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司马迁是如何得知项羽尸体的详细下落的

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结束了楚汉相争的局面。而公元前145年,司马迁出生,在公元前110年父亲去世后,司马迁责无旁贷的接任了父亲的职位,由此开始了《史记》的写作准备工作,《项羽本纪》便是其中的著名篇章,无论从文学性还是史料方面来看都有着极高的价值。特别是四面楚歌,兵败自刎的情节写得是生动曲折,丝丝入扣,连项羽死后尸体的遭遇都写得明明白白。那么问题来了,司马迁本人是在项羽自刎五十年后才出生,然后过了近四十年后才开始写《史记》,他是如何能够把这个环节写得详细备至,宛如现场直播的呢?

司马迁是如何得知项羽尸体的详细下落的

司马迁写《史记》

让我们回到《项羽本纪》中,当武勇天下无双的项羽遭遇汉军十面埋伏,刘邦统领着韩信、彭越、英布等名将使其四面楚歌时,再无双的武艺也无法拯救最终失败的命运了。于是,霸王别姬后,项羽只率领28人突围而出,追击的汉军有数千人之多,他对部下作出了“溃围,斩将,刈旗”,来证明自己的失败是天意而非不会作战,结果他很快兑现了诺言。斩杀汉军一将一都尉,以及数百名士兵,几千人的部队竟然未能困住这支29人的队伍,其中汉将杨喜想要追击,被项羽瞋目叱责,部下纷纷溃散。项羽一直突围到了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身边只剩下二十八人了。

司马迁是如何得知项羽尸体的详细下落的

他拒绝乌江亭长请求他渡江再起的好意,只是将心爱的乌骓马赠予亭长,自己重新返身死战,击杀数百名士兵,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心里明白恐怕这就是自己无法逃避的结局了,回身在汉军阵中看到了自己的老熟人吕马童,这时候的老熟人已经是敌对阵营中的骑司马了。吕马童无法逃避,这才上前和项羽照面,当时的信息不发达,很多人久闻项羽大名却不知道他的模样。吕马童辨认后便对汉将王翳说,这就是项籍。项羽便对吕马童说:“听说刘邦表示要用千金和万户侯的封赏来要我的脑袋,我就把这份功劳送给你吧。”言罢自刎身死。王翳便抢先一步,砍下了项羽的头。于是兵将们纷纷一拥而上来争功。除了吕马童外,之前被项羽斥责的找不到北的杨喜,郎中吕胜、杨武也都分得了一份项羽的尸体。战后论功行赏,五人都被封侯,其中吕马童为中水侯,王翳为杜衍侯,杨喜为赤泉侯,杨武为吴防侯,吕胜为涅阳侯。项羽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死后都能让敌人的五个人封侯。刘邦在招降了项羽的余部后,用鲁公的礼节安葬了项羽,为之举哀而去。

在这段洋洋洒洒又不失细节的描写中,有一个人物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开始被骂跑,后来参与了分尸行动,被封了赤泉侯的杨喜。在整个过程中先后两次上镜,实在有些出人意料。而翻阅他的爵位传承情况,他的曾孙杨敞在昭宣中兴期间曾经官至宰相,而杨夫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迁的女儿。

司马迁是如何得知项羽尸体的详细下落的

可以想见,关于项羽的结局,司马迁肯定和自己的女婿家族有过深入的了解。而杨喜当年的事迹,也肯定作为整个家族的荣耀被代代传递了下来,最后变成了司马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而杨家对《史记》的贡献还不止于此,由于司马迁的秉笔直书,加之因李陵的事情获罪,以至于《史记》一直被封存多年,直到汉宣帝时期,司马迁的外孙,杨敞的儿子杨恽才将书籍重新献出,他自幼跟随外祖父,对书中内容早就谙熟于心,始终念念不忘外祖父意愿,在他的努力下,这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才终于重见天日,最终成为了《二十四史》之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