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小说:妻子遇害所有证据都指向我,但我发觉真凶是谁后甘愿认罪

小说:妻子遇害所有证据都指向我,但我发觉真凶是谁后甘愿认罪

1

赵志新今年44岁,从警二十多年,多棘手的案子到他这儿,总能找着新线索。分局的同事提起他,没有不佩服的。

可世事往往有得就有失,所有线索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老赵办案蹲点,常常十天半个月也回不上一次家。好不容易回去一次,不是深更半夜,就是天刚蒙蒙亮,进门倒头就睡,老婆、孩子、家他一点都照顾不上。

前天刚破了一个团伙劫窃的大案,老赵被逼着放假一天。他本想好好利用难得的一天假期,陪陪老婆和儿子,哪怕是给他们娘俩做顿饭呢。没想到一回家就接到儿子的期末考试成绩单,除了体育,其他科目都挣扎在及格线上,对中考至关重要的数学、英文竟然全不及格。

赵志新揪过正在做功课的儿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按老赵的本意,说两句也就完了,重点还是要帮儿子找到问题根结,争取在中考来临之前把成绩提上去。可正处在叛逆期的小赵并不领会老爸的意图。

因为“爸爸”这个名词在他心里也就仅仅是个称呼,从没参加过他的家长会,从没关心过他的学习,甚至生病时都只有妈妈守在床边。既然之前种种责任他都弃之不顾,现在凭什么又耀武扬威的摆出“老子”的威严。儿子不服气的回了几句嘴。赵志新的火一下子被点着了,抽出皮带,抬手就打。

结果,前半宿是他连打带骂的训儿子,后半宿是老婆连哭带闹的跟他吵。要不是一大清早接到同事的电话,说有人命案子要马上出警,这一天“假期”真不知该如何收场……

老赵顶着黑眼圈赶到案发现场时,组里的其他同事早到了,最年轻的小吴笑他昨晚跟老婆“汇报工作”太拼命,其他同事也跟着开玩笑说他该保重身体。老赵把所有憋屈和无奈都掩盖在笑容里,催大伙儿快点干活。

现场是一层普通的单元楼,房间不大,也没有任何打斗或翻找的痕迹。女主人穿着家常的睡衣,整齐的躺在主卧的床上,如果不是嘴角残留一点已经风干的白色泡沫,并不容易看出她已经死了。床头柜上放着空空的药瓶,标签还是崭新的,上面写着“巴比妥酸片”,一百片装。

老赵在卧室里转了个圈,确定没什么发现便走出来。客厅里,一个皮肤黑得发亮的男人颓废的坐在沙发上。身份证显示,他叫陈勇明,今年刚过四十,是这房子的户主,也是第一个发现死者并报案的人。

小吴用安慰的口气向他寻问些情况,陈勇明显然还不能接受妻子的死,一付呆滞的神情,问什么,答什么,眼眶里似乎有泪,却一滴都没掉下来。

客厅虽小,却干净整洁,在不显眼的地方养着几盆郁郁葱葱的兰花,它们被修剪得很整齐,看上去是一片生活的情趣。电视旁边的摆着很有创意造型的CD架。老赵随便翻了翻,几乎全是TVB剧集的DVD,也就是说,这个家里一定有港剧迷。

法医很快给出现场初检结果:药物中毒,疑似自杀。与此同时,老赵也在五斗柜里翻出一些病历、处方和各种吃了一半的药瓶,病历上写着死者的名字。她叫张丽华,38岁,有医生诊断书证明,她患有反应性抑郁症已经很长时间了。

这种病人思维偏激,常常会有十分悲观的情绪,在抑郁症患者中自杀倾向也最高。如无意外,张丽华应该就是自杀。赵志新同情的摇摇头,人啊,最后大多死在心窄上。

搜证的同事把装着药瓶的证物袋拿过来,老赵仔细端详了半天,并没发现什么不妥,随手接过晶体传感镜照了照,顿时,惊讶的表情溢于言表。

赵志新快步走到陈勇明面前,用身体挡住了门:“我们发现重大疑点,有理由怀疑你妻子不是自杀,请你跟我们回去一趟,尸体要带回去做进一步检查,稍后我的同事会拿尸检通知书给你。”老赵是故意挡着出路。可他显然高估了对手。

陈勇明并没有要逃跑意图,而是睁圆了眼睛盯着老赵,惊吓的目光里隐隐透出害怕,那是心虚的害怕,这逃不出二十多年老刑警的法眼……

2

赵志新在一家地下游戏城里找到正在“疯狂赛车”中的陈辰。这孩子只有十六岁,穿着跟同龄人也没什么分别。只是眼睛看上去又肿又红,像是几夜没睡熬的。

如果不是因为这孩子刚刚失去母亲,老赵真想就地揍他一顿,逃学泡游戏城,这样的孩子打死都不多。

陈辰见到母亲的遗体时,情绪特别激动,扑在尸体上放声痛哭,任谁劝也不松手。小吴很同情他,便请示了老赵,想让他们父子俩见个面,不管陈勇明此刻有多大嫌疑,却是唯一能安慰孩子的人。

这本来是一番好意,没想到父子俩才一见面,陈辰突然发疯似的死死揪住陈勇明的衣领,嚎叫着说父亲是杀人凶手,要他给母亲偿命。

三五个警察齐上手,才算把这爷俩分开,小吴耗尽力气和口舌才把陈辰拉走,其他人也都离开审讯室,只留下不知所措的陈勇明和冷静到毫无表情的赵志新。

对于陈辰的指控,老赵一点不意外,在陈勇明家搜到的空药瓶本来是证明张丽华自杀最有利的证据,可警方却没能在瓶子上找到任何指纹。一个要死的人怎么还会有闲情逸致擦掉自己的指纹?于是,瓶子还是同一个瓶子,反而成为死者并非自杀的重要线索。

如果另有人刻意擦掉指纹,那只能说明他想隐瞒自己碰过这个瓶子的事实,而这个人必然是与死者十分熟悉,警方可以轻而一举的找到他。以上“如果”若都成立,那杀害张丽华的凶手已经呼之欲出了。

陈勇明万万没想到,一天之内,他不仅失去了妻子,与儿子反目相向,连警察也怀疑他是杀人凶手。这一系列激烈的情节让他几乎精神崩溃,可回想昨天晚上,一切明明都好好的,没有任何预兆……

陈勇明是煤矿工人,曾在井下作业好几年,因为一次事故,他的左腿受了重伤。康复之后就再不能下井了。矿上给他安排了库管员的工作,不贪黑,不起早,就管点生产作业工具和劳动保护,十分轻闲。

矿工间流传一句老话:“下井是一条龙,升井变一条虫。”

自从不能下井,陈勇明比以前内向多了,如果不是分发矿灯或者劳动服什么的,大伙儿一天也听不到他吱一声。只有与工友喝酒的时候,他才恢复语言功能,无休止的报怨自己的残疾和对井下的怀念。

昨天晚上,陈勇明回家时,儿子并不在家。陈辰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又常常逃学,跟同学打架,张丽华隔三岔五就被老师叫到学校去。陈勇明虽然没什么文化,却也跟所有父亲一样望子成龙,可儿子偏偏不配合,把他的希望搅得粉碎。

为着孩子不好好上学,陈勇明没少动粗,左邻右舍常能听到陈家鸡飞狗跳的打骂声。

最严重的一次就前两天的事儿,他把家里一把新扫把打散了,支出来的木茬划过陈辰的大腿,孩子的裤子顿时被划出条大口子,还浸出刺眼的鲜血。吓得张丽华要看伤口,老陈非不让,趁着他们俩争执的空当,陈辰推门跑了,再没回家。

陈勇明吃过晚饭就看电视,等着妻子收拾好厨房,便拉进房“办事”。之后,张丽华像往常一样,踡在床边的台灯下看书,而陈勇明仍回客厅看电视。

如果电视台能评一个“最宽容观众奖”,他一定能顺利当选,不管是电视剧、歌舞,甚至是臃长的广告,总之,电视台不下班他决不关电视。看得太晚,倒在沙发上睡着也是常有的事。

天已经大亮时,妻子还没起身准备早饭,陈勇明觉得有些不对劲,进卧室去叫,才发现妻子已经死在床上。他狼哭鬼嚎的叫喊声惊动了四邻,不知哪个邻居报的警,小吴他们赶到时,陈勇明还抱着妻子的尸体。

老赵盯着陈勇明看了半天,抛开其他不说,单看他老实巴交的长相,说他杀人,老赵自己都有些怀疑。可证据面前不容抵赖,陈家没有外人入侵的痕迹,张丽华死相安详,也没有与人纠缠的迹象。

更重要的是,法医在张丽华的下体发现轻度挫伤的痕迹,证明她生前受到近似强暴的侵犯,并成功采集到成年男人的精液,虽然还没取样比对,但猜想那应该属于陈勇明。

3

又是整整一夜,陈勇明翻来覆去就一句话:“我没有杀人。”

老赵不急不缓反复问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至关重要的话题。

经验告诉他,这个时候斗的是耐心,如果是真凶,在这种咄咄逼人的压力下早晚会崩溃。

天刚亮时,陈勇明疲惫至极的双眼刚要闭上,“呯”的一声,两份厚厚的检验报告摔在他面前,不仅扫走了他的困倦,心脏也差点跟着蹦出来。

一份报告是张丽华的尸检结果,报告上说明,张丽华并非死于巴比妥酸深度的麻痹,而是同时服用了阿米替林和单胺氧化酶两种抑制剂,造成主要反射神经急性中毒。

两种药品都是抑郁症病人的常用药,都具有镇静神经的作用,医生会根据病情的轻重先给病人使用前者,随着病情的加深再使用后者,但一定会医嘱上写明两者不能同时服用。

这份报告无疑证明了空药瓶的确是个障眼法,凶手极可能骗张丽华吃下两种极其相似的药片,并眼看着她在痛苦中死去,然后才布置了这样一个拙劣的“自杀现场”。

另一份报告是陈辰伤情取证结果,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孩子身上各个部位的新旧伤痕层出,尤其是大腿上的划伤,法医说那个位置离大动脉很近,再深几公分,后果不堪设想。

赵志新恶狠狠的盯着陈勇明,说出他的案情还原:张丽华因为丈夫常常对孩子使用家暴而心存不满,两个人或争吵,或冷战,感情十分不睦。这一次,陈勇明亲手打跑儿子,让张丽华愤恨到顶点,以至于不与丈夫同房。

陈勇明强行与妻子发生关系后,两个人或许有更激烈的争吵,陈勇明盛怒之下把阿米替林和单胺氧化酶混在一起,骗妻子吃下。待张丽华断气后,为掩盖罪行制造自杀假象,他没有马上离开家,而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引来邻居,撇清自己。

陈勇明拼命摇头。那不是事实,因为他没有杀死妻子,他们甚至没有吵过架,他甚至……忽然,他动作静止了,因为他被自己一闪而过的想法吓着了。

嫌疑人显然已经开始配合了,老赵静待对方溃败。

许久,陈勇明才说了一句:“我知道是谁杀了她。”才一夜的时间,沙哑的声音竟把老赵吓了跳,他倒了杯水,递到陈勇明的面前,等待着“真相”。

陈勇明和张丽华是经人介绍才相识的,那时,陈勇明是矿上的作业标兵,是第一作业组的组长,就在他被评为全市劳模那年,有人给他介绍了矿务局中学的语文老师张丽华。

那时的张丽华年轻漂亮,梳着溜光水滑的两条齐肩长的辫子,红扑扑的脸蛋,低着头。那情景,那张脸,陈勇明这辈子都忘不了。

张丽华家里很穷,又有个急等结婚的哥哥,陈勇明是矿工老大哥,赚得多,待遇好,所以两个人没来得及对彼此更多了解便急匆匆的结婚了。

他们婚后的生活一直是幸福的,至少在陈勇明看来是这样。虽然过了新婚的热乎劲儿,两个人的交流便十分有限。张丽华爱看书,爱养花草,又是个伤春悲秋的性格,而陈勇明是标准的粗犷汉子,每天上班下井,下班回家。上班时平平安安,回家时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最理想中的生活。

直到陈辰六岁那年,矿务局中学来了省里下派帮教的英文老师。年轻干净的帅小伙儿,每天穿着白色衬衫,头发一丝不乱,走在浑身煤灰的矿工中十分扎眼。尤其让张丽华另眼相看的是他能熟练的吟诵莎士比亚的诗歌。

张丽华作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参加英语集训班,与英文老师接触多了,小伙子的儒雅让女人芳心暗涌,一来二去,两个人便有了感情。

眼看帮教期要结束了,一向温顺的张丽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拼命与陈勇明闹离婚。并与英文老师约好,离婚后两个人立刻离开这里。

可惜天不遂人愿,陈勇明下井作业时,精神恍惚,炸塌撑子面,为救工友,他的腿被倒下来的枕木砸成重伤。

陈勇明残废了,从矿上领导到工友都替他惋惜。但他们的惋惜都抵不了张丽华的伤心。只有她知道,男人的残废有她的原因,良心的谴责和对丈夫儿子的责任,让女人不得不放弃期待已久又近在咫尺的爱情。

英文老师到底还是一个人离开了。从那以后,陈勇明只在孩子面前看到过妻子的笑容。女人常常失眠、焦虑、情绪低落,这样持续没三年,就被确诊为反应性抑郁症。

赵志新不能相信这就是张丽华以结束自己生命为代价,陷害丈夫的原因。如果真想这么做,十年前就不会留下来。

为了自己的清白,陈勇明不得不说出他本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另一半真相。

就在上个月,一个老工友来家里吃饭,那天张丽华亲自下厨,陈勇明和工友都喝多了,不知怎么就聊起那次井下的意外。

老工友说陈勇明本可以躲开那根木枕,怎么就被压断腿了呢,让人想不明白。厨房里的张丽华听到他们的醉话。她恍然大悟,原来当年,陈勇明用一条腿为代价,拆散她和英文老师的爱情。

“她是想报复我。”陈勇明极力抑制着激动的情绪,“这么多年,她的心就从没离开那个小白脸儿,再留在这个家,她情愿死。”

4

审讯暂时结束,陈勇明因嫌疑重大,仍被还押在看守所。

陈辰尚未成年,又无人照看,赵志新不得不把他放在分局的值班宿舍里,大伙儿都同情孩子的遭遇,给他买了好多吃的用的。可这孩子躲在床上不吃也不动,好像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赵志新趁送午饭的机会,想安慰一下他,可话没说两句,陈辰又哭起来。提起父亲,他简直咬牙切齿。赵志新只得以一个父亲的角度去解释“家庭暴力”这件事,不管怎么狠心,终归还是希望孩子能成才。

没想到陈辰使劲抹了一把眼泪,说:“他怎么对我没关系,谁让我是他儿子。可是他为什么要折磨我妈?往死里折磨……还要杀了她……”话音未落,孩子又抱头痛哭。

赵志新很想问清楚到底是怎样的折磨,可看着孩子可怜的样子,他开不了口,只能同情的拍了拍孩子的肩膀。刚要说些什么,却被撞门进来的小吴打断了。在整理现场带回的物件时,有一条重大线索就那么不起眼的摆在那,差点就被错过了。

小吴在从陈勇明家拿回来的碟片中发现一部曾经红极一时的刑侦港剧。他当年也追看过。记得其中有一个单元说的是一个丈夫为了惩罚有外遇的妻子,自己服毒自杀,并把现场布置得疑点重重,让警方一度怀疑是妻子所为。

情节惊人的相似,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张丽华真的是因为当年的事怀恨在心,选择这种极端的方法陷害丈夫。

可现实毕竟不是电视剧,张丽华与儿子的感情很好,如果她和丈夫都出事,陈辰就变成孤儿,她怎么会舍得?陈勇明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冤枉的,但其实他的婚姻早名存实亡,所以他也不是没有作案动机。

陈辰说父亲往死里折磨母亲,可验尸报告上并没有提到张丽华有外伤,也就是说陈勇明没有对妻子实行暴力,那孩子口中的折磨到底是什么?老赵的眉头挤成了疙瘩。

手机突然作响,打断了老赵的思绪,电话是妻子打来的,早上出门太着急,她把钥匙忘在家里了,直到下班回家才发现没带钥匙,妻子让老赵尽快回家一趟,帮她把门打开。

也该下班了,老赵使劲搓几把脸,让大伙儿都回去好好休息,所有问题留到明天再研究。可话音未落,办公室电话又骤响起来,是看守所打来的,陈勇明撞墙自杀,被看守警员发现,已经转送到地方医院救治。

赵志新赶到医院时,陈勇明平静的躺在病床上,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刚照过CT,颅内没有明显损伤,所以他很快就会被转回羁留病房

陈勇明意识清楚,却对外界的一切不理不睬,不管谁问什么,他都不说话。老赵站在床边看了半天,忽然冷冷的说:“这么快就想畏罪自杀?”

这句话果然管用,陈勇明瞪大眼睛盯着老赵,眼神中明明想要分辩,可出口却变成一声叹息:“唉,既然她想让我死,我就成全她吧。说到底是我对不起她,不能让她白死。”

不管这话有没有假,老赵感觉到,此刻陈勇明的情绪是真的。他对张丽华还是有感情的。

为了不让陈勇明再起寻死的念头,老赵假装闲话的提起陈辰,虽然打心里不喜欢这个叛逆的孩子,他还是客套的夸孩子几句。普天下父母的心情大致相同,都喜欢从别人嘴里听到自己孩子的优秀,不管那是不是真实的。

陈勇明的嘴角竟露出一丝笑意,不禁提起儿子过往的种种好处,好像孩子从不曾逃学,从不曾顽劣,从不曾离家出走。同样身为父亲,两个男人渐渐在谈话中找到共鸣,话闸子不约而同的打开了,一直聊到天色黑透都没觉得累。

赵志新的手机又不耐烦的响起,看见妻子的电话号码在屏幕上闪动,他才想起来回家送钥匙的事。

女人显然已经坐在家里,却还是在电话里对丈夫疯狂咆哮。赵志新自知理亏,一直等妻子发泄完才挂断电话。家里一共三口人,找不着他,还可以去学校找儿子拿,真不知道女人的心眼怎么会长得那么小。

儿子?老赵心中一动,一个诡异的念头闪过,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点击下方“继续阅读”看后续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