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小莎儿子的幼儿园开展了一项活动,叫做交换自己最喜欢的故事书,于是老师就要求每个小朋友在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带一本故事书去,小莎得知这件事后早早的就把故事书装进了儿子的小书包里,并叮嘱儿子不要自己拿出来,就算拿出来了也要自己放回去,孩子点头同意了。

晚上睡觉前小莎去看儿子,儿子正拿着要带去学校的故事书在看,小莎怕孩子忘记把书装进书包,就劝说孩子换一本书看,先把这本书放进书包里,儿子说什么也不愿意,没办法小莎就叮嘱儿子,看完后一定要装进包里,自己不会再给孩子检查书包了,孩子点点头说知道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小莎送儿子去上学后回来打扫房间,才发现原本要带去学校的故事书被儿子裹进了被子里,看到故事书小莎叹了一口气,看样子儿子又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了,晚上回来又得闹一场了。

孩子不听话,或者说孩子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这样的事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不论是自己苦口婆心的教育孩子还是对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总是充耳不闻,这就像是用拳头打到了棉花糖上面,让人感觉非常无力,也伤害了很多家长的谆谆教子之心。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既然口头教育起不到效果,家长们可以转变思想,用“非语言信号”来教育孩子。

什么是“非语言信号”

生活中,语言是我们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而“非语言信号”,则是用肢体动作来代替语言传递信息。

例如在一个人非常紧张的时候,别人的一个拥抱或者是被其他人拍一拍肩膀,都能够起到安慰的作用,这就是“非语言信号”在无形中传递了鼓励的意思。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二、用“非语言信号”告别“牛弹琴”

语言的接收和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很多时候人会对别人说的话产生质疑和抗拒,从而对语言的效力产生了影响,而“非语言信号”,则更为直接和温和的,容易被接受。

1、让父母更直接和孩子“对话”

父母与孩子沟通,大部分时候,内容里都掺杂着教育和命令的意思,有时候孩子听不懂意思,也有时候孩子即使是听懂了也因为逆反心理而选择抗拒,在家长看来就像是对牛弹琴,得不到回应。

而“非语言信号”,不仅能够传递信息,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其中的感情,愿意去理解和接受。

2、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孩子喜欢吵闹,家长训斥孩子让孩子安静点,孩子依旧是我行我素;孩子伤心难过,家长在一旁好言相劝,孩子还是走不出失落,语言可以充分表达家长的情绪,却无法让孩子感知到。

在孩子吵闹的时候,将手指竖在嘴唇上,示意孩子“嘘”,孩子见状就安静下来;孩子伤心难过,家长的一个拥抱,孩子可能就安静下来了,这两种情况,都运用了“非语言信号”。

在遇到之后相似的情况时,家长再“嘘”或者再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可能马上就会自我调节,这就是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孩子读懂了家长的肢体语言和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家长只要示意动作,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非语言信号”适用于哪些场合

1、父母和孩子陷入冲突

“非语言信号”可以很好的调节亲子之间的冲突。

在家长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双方都处在情绪难以控制的边缘,非常容易失控,这个时候,如果之前就已经约定好了休战的手势或信号,这个时候只需要一个肢体动作,就可以让情况暂时稳定下来,家长和孩子都有时间来消化自己的怒气,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2、提醒孩子执行任务时

安排孩子做什么的时候,孩子可能会出于内心的抗拒,表现的不配合。例如让孩子写作业,当孩子看电视看的正起劲的时候,家长贸然的提醒孩子改写作业了,孩子的情绪被打断,很可能会发脾气,但是如果父母拿一本书来暗示孩子,孩子接收到这个信号,更愿意自己主动去做。

3、当父母或者孩子想要表达内心想法的时候

动作比语言,能够传递更为饱满的情感信息。

父母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除了说给孩子听,还可以用拥抱,亲吻,摸摸头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来感受自己的爱;而孩子,在害怕的时候可能会拉住父母的衣角;想要安慰父母,也可能会用拥抱来表达自己的关心,这种肢体的触碰或动作,能够更好的传递情感信息,也能够让对方更容易感知到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父母如何合理运用“非语言信号”

1、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

在固定时间做固定事,习惯了这样的规律,就会产生自觉性。

例如父母们把孩子的时间做一下划分,什么时候写作业,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洗澡,等到了特定的时间段,孩子就会自觉的愿意做这件事,例如到了该写作业的时间,父母一指作业本,孩子就知道该写作业了。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他已经知道并且接受了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父母的提示只是给了孩子一个信号,推动孩子自觉去做。

2、善于运用肢体语言表达

想要安抚孩子,肢体动作比语言更有效。

在孩子焦虑的时候,拍拍孩子的背或者是握握孩子的手,孩子很可能冷静下来;孩子哭闹的时候,把孩子抱起来,孩子的情绪就能够得到极大的缓解;想要鼓励孩子,就对孩子鼓掌,让孩子感受到激励。

3、多点耐心且多鼓励孩子

在很多父母看来,孩子把自己的话当耳旁风,就是在忽视自己,总想要教训孩子,教育的尺度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

想要让孩子听话并且养成良好的性格,父母们一定要有耐心,语言不管用就用非语言信号,让孩子能够体会到自己的良苦用心,孩子才能听话,父母也能得到心理安慰。

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不要忽视,鼓励孩子,孩子才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孩子总把话当耳旁风?家长巧用“非言语信号”,效果会更好

孩子的教育问题困扰着很多父母,与其跟孩子硬碰硬,不如转变教育方式,对双方都是一种帮助。少一点唠叨,多一点“非言语信号”,让孩子更听话,家长更轻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