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鑄就碣灘茶


“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鑄就碣灘茶

5月27日,碣灘茶推介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資料圖)

(記者 舒剛斌 通訊員 田學武 李晉中 舒立)

這個爭議來得有些突然——

5月28,本報以“碣灘茶排名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第33位解讀”為題,報道了碣灘茶品牌建設取得的顯著成果。文中在報道碣灘茶獲得一系列國際、國內金獎時有過這樣的表述:“這些獲獎更多的是認可碣灘茶的卓越品質,至於品牌價值多少,則需要專門機構進行評估。”令人意外的是,就是這麼一句並不起眼的過渡語引起了專家學者和普通讀者的質疑。

湖南農大茶葉研究專家、二十年來一直支持碣灘茶項目建設的粟本文教授表示:碣灘茶的特異品質是品牌估值的根本前提,報道脫離碣灘茶“鮮、濃、醇、爽”的天然稟賦而論品牌價值是不嚴謹的。我們很多記者報道碣灘茶都沒有把沅水流域溪河密佈、山水相間、森林茂密這些決定碣灘茶獨特品質的自然條件講足講透。

與粟教授的觀點相類似,有的讀者說得更直接——“碣灘茶是大自然的恩賜,這個品牌七分天註定三分靠打拼,再好的價值評估也評不出碣灘茶的絕對實力。”

記者瞬間有些小緊張,畢竟“解讀”一文經“掌上懷化”手機客戶端轉載,目前的點擊量已超過九萬,面對如此龐大的讀者群體,哪怕是“失之毫釐”的歧義也是記者不願看到的。仔細重讀報道全文,其實報道本身沒有任何忽視碣灘茶卓越品質的內容,只是報道沒有把茶葉品質作為報道重點而已。倒是由此衍生的新話題——碣灘茶品牌 “七分天註定”,讓記者產生了探討的興趣。

沅陵縣茶葉辦副主任、農藝師唐睿認為,碣灘茶作為歷史名茶,在古代製茶工藝十分簡單的條件下就已非常出名,茶葉本身所具備的自然稟賦是不用置疑的。

順著唐睿的思路,記者大量查閱了有關碣灘茶的研究資料:碣灘茶原產沅水清浪灘邊一處高聳的碣石上,據康熙年間成書的 《沅陵縣誌》 記載,碣灘茶在唐代開元年間顯於朝廷,漸次向周邊移栽,“先以碣灘產者為最,後界亭 (辰龍關) 盛行。極先摘者為毛尖,今且以充土貢矣”。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點名要喝碣灘茶,藏身歷史深處的碣灘茶由此聲名鵲起。1979年,沅陵藉助湖南省茶科所和湖南省農大的技術支持,依託碣灘古茶樹培育出了“碣灘一號”優良品種。從1981年開始,碣灘茶連續八年被評為“湖南名優茶”。隨著1994 年在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中茶杯”評比中和1995年在農業部舉辦的食品博覽會上相繼奪得金獎,碣灘茶再度登堂入室成為“中國名茶”。經湖南省茶科所測定,碣灘茶氨基酸含量3.17%—4.33%,咖啡鹼4.46%,兒茶素16.20% , 茶多酚含量26.62% —29.71%,水溶物總量達 42.92%。在同期錄入 《湖南名茶》(1993 年) 的 59個品牌中,碣灘茶以水溶物總量遙遙領先的顯著特點,使茶水中的氨基酸、咖啡鹼、兒茶素、茶多酚等營養成分的實際含量達到了同類綠茶的最高值。——正因為如此,就連一貫以嚴肅著稱的中國茶葉學會副理事長、湖南農大教授劉仲華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津津樂道:每天要喝三杯碣灘茶。

是大自然什麼樣的神奇力量造就了碣灘茶的上佳品質呢?《中國茶葉》《湖南地質》等專業雜誌上有許多專題研究文章,比較一致的觀點有三:第一,沅水流域碣灘茶產區地處中亞熱帶溼潤性氣候的宜茶帶,氣溫、光照、溼度、降水等多項指標適合茶葉生產;第二,武陵山、雪峰山兩大山脈與沅水相向而行,兩山夾一水的地理環境形成雲霧繚繞多滋潤、光照充分無暴曬的區域小氣候,有利於抑制茶葉粗老纖維形成,促進茶葉營養和芳香油積累;第三,生產碣灘茶的山地屬於地質學上的板溪群組,含有化學成分豐富的火山灰,岩石裂隙涵養水源,土壤的自然肥力和含水量特別適合茶葉生產。基於這三個方面不可多得的自然造化,形成了碣灘茶“芽頭油潤肥厚、白毫顯露完整、湯色翠綠明淨、滋味甘醇可口、營養含量充分”的獨特品質。從這個意義上說,碣灘茶所具備的自然稟賦的確是品牌的立身之本。

那麼把碣灘茶品牌取得的成功主要歸結為資源優勢是否科學呢?有著“茶痴”雅號的沅陵縣茶葉協會會長張幹發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碣灘茶自然條件沒的說,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碣灘茶能有今天的地位,主要是開發建設抓的牢、抓得好。

細數碣灘茶近四十年來的發展歷程,張幹發認為:第一,沒有茶葉品種的持續改良,就沒有現在的碣灘茶。從1979年開發出“碣灘一號”開始,沅陵縣委縣政府主動爭取省茶科所、省農大專家的大力支持,不斷引進適合當地生產的優良品種,與本地品種混種選優,使碣灘茶品質不斷提升。以碣灘茶水溶物指標為例,上世紀八十年代就測定的指標為 42.92%,現在已經達到 49.81%,在目前已知的茶葉測定結果中,這個指標是全國領先的。第二,沒有生產技術的持續提高,就沒有現在的碣灘茶。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抓碣灘茶生產始終瞄準“全國領先”的目標下大力氣引進技術人才、完善生產標準、落實綠色有機、推廣先進技術,農殘指標控制到達歐盟和日本的技術標準,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能夠出口歐盟、日本的綠茶品牌之一。第三,沒有製作工藝的持續改進,就沒有現在的碣灘茶。碣灘茶的七道工序從捶青、殺青到復炒整形、烘焙,看上去並不複雜,實際上是千年貢茶的民間工藝與現代技術的高度融合,其中奧妙只有在高水平的競賽中才能看出一二,2014 年我們參加由“都勻毛尖”主辦的“全國手工製茶大賽”,奪得了湖南代表隊唯一的特等獎。第四,沒有市縣兩級黨委政府的持續推動,也沒有現在的碣灘茶。過去我們碣灘茶才多少?1979年沅陵全縣只有1000畝。現在全縣是15萬畝,成為全市區域公用品牌後全市已經超過20萬畝,是四十年前的200 倍。過去我們碣灘茶知名度有多大?恢復生產後的前十年甚至連“湖南十大名茶”都沒列入,經過市縣兩級數十年的艱苦努力,沅陵已經成為“全國重點產茶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中國有機茶之鄉”“2016中國十大魅力茶鄉”“中國名茶之鄉”,碣灘茶已經成為區域品牌價值在全國排名第33位、在湖南綠茶排名首位的大品牌。

張幹發越是說得有根有據,記者越發覺得碣灘茶品牌優勢到底是“七分天註定”還是“三分天註定”的問題更加不好回答了。記得沅陵縣委一領導在接受採訪時曾有“碣灘茶既是大自然的造化,又是久久為功的再造”的點評,難道說一半天工、一半人力的評價更公允?

歡迎您登錄“掌上懷化 APP”手機客戶端發表意見,您的觀點才是本文的最終答案。

(溫馨提示:登錄“ 掌上懷化APP”手機客戶端留言,須在下載成功後繼續在手機頁面是完成註冊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