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房價改變命運?高考或成撕裂房價的一把利器!

鳳凰網房產綜合,來源:米宅米宅(mizhaimizhai),子木聊房(zimuliaofang)、房屋屋(its-home)等

今年是恢復高考的第41年,975萬高考生奔赴考場,00後首次集體走上考場,因此今年的高考備受關注。

“高考不只是高考,更是命運的轉折和親人甚至家族的希望”、“千軍萬馬獨木橋”、“一考定終身”便是「光宗耀祖」等影響深遠的傳統高考觀念,在現在的時代還是不是主流?對於這嶄新的一代而言,高考還是不是改變命運唯一的出路?

在現實衝擊下,未來該如何理解高考的含義?在這個房價飆升的時代,高考能不能解決樓市困局,能否成為撕裂房價的一把利器?

1

高考的意義何在?

提到高考歷史,就不得不說它的前身,科舉。

房價改變命運?高考或成撕裂房價的一把利器!

其實古人發明科舉考試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給朝代的「社會流動」打開了一條通道,避免了階層固化。它是中國各朝各代維護統治穩定的有力工具。

民國廢了科舉,我們也曾廢了“高考”達十年之久,但時至今日,我們才發現,四十年來,高考已然成為中國當下社會最公平的一種人才遴選制度。

在這種制度下,所有人都會相信「知識是可以改變命運的」。至少在形式上給年輕人在步入社會之前展示了最後一次“分數面前人人平等”的機會。

然而,世事變遷,高考這個詞的意義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漸變得模糊。

比如,2017年高考錄取率是在50%左右,擴招後的高考總錄取率更是達到了90%,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一個學生一天課都不用上,光高考那天把卷子中所有選擇題都選“C”就可以上大學,這就是教育產業化、商業化的結果。

而且,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高考早已不是單個學生的較量,而是家庭、階層與社會之間的戰爭。

有些孩子在經濟發達地區長大,並且靠著上幾輩的努力,從小就佔用了良好的資源,相比於那些貧困地區的孩子,他們早已不是在相同的起跑線了。

高考的所有殘酷,其實都是社會急於將未來的重擔傳遞給下一代的殘酷。

大學生的泛濫、教育的產業化、社會階層的固化、金錢對於學識的衝擊,讓這個原本是「階層變遷」的夢想變得不堪一擊,高考的本質或逐漸在消失?

房價改變命運?高考或成撕裂房價的一把利器!

圖為哈佛公開課《公平的起點是什麼》

2

被高房價虐殺的初衷

當社會的馬太效應日益顯著,教育再也不是窮人改變命運的階梯,而成了富人維護現有秩序的工具。

存在弊端的應試教育,不為建設國家、造福社會而生,只為獲取地位、跨越階層、解決就業存在。

如果不改革,越是在這種制度下勝出的人才,越是容易變得自私。

有知名自媒體曾做過社會調研,是關於以下兩個事件的:如果你現在在大街上揪住一個90後,問他,你願意為國家做貢獻嗎?他很可能會回你一個不解的眼神,“我連房都買不起,住的都不安穩還去做貢獻?”

如果你揪住一個00後小姑娘,問她,你願意做個科研工作者嗎?她會回你,“瘋了吧,做什麼科研,我想做網紅,多賺錢啊。”

只能說現在純粹做學問的學者,他們承擔的風險太大了,做學問很大程度上意味著放棄了最基本、最正常的需求。微薄的收入實在無法撐起婚姻,撐起家庭和未來。

一個原本認認真真讀過頂尖大學、立志治學的青年人,從骨子裡是抹不開去“談價錢”的;但這個時代,連最基本的生活條件,比如棲身之所都要靠30年去奮鬥才能獲得的時代,他們不好好做學問了?他們變得奸滑功利了?你也別怪他們,他們只能這樣。

所以說這個時代,中國不出大師、大學者,幾乎所有人都在詬病中國應試教育。現在看,先別說得那麼宏大、那麼高尚、那麼遙遠,單單一個房子,就足以殺死一個有志向做大學問的學霸,讓他在起點上就不能開始。

3

現在的口號:買房決定命運?

其實大部分人對於高考的理解都很簡單。就是盡所有努力讓孩子從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之後通過它進入名牌大學,找一份好的工作,有一個安穩的居所,然後幸福地生活。

然而目前來看,這份最初最簡單的幸福感也很難實現了,特別是日漸高企的房價,把希望變成了奢望。

大概從去年開始,網絡就開始爆料一些消息,稱清華畢業生因買不起學區房被迫離開北京;父母傾家蕩產買學區房就是為了孩子上清華北大,但即便上了清華北大仍買不起學區房,那買學區房有什麼用?

於是所有人都在質疑,這種質疑有對也有不對。

如果說現在連清華畢業的高材生都買不起房了,那唸書真的還有什麼用呢?

同樣在一個單位,同樣在一起走路,同樣在一起吃飯,同樣在一起玩耍,2008、2009年前進入北京並買了房,和2011、2012年後進入北京的青年人,身價相差幾百萬;靠每月幾千元哪怕上萬元的收入,後者要多奮鬥幾十年,命運就此不同。更不用說2015、2016年才畢業並留在北京的青年人了。

這時候,「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變成了「買房改變命運」。

慢慢的所有人都在用「是否在北京有套房」作為衡量一個年輕人是否成功的標準,用「是否能買得起房」去衡量一個人讀書有沒有用。

丈母孃寧願把女兒嫁給一個低文憑的有房土著,也不會對高學歷沒房的年輕人高看幾眼,現實赤裸裸把年輕人逼上了絕境。

4

別質疑!高考仍是一把利器

高考被賦予階層流動的期待,這讓高考承擔了不能承受之重。在這種嚴峻的現實面前,所謂應試教育只是填鴨式教育、高考工廠摧殘學生身心、讀書出來也買不起房之類的論調,顯得是那麼的何不食肉糜。

如果僅僅以能不能買房來衡量高考的價值,那高考真正的意義就丟失了!如果名牌大學對人一生的意義僅是一套房的話,那麼高考的存在真該讓人擔憂。

誠如一位衡水中學學生家長針對質疑的反擊:你能避得開高考嗎?避不開,就閉嘴。

面對高考,請慎言“讀書無用論”,多一點促進公平的努力。

正在書桌前滿頭苦讀的考生們都知道高考就像一堵高牆,每個學生都拼盡全力翻過它,卻對牆後的風景毫無準備。

他們努力讀書不是為了成為誰,而是為了不被比別人的起點低的現實永遠纏困在腳下,讓人生舉步維艱,處處受限,更是為了不被所謂的起跑線定義以後的人生。

其實人生中有兩場最重要的競賽,一場發生在你即將出生的時候,一場就發生在高考。前者讓你有幸來到這個世界,後者給你機會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如果沒有高考,你不可能遇到這麼多優秀的人,不可能和一個更高級的城市連接起來,不可能得到這麼多珍貴的體驗,甚至不可能擁有一個成為城市協作者的機會,如果沒有高考,你接近一套房屋的機會只會更渺茫。

高考的真正意義在於見識一個更大的世界,獲得更多的改變未來的機會,進而才能有足夠的能力與未來的壓力抗衡,與房價撕扯。

儘管這個社會有明顯階層區分,有不公平的規則。那普通人打破不公平最好的方式就是高考。

所以即使未來要面對再多的不公平,也請保持篤定的心態。

一線城市的房子買不起,二線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高考給你帶來的價值絕對不是那副水泥殼。因為你還有需要努力的事業,需要經營的感情和需要照顧的親人,他們才是你最珍貴的財富。

就此而言,無論是不同省份錄取率的懸殊,還是氾濫的高考加分制度營造的腐敗尋租空間,以及重點大學農村大學生比例的降低,顯然是更加值得關注的問題。

“知識改變命運”仍是現代社會中最響亮的口號,在此,小編也祝願所有考生能夠旗開得勝,帶著信念面向未來。

房價改變命運?高考或成撕裂房價的一把利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