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大調研人民日報」民進中央:讓鄉村和諧有序充滿活力

「大調研人民日報」民進中央:讓鄉村和諧有序充滿活力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必須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今年中央1號文件強調突出了鄉村治理在鄉村振興中的基礎性地位。

鄉村治理有哪些創新模式和做法?鄉村治理中還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如何進一步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受中共中央委託,不久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率民進中央調研組一行赴四川,圍繞“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鄉村文明新風的養成、鄉村矛盾糾紛的化解等為重點開展實地調研。

村規民約,提振鄉風文明

“紅白喜事要節儉,不要攀比大操辦”“矛盾糾紛要協商,不要一時圖逞強”……

在巴中市南江縣正直鎮長灘村廣場上,每個村民的茶几案頭都能看到這個村的村規民約。從鄉村的社會治安到村風民俗,15條朗朗上口、易學易懂的村規民約,凝聚的是全體村民對價值認知和行為規範的共識。

雖然村規民約的條款並不多,但也經過了嚴格的程序考驗。根據長灘村的實際情況,先是在村戶裡進行宣傳動員,組織村民參與討論,將村民反映比較強烈、要求相對迫切、思想認識比較統一的事情,通過村規民約的形式規範起來,以解決村裡存在的突出問題。

“村規民約還要經過合法性審查,張榜公示內容後,村民進行表決承諾,最後在村裡公示實施。”長灘村相關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村裡人都能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因為大部分條文的要求都是村民日常關注的內容,而且大夥兒也都參與了投票,對條文一致認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耕文明也需要不斷更新,注入現代文明的元素,實現二者的融合發展。當前,在鄉村辦婚禮彩禮高、婚喪禮金高、亂辦濫辦酒席、鋪張浪費等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如何破解去除陳規陋習的難題?村民自立規矩劃底線,就是一把有效的鑰匙。

在巴中市巴州區化成鎮長灘河村,為了減輕村民負擔,杜絕鋪張浪費,村裡根據村規民約並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了紅白理事會公約。對於類似院壩宴等紅白喜事,都要經過紅白理事會審議,哪些酒宴可以辦、怎麼辦、哪裡辦,都要遵守紅白理事會的公約。“三年來,村裡興辦酒席量減少了60%,鋪張浪費得到有效遏制,文明新風逐漸養成。”談及成效,長灘河村相關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

村規民約的制定標準和權利邊界應當如何界定?調研組同巴中市當地幹部群眾進行了交流,當地幹部回應:“在初期,我們主張村規民約要具體一些,這樣更有利於對村民進行規範。農村社會聚居生活,生活方式、鄰里關係的互動變化,需要用規範、具體化的方法,這樣效果更好。”

“鄉村在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差距仍然不小,還是短板。”調研組專家建議,要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採用靈活的形式進行移風易俗。

依法治村,促進和諧有序

留守兒童、老人多是當下不少農村的突出特點。為了促進鄰里之間相互幫襯,讓法治元素融入老百姓的意識中,廣元市蒼溪縣雲峰鎮獅嶺村實行網格化管理。“村民自治微網格承擔著治安聯防、救助聯幫、產業聯帶、應急聯動、文明聯創、衛生聯結等職責。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既發揚了傳統,也融入了法治力量,促進鄉村和諧有序。”蒼溪縣委書記張壽於向調研組介紹,如今,依法治村已經成為獅嶺村的一大特色。

“普法工作要抓住‘兩委’幹部這個關鍵,增強其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基層事務、處理矛盾糾紛的能力。”張壽於介紹,通過給村裡配備專業法律顧問,給每家每戶培養“法律明白人”,組建法治宣傳小分隊等形式,讓普法宣傳教育變為村民生活的一種日常。

人民調解被譽為東方經驗,在鄉村熟人社會環境中,人民調解在化解民間矛盾糾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巴中市恩陽區觀音井鎮萬壽村,調研組重點考察了當地的“眾口調解法”。

“什麼是眾口調解?”“具體怎麼操作?”對這個新奇的稱謂,調研組不禁發問。

“這種方法是由調解員、律師、當事人及其親友、鄰里、鄉賢組建‘村民法庭’,通過就事釋法、依法公論,彰顯法治約束;通過鄉賢評理、親友監督,突出道德導向;全程公開,眾口評議,體現民主自治,達到知法、氣順、事了的目的。”面對調研組成員的疑問,定期到村裡參與調解的司法所工作人員曾芙蓉解釋:“其實就是把村裡的矛盾糾紛擺到桌面上說清楚,並‘引進’法律權威。過去,村裡治安案件多、鄰里糾紛多、信訪上訪多;近年來,村調委會通過眾口調解法化解糾紛,全村各類上訪信訪案例逐年減少,到2017年已無一例上訪信訪。”

調研組瞭解到,截至目前,四川全省劃分11萬餘個網格,配備23.1萬名專兼職網格管理員和50餘萬網格協管員。建成鄉鎮(街道)綜治中心1387個、村(社區)綜治中心9535個;所有鄉鎮(街道)實現人民調解組織全覆蓋,村級調解組織覆蓋率達83.5%。

“當前,有關鄉村治理的信息分散在公安、衛生、民政等多個部門,未能實現共建共享。”四川省省長尹力建議加強鄉村治理信息數據規範化建設,需要在國家層面制定數據規範,加強業務指導,打破信息壁壘,促進信息互聯互通。

“下一步要加強鄉鎮基層政權的穩固。一是強化鄉鎮政府的服務功能,加快職能轉變,二是優化鄉鎮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加快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進程,三是創新鄉鎮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引導多方力量參與,健全公共服務需求表達和反饋機制。”調研組在向當地反饋調研意見時表示。

重視鄉賢,留住本土人才

隨著社會發展,鄉村治理基礎也在發生深刻變化。“大量年輕人外出,導致農村空心化、家庭空巢化現象比較嚴重,農村留守問題突出,村幹部選賢任能比較困難。”不少基層幹部向調研組表示,年輕一代對家鄉文化的認同、故土情結逐步減弱。

鄉村振興中,如何讓人才跟得上也是調研組關心的話題。廣元市劍閣縣充分發揮本土鄉賢示範教化作用,在村黨支部引導下成立鄉賢協會,建立鄉賢名錄、鄉賢群,通過動員在外創業鄉賢反哺家鄉,推動鄉賢參與產業發展、組織培訓就業、資助公益事業。

還有一些鄉村從脫貧攻堅經費中撥取一部分資金,發揮本土退休老幹部的帶動作用,提供了一個留住人才的樣本,讓調研組成員印象深刻。“人才到底從哪裡來?脫貧攻堅的人回去了,還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對於退休老幹部的必要經費,能否建立機制制度化?”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調研時問道。

“我們也在思考通過參照脫貧攻堅中的一些做法,從各級黨政及企事業機關選派一批優秀人才參與鄉村治理作為鄉村振興的過渡措施;不過,從長遠看,還是要培養本土人才,讓熟悉農村情況、熱愛農村工作的人留得住。”當地負責人表示。

在三會村擔任村官的大學生張瑋已經回鄉工作兩年了,她向調研組表達了作為年輕鄉村幹部的訴求:“希望國家能夠為鄉村幹部提供更為充足的成長空間和發展空間,對村民群眾創新創業加大扶持力度。”

點擊下列標題,查看精彩內容

徵稿動員令

開門搞統戰,新語大家辦。歡迎各路達人踴躍投稿,統戰時評、學習感悟、人物新風、典故新知、詩詞漫畫……小編的要求就12個字——聚焦統戰、文風清新、正向引領。

投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並附個人基本情況。

您的新語,我們的家園。

統戰嬗變

新聞自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