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必讀!“顆粒成長屋”正式更名為“大視野育兒”

誰說小七是獨生女?我早就在2014年11月生了第二個“孩子”——顆粒成長屋。

照顧這個孩子,我和照顧小七一樣上心:已經記不得多少次我把小七哄睡了之後爬起來碼字、排版;哪怕回孃家“享福”,我也是趁機賄賂親友把小七帶走,然後一個人默默敲鍵盤。最不能忘記的是為了照顧彌留的奶奶,我們每天一早坐車去鄉下,晚上天黑了才能回來,把小妞撂倒後,我還得支撐著眼皮寫下當天的感受——而那篇記錄父母如何照顧奶奶的文章敲完後4小時,奶奶便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顆粒成長屋”這個孩子堅毅。雷打不動每週兩篇,篇篇記錄小七成長那點事,從我如何困惑,到在小七身上嘗試各種理論後的頓悟。

必讀!“顆粒成長屋”正式更名為“大視野育兒”

“顆粒成長屋”的300多篇文章,每篇都是我當時最深刻的感悟。但隨著生活的磨礪,我對孩子、對家庭的思考開始進入更深的層次,現在突然發現自己無法再記錄小七的點滴,因為我的思維方式已經迭代了。接下來的文章,我會從更寬、更長的視角去看待育兒這件事,“顆粒成長屋”這個名字承載不了我的思考,而“大視野育兒”才是我想做的。

什麼是“大視野育兒”?

孩子不能成為家庭的焦點,TA必須放在一個家庭系統中看待,而家庭,又處在社會系統中,社會文化有不同,所以我們在學習不同教育理念時必須分辨它文化中的底層代碼……

除了鋪開思考,我們還應縱深發展。常識認為事情應該展望未來,但真理往往相反,教育孩子我們恰恰要回望歷史:人類是怎麼進化的?進化保留了什麼?孩子的成長哪些是先天進化的因素,哪些是後天教育的結果?尊重先天,改良後天,這樣的育兒才能順應人類發展的規律。

必讀!“顆粒成長屋”正式更名為“大視野育兒”

想讓家系統更優化?責備父親的成長拖後腿、怨恨長輩不配合、怪罪孩子不聽話……親愛的,用力點不應該在外邊,而應該在內心。任何人無權也無力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

作為母親,我們又是成長動力最足的那個人。

當一個女人能夠釋放壓力,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她哪怕有創傷,也能帶著創傷前行。而創傷,也許正是她走得更遠的動力。

當一個女人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家庭系統間的舊平衡才能打亂。系統間的其他成員才有可能做出改變——這個改變不是女人抱怨、責備、要求而來的,而是女人強大的生命力影響的。

必讀!“顆粒成長屋”正式更名為“大視野育兒”

2008年,我進入早教行業,那會兒我雖然懵懂,但覺得自己將來一定會做些什麼。

今年,2018年,我入行十年,磨礪了十年。這段經歷告訴我,十年才真的能磨出一劍。

所以願意和kelly一起成長的朋友,2018,我們一同努力,大視野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