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时节又要到了,清明祭祖,多少年传承不变的风俗,清明的雨是思念的雨,清明的风也是忧愁的风,人们在这一段时间自动将思绪调整到凭吊祖宗,追思先贤的模式。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我的故乡在甘肃天水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村里人世世代代是农民,把清明祭祖叫的没有那么有文化气息,文化人叫扫墓,老家人叫上坟,讲究人扫墓的时候会给祖先献花,有的还有美味的食品,茶酒祭奠,老家人只管在坟上背土,这些不同,与老家处在西北地区的粗狂风格有关系,更和祖先的贫困紧紧相连,在那个物资匮乏,活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谁还会奢侈到端着精美的饭菜到坟地里,祖先能否享用不得而知,风吹日晒浪费是必然的,其实不管形式如何,隆重与否,清明的本质就是一次追思先祖,弘扬传统的寻根之旅。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说到清明上坟,感觉故乡人关于儿孙的两种期盼比较有意思,一种人生了孙子,当爷爷的就会笑呵呵地说,长大了可有人给我端喝茶水了,这种我认为是讲究现实依靠的,他期盼从孙子端喝茶水的行动告诉自己,我们家算是后继有人了。另一种爷爷看到新生的孙子会说,等我百年之后,可有人给我的坟上背土了,这种期盼更多是灵魂需要,让后世人知道家族自己后继有人。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其实无论怎么虔诚,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们了,只是依稀还记得他们苍老、佝偻的身影和慈祥的面容,他们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坟前是不是每年都有人来祭奠。我们和他们之间,只有那坟前的草,还陪伴着他们。春来了,就绿;秋来了,枯黄。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由此我理解了故乡人清明上坟给坟上背土的原因了,就是怕经过常年累月的风吹雨淋,祖坟被冲刷成平地,让别让说自己家族后继无人,甚至等有一天你想追思先祖,寻根查脉的时候也会找不到地方。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如果说春节回家是隆重而盛大的典礼,那么清明祭祖就是一种平静而深沉的仪式。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树高千尺必有根,在我看来,清明的意义在于表达对先辈与历史的尊重,保持对传统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从而找到我们的心灵根底。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清明上坟,实质是一次寻根之旅,他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从哪里来?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在问这个问题,在更大的纬度上这或许永远是个谜,但当我们把时空的纬度适当收缩后,这个问题就不在那么难解,我们的生命来自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这就是我们的根。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无论来自何方、将向何去,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血浓于水的故园之情,芳草萋萋的清明时节,就是我们追溯自己精神源头的寻根之旅。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这次上坟我决定带着不到四岁的儿子一起去,有人说那么小你就让他在荒草地去磕头,背土上坟,有点可怜。我要说的是,上坟有的去处就不可怜,没有地方去上坟,就像无根的浮萍,才真正可怜呢,通过上坟我给他的是一份自信,一份责任,一种传承,因为我认为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取得多大成就,从文化自信中拥有一份厚重,从传承的仪式感中获得敬畏,他的人生不会离谱太多,也希望他即使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也不会忘记自己扎根在泥土里面的根,再高再大也不会神慌意乱,摇摆不定。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我要告诉他,在那片生满了荒草,随着春风慢慢变绿的土地上,埋葬了我的祖母和父亲,在另外一块祖坟里埋葬着我的曾祖父,曾祖母。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每年清明的时候,我们都要到坟前祭拜,给祖先上坟,祖先能否感应到我们的这份虔诚,是否收到我们化成灰烬的纸钱,这些我们都无从知晓,也已不在重要,当然我们也没有那么渴望因为得到祖先的庇护儿而荣华富贵,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知道我们是有根的人,因为他我们不会像水中浮萍一样心慌神乱,摇摆不定。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站在祖先的坟前,生和死,阴和阳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谁也保证不了明天,今天的亲人故友,也许明天就是阴阳两隔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让我们从祖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生命过得充实而有意义,该开花开花,该结果结果,不负大好时光,在历史的传承中承担一代一代人的责任,完成一代一代人的使命。


清明扫墓,一年一次的寻根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