愁一样,光着膀子碰杯喝酒。而且参加的那几个同学,上学时就不是在一个小团体里玩儿的,根本没什么好聊的!

真是一场令人失望的聚会。我和那位女同学竟然有些暗喜!

到了晚上,同学会散去,群里又发生了一件事!多产业大佬开始在群里开玩笑数落那些放鸽子的同学,被点名的同学就说自己有这个事,有那个事……说到其中一位美女的时候,美女不乐意了。说那位男生说话不尊重。然后两个人就在群里吵了起来。

其实,当时美女翻脸的时候,我们都感到很惊讶。本来她说了去,但是后来又没去,就已经失信于人。当男生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她“说了不算,算了不说”时,她却反驳对方“跟别人闹着玩儿行,跟我不行”。但,上学时,她可是一位爱玩爱闹的女生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敏感了呢?况且,前两天她也是疯狂、卖力的各种恭维大佬呢!

那次争吵之后,同学群基本就死了,好几个月都不带有人说话的。有时,即使有人说,也无人回了。


回顾整个同学群的兴衰史,不过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可是这几个星期,却让我们知道了,童年一去不复返,而我们每个人也都无法免俗。

童年是一件美的纯的不像话的事情,当我们谈起它,就好像回到了那个没被社会污染的年纪。仿佛那时候的事是老样子,人也应该是老样子。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经物是人非。而我们却似乎有些不死心,以为住在童年记忆里的人,应该变化不大,即使变了他们也变不了多少。

但,事与愿违,他们变成了在单位上和我们勾心斗角的同事模样;变成了总是和我们争风吃醋的心机女;变成了那些事业有成所以有资格看不起我们的人。

原来,谁都变成了社会人。

微妙的是,小时候总被自己欺负的小跟班,如今摇身一变,变成了那些,我们不敢惹的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体验到的是一种关于时间、关于童年、关于成长、关于人生的多重感受。

童年,最好不相见。


你确定不要关注我,顺便点个赞吗-(⁄ ⁄•⁄ω⁄•⁄ ⁄)


泰迪抱枕


正好在同学群里我就是这样的人

下面就说说我是怎么样想的

学生时代的我们自然是单纯,美好的,有关那时的记忆都值得珍藏。

作为一个五十多岁的人,高中毕业有三十多年了,更不用说小学,初中,就那么二,三年时间的接触,能留下多么深刻的记忆呢,甚至有同学都没认熟好吧,有记忆的是那些早熟的同学,很多都懵懵懂懂,还没开窍哩

第二,经过三十多年人生的洗礼,各位同学变化巨大,怎么可能拿出十几岁的心态出来谈天说地,我们都是社会人了,我们谈论的话题怎么离得开各自的生活呢,生活如意的有炫耀之嫌,生活不得意的又有祥林嫂之嫌,谈些日常吧又是各自生活的常态,没有吸引人的地方,更有甚者拿性来凑趣,以此亢奋麻木的灵魂,同学聚会,折散一对是一对就是这种产物。

聊天本来就是小众范围的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同学群就象一个广场,三不时去聚个会无可厚非,非要人家当众发表演说,您有此爱好,您来,别这样要求所有的人。


斯伊斯


我来告诉你是什么心态。

我的微信群里有——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

这3个人生阶段的同学群,不管是哪个群,我可以准确的告诉你,我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那是为什么呢?

1.初中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初中算是我读书生涯里美好的一段回忆。

那时的我还没发福,还很帅,班里的同学关系氛围都挺好的。

我记得,当时与我玩得好的有上十个人,这里面,有成绩好的,也有混混;有坐在旁边的美女,也有隔着几组的篮球玩伴;有放学一起回家的好基友,也有牵过手亲过嘴的初恋。

这些人,目前都躺在我的初中同学群里。

但是,在群里,我们仿佛并没有什么交集。

看到了曾经的初恋,曾经的好基友,我没有聊他们,也没有看到他们聊我。

我们很有默契似的连加好友都没有。

仿佛没有发生过交集一样。

夫妻两地分居都很有可能产生隔阂和距离感,更何况初中同学呢?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2.高中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如果说初中同学班里氛围还比较合拍比较融洽的话。

那么。

高中班里氛围显然要逊色多了。一个班60多人,其实是划成了好多个小圈子。

圈子之外,互不打扰。

很多人,在当时来说都不能算熟,甚至可能一学期下来都没有讲过几句话。

同学,同学,真的只是凑巧在同一间教室上过课而已。

仅此而已。

高中同学群,里面有几十人,基本上几个月不见一声响。

大家都挺忙的,谁还记得谁是谁?



3.大学同学群不说话原因

大学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

很多,其实都是互相看不惯的。

虽然一个班才30几人,但每次聚会人都到不齐。

我宿舍的其他2人,毕业就没有再联系,不知道他们在干嘛,也不想知道。

还有1个,偶尔聊下天,也是没啥联系。

当时来说,其实也是表面的玩一下而已,想交心,其实很难。

你不想与他深层次接触,他也不想跟你深层次接触。

大学群,也是好几个月都不会有一声响的死群。

每个人可能都忘了有这么一个群存在。

这很正常,因为本来就没有交过心,而且还各奔东西了,谁还认识谁?

不过群里没人说话,可是大学里还是有几个好玩伴的,平常也经常联系聊天。

至于为什么跟他们有话说。

是因为当时就跟他们真心对待,可以说是臭味相投吧😁


相信,和我有一样感受的人也不少。

你又是因为什么没有在同学群里说话呢?


进击的新媒体人


无论是微信群聊天,还是现实中同学聚会,聊得火热的永远就那几个人,其他人是沉默的大多数。

这些人既不退群,又不说话的原因主要以下几个:

1、静静地看其他人装样子。

有些同学发达了以后,在微信群里总是一副很牛的样子。别人说一,他们恨不得说一百,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发达了。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就干脆不说话,静静看别人装吧。

2、对话题不感兴趣。

有句话叫做: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就是我们大家现在走的路不一样了,你们聊的话题我真的不感兴趣,我不想说话。但是,我们又是同学,我也没必要退群。

3、忙起来,不顾得说话。

有些人的工作生活都很忙碌,压根就没那闲工夫在群里聊天。等到不忙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就干脆潜水不说话了。

4、混得不好,不想说话。

有些人确实生活不如意,他们不愿意在群里暴露自己的真实情况,那就干脆静静地看别人说话,静静地围观其他同学的生活。

每一个微信群刚开始建立的时候,大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总是有人在发红包。等时间长了,大家就都变得沉默了。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现象。



我是柳柳很忙,您身边的教育专家、心理情感专家。

请关注我。更多教育、心理前沿知识推送给您。

有什么问题可以给我发信息或者直接发评论、私信问我,乐意为您答疑解惑。

欢迎您点赞转发。您的点赞转发,都是在帮助他人。


柳柳老师


这个要分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些人可能一边看一边笑着骂“傻逼”;有些人可能觉得你们聊得到一起但他插不上嘴;还有些人可能忙得根本顾不过来。

同学毕业多年后,各自的境遇都大不一样。有人当老板发大财了;有人在搞高科技,写专业论文;有人天天工作十多小时根本抬不起头;也有人在捡破烂混口饭吃。

这下好,你们一帮人建了个群,还聊得不亦乐乎。最能聊的那十来个人,都是不上不下,有点小钱,有的是时间,其中又以女生居多。聊的最多的是小孩子教育,养老,旅游。聊工作的恐怕不多。偶尔有几个不识趣,天天要求去投票,或者发广告要求买他的产品,但久而久之也就没人理了。

这帮人聊得很开心。其他人有些人在看,有些人根本没时间看。

看的人有两种。第一种人认为你们聊的话题,不是他所关心的。因此就偶尔看看,但是不说话。这种人可能比你们更有学识,也可能比你们更有钱。第二种人认为你们聊的,都是要花钱的,比如买个大房子,给孩子报个什么班,到哪个岛去旅游一下,但是他并没有钱,于是搭不上话。

不看的人也分两种。第一种是根本没时间看。有些人的工作真的很忙,在车间流水线上的,哪有时间看手机?在专心做科研的,也没时间看手机;忙着处理事务谈生意,当然更没时间闲聊。第二种是觉得看了也没劲儿,索性不看,这包括生活处境远远不如你们的人。

只要他没退群,无论他发不发言,都说明他对老同学是重视的。只要他时间或者经济实力允许,他有一天可能也会插进来说几句话。

总之,对于不同处境、不同性格的同学,我们不仅要尊重他说话的权力,也要尊重他不说话的权力。要抱着充分的同情之理解。


王可期


我是不将就的张小果,我正在创业中,善于不将就的看问题,欧耶!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大家代替手机的通讯工具,因为使用频率,其实现在大部分人的手机微信里面太多太多太多太多群。

群的种类

  1. 一类是属于特定群体和目的的群,比如工作群(过去的同事群、现在的单位群、项目群......)、同学群(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下一代群(幼儿园家长群、小学家长群、兴趣班家长群......)、家族群(父亲家族群、母亲家族群、兄弟姐妹群......)。这类群,必须保持关注,了解信息,因为这些群里的信息跟你目前的生活息息相关。


  2. 一类是属于社交群比如各种兴趣群、活动群、社团群、老乡群、小区群、朋友群;这类里面存在大量没事闲聊的人,除非你是群的运营者,否则实在是浪费时间,但这种群有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涉及到一些社会资源和人脉的链接,直接退出好像又不好,所以就当做一个通讯录留着好了。

  3. 一类是属于无缘无故群,这种群,就是不知道哪一天不注意就被人拉入了群,入了群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个群是做什么的,这种群一定要问清楚,没有用没有意义的直接删除退出了。

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群,就是要说明这个问题的一个前提,就是大家微信号上基本上都有太多的群,有一些是不好退出的,比如我手机上就留着将近50个群,但如果每个群的信息都要看,一天都不要做事情了。

我总结在同学群里不退群不说话的原因

  • 一种是群实在太多,应付不过来。如果只是闲聊的一些信息,其实也没有必要回应和参与,是很浪费时间的。所以在我看来,不回应不参与,不是没有同学情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压力,也许你很轻松,但别人并不一定是这样,所以,给他们多一些宽容之心吧。对于这种情况,有关于他的事情,就@他直接说,这样对于大家都好,他也能很好的看到他必须要知道的信息。

  • 一种是性格使然,你会发现,很多在群里不发言的同学,在原来学生生涯中,其实也是性格比较内向,也没有太多要好的朋友,这种性格我们要尊重不能鄙视,不要强求不活跃的同学变的活跃起来,这是基本不可能的,所以尊重并接受他们。

  • 一种是自尊心受损,就是可能在近期家庭的变故、职场的失意、身体受损甚至遭受了什么比较大的事情,人突然对生活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同学渠道可以了解清楚。如何合适就通过线下或线上单独的联系去开导安慰他,给他更多的勇气和快乐,同学一场情谊深重。

所以,在同学群里,同学一场,其实没有太多繁杂的原因,因为同学关系是最单纯的,这个小果深有体会,当我困难的时候,也只有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我很感激也很珍惜,所以,对你的同学好一点,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是你的救命恩人!

厦门不将就


职场火锅有十几个同学群,据我观察:同学群里长期“潜水”从不说话的人,大约占30%左右;若有若无、偶尔冒泡的人占30%左右;保持阶段性活跃的人占10%;长期活跃的人只占10%左右;赌气退群的也占10%左右。

现在社会发展分化很快,同学走向社会后,五年一次分化,十年一次大分化,十五年到二十年基本天上地下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萝卜青菜大鱼大肉混在一个锅里。锅(群)还是那个锅(群),但菜(人)已经不是那个菜(人)了。长期潜水的“锅底人”,大约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是心态理智的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有些同学已经混到较高层次,他们的眼光向上,忙于更加高层次的大事。他们也不是瞧不起同学,也念同学情谊,只是精力不在这个群里了。再说,他们说什么呢?他们深知大家口味不同了,说什么都会刺激别人,不如不说,省得浪费精力。他们不会把同学群置顶,也不经常打开看,同学群只是一个存在。

二是心里比较自卑,混得不太好的人。同学群也是一个秀场,同学之间的攀比、炫耀无可避免。有的是真炫耀,有的是无意之举。比如,成功人士无意说宝马提速快,有些同学自然而然认为他在炫耀。对那些混得比较差的同学,任何有意无意的语言和图片,都是一种刺激。这种同学比较敏感,缺乏自信,害怕自己说话,被别人看出自己的窘境,不如永不说话,自我保护。但这种人,恰恰还喜欢刷同学群。

三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干脆不说。有些同学既不自傲,也不自卑,就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懒得说话。沉默时间长了,突然想说话,又觉得突然冒泡,是不是显得很突兀,与其引起大家关注,还不如静静地潜在水底呢。

四是对同学情谊不在乎的人,原来就长期疏离的人。有些同学对同学群的认识极其冷静,对同学情况很冷漠,别人混得好坏,与我何干?我关心,对我有什么好处?这类人比较孤僻,同学时代朋友也不多,感觉大家对他都挺冷漠的。为了自保,为了保护自己那点自尊,我真的不在乎这个同学群,或者我假装不在乎这个群,所以,从来不说话。

五是真忙的人。有些同学全身心投入奋斗之中,除了工作,其余都不放在眼里。这类人,目标坚定,在奋斗期内不被任何与工作无关的事打扰。他们也不是不想炫耀,不想说话,他们只是想等我混出来了再说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一个长期潜水的人开始活跃,说明他已经阶段性成功了,他开始有表达的欲望了。

六是位高权重和极其谨慎的人。这类人有规则,有纪律,自保性强,不想留下网络痕迹,不想暴露自己的任何信息。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不留任何痕迹在网上。


职场火锅


其实,我就是一个在同学群里既不说话,也不退群,既不发红包,也不抢红包的潜水者。但是,不说话不代表不关注,群里的消息我也会经常看一看,有时也会响应和互动一下。

为什么不说话也不退群?如果非要说出于什么心态,我估计每个人的答案都不相同。这就好像追问一个人做事出于什么目的一样。做事就一定要有目的吗?不是!做事,有的人目的明确,有的人是率性而为,而有的人可能是瞎闯误撞。所以,一个人既不说话也不退群,可能自己都没思考过是为什么。

不说话,有时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刚加入群的时候,大家都很新鲜,也很激动,叽叽喳喳把离别以后的思念和回忆都倾诉完了。喧嚣以后就会归于平静。以前激动是因为“你在他乡还好吗?”,现在平静是因为“仨饱一个倒,日子过的好”。而且,大家都在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既没有喜悦与大家分享,有了苦恼也不想让他人得知。群里每天就是不咸不淡的工作、生活、回忆,时间久了,就像稀释了的糖水,慢慢就变得淡然无味了。所以,很多人就会选择潜水。

不退群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有两个:一是因为念及同学情谊,二是将来有可能见面。大家毕竟同学一场,这是人之一生最浪漫的时光和最珍贵的回忆,哪能随便退群呢。但凡有点情和人味的人,也不会选择退群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在这样一个流动性很大的社会,人们出差和旅游机会很多。现在虽然相隔万里,没准哪一天就会来到同学居住的城市。分别多年的老同学见面,那种开心和激动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温馨提示: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哟😊欢迎大家关注、点赞、交流、评论、收藏、转发,谢谢😜



管理那点事


不仅仅是同学群,诸如公司群、同事群,里面也总会有始终沉默不语,甚至连红包都不抢的人。他们从不聊天,只有在极其必要的场合,才偶尔冒一下头,旋即又消失不见,仿佛从来不存在一般。

我十分能理解他们的想法——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种心态,简单说来,就是一句话。

道不同,不相与谋。

在《社交的本质》中,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将社交分为两种:共情社交和功利社交。

顾名思义,共情社交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情感联结和情感体验。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的社交大多属于共情社交。当我们心智尚未成熟独立,抑或遇到挫折、困惑时,我们需要从这种社交当中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正因如此,一个人的心智越成熟,对共情社交的需求就会越少——因为他们不再需要从他处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慰藉了。

而随着一个人心智的逐步完善,他会更加注重社交的效益性,即功利社交。

一般而言,功利社交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有效信息的交互传递,二是相对平等的价值水平。

功利社交的基本目的,就是从对方处获得利益或者帮助。如果一个人与你差距极大,既不能与你有效沟通,又不能给你带来帮助,那么你就会清楚地感觉到,这个社交关系对你来说毫无价值,进而出于本能想要舍弃。

而同学、发小这样的旧社交关系,也只有在两个人尚可有效交流的情况下,才能够得以维持。

所以实际上,是那些比你强的朋友悄悄舍弃了你,而你也在悄悄舍弃那些比你弱的朋友。

才女张爱玲年少时有个最好的朋友,唤作炎樱。

炎樱是个混血儿,她的父亲是一位阿拉伯裔斯里兰卡人,在上海开了一家珠宝店。据说《色戒》中描写的那家珠宝店,就是按照炎樱家店面写成的。

十八九岁正是挖心掏肺的年纪,两个人在港大同窗时,好得形影不离,宛如一对双生子。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境遇的不同,两个人也开始渐行渐远。

张爱玲赴美不久后,炎樱也去了美国。可是炎樱给张爱玲写过不少信,张却一直没有回复。在一封信中,炎樱写到“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

据说张爱玲是这样回复的,“我不喜欢一个人和我老是聊几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个死人一样”。

人在一生当中始终在成长,每个阶段的想法都可能迥然不同。

如果说少时我们能成为朋友,也不过是因为恰好进了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又恰巧都需要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

可是他们之中有的人,灵魂已经跟不上你的脚步了。

所以,与其将精力和时间放在沉湎于所谓旧日友情和闲聊扯淡上,真不如多看几本书用心充实一下自己。

毕竟,他们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们了,你也不再是从前的你。


高太爷


先说同学群里最活跃的。一定是群主,建了个群,大家都不说话,显得群主自己也不好,所以群主要想尽一切办法活跃群内气氛!

其次是原来班里成绩好的,当然考取好的大学,有好的工作,事业发展的也好,受同学们尊重,话语权也多,大家默默地把他们当做偶像,身份好,收入高,说的话当然好听!也是最喜欢组织同学聚会的部分!

最次是最近混的不错的,以前不好意思显摆,看人家晒各种幸福和话题,近期因运气好,升官或发财,或获得人生重大转机,风风光光,开始在群里活跃起来!

最后说不说话的,多是原来上学时在班里就默默无名的角色,后来上了普通大学,甚至没考上,工作拿不出门,收入一般,仅能养活全家,人庸话低收入薄,只能谦卑的呆在群里不说话。但是又不退群,毕竟周围有成就的任务与他们无关,而群内高收入,高就业的成功人士与他有关,是我同学呢,所以不退群,经常看看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所以,在同学群里不退群也从来不说话的人,心态特别复杂,有羡慕,有后悔,有谦恭,有无奈-----酸甜苦辣咸,五味具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