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 数学与诗词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我们的文化宝库中,诗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有人说过,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数学与音乐。那么将数学与诗词相结合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其实很多的诗词当中都蕴涵了数学问题,我们一块来读一下吧。

数学与诗词

清代文言小说集《笑笑录》中记载过诗人徐子云的诗: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

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

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山林中有一座古寺,不知道有多少僧人。古寺中有364只碗,一个都不差,如果三个僧人吃一碗饭,4个僧人吃一碗羹,刚好够分,请问古寺内一共有多少僧人。

小伙伴们应该发现了,这根本就是一道方程问题嘛,只要读懂题意,so easy啊!

设古寺内僧人数目为x,可列出式子

,解得x=624。寺内共有僧人624人。

数学与诗词

在明代数学家吴敬编著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

这个题目相信大家不用翻译也都可以读的懂,不过小伙伴们可能会有些疑问,是最顶层灯最多,还是最底层灯最多呢。按照常理来说,塔都是底层比较大,越往上越尖,那么顶层应该是灯最少的那层。设顶层有灯x盏,那么其余六层依次为2x,4x,8x,16x,32x,64x,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x+2x+4x+8x+16x+32x+64x=381,解得x=3。顶层共有3盏灯。

小伙伴们是否感受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是不是被数学与诗词之美震撼到了呢。

数学与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