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近年来,网红书店,小众书店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言几又、Pageone、西西弗、三联韬奋书店更是经常现身朋友圈,成为关注的焦点。

当年普通的新华书店摇身一变成了时尚的代名词,究其原因,是传统纸媒的转型必经之路,还是因为人们喜欢去有文化的地方伪装自己知识的匮乏。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毋庸置疑,这些网红书店的人流量不必担心,只要你去过一定也觉得人满为患,至少拿着本书摆拍的不在少数。

但是这么多书店开出来,资金来自何处?经营状况如何?管理者又秉承怎样的理念来运营?人流真的能带动图书市场的销量吗?

位于三里屯的三联书店,人流量没得说,每天从下午14时开始渐渐上升,晚间人流量甚至比白天大,周末的人流量更显著大于工作日。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然而,三里屯店的销售量并不乐观,因为三里屯店常被客人当做景点看,走马观花,买书与否无可无不可,买一本在手甚至影响继续逛街。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位于海淀五道口的三联书店,同样,销售量跟人流量远不成比例,同样也是24小时经营,在外名声也好,夜间人流量也大。

可是,该店周边以学生群体为主,他们到店里更多是为了自习,若要买书则更倾向于网购,五道口虽然白领也不少,但是五道口多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工作压力大,又有多少人会选择下班去书店呢?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24小时噱头确实不小,但是24小时书店运营成本实在太高,人工、水电都不便宜,这都要日夜供应,而在夜间时段,来店看书的人多、买书的人少。

五道口店有时一夜的销售量只有几笔、仅几百元,经营上入不敷出,故从去年年底开始,也就不再作24小时书店经营。

商品经济时代,任何一种商业业态,都要经受市场的考验,并不只是为创新而创新的盲目投资。


北京书店:人流量与销售量不成比例

仅以读书人津津乐道的台湾诚品书店为例,就曾对外宣称连续15年都在赔钱,倘若没有绝对的实力和多元经营,恐怕难以适应变幻莫测的经济大潮。

我们不否认网红书店的探索勇气及开卷有益,但也要理性看待其自带的优势及硬伤,希望其有热热闹闹的“开场”,也要用冷静客观的商业眼光看待其走向,书店,仅有网红的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