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去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为负,这意味着什么?


根据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为负,个人认为,这意味着国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再度印证了房子对于国民的重要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加了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而同时2017年的存款数据显示,全面居民存款增加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加1.36万亿(这个存款包含银行存款和非银存款)。

两相比较,虽然不能认为储蓄少增的部分全部用于消费,但我们绝对可以认为消费的增长降低了储蓄的增幅。而消费的高速增长以及储蓄增幅的降低,无疑表明近两年我国国民的消费观念正在逐渐升级,而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已经初步显现效果。

除此之外,储蓄增幅的下降或将是去年房地产市场火爆去引发的。

众所周知,2017年房价大幅上涨,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一日一涨的情况。受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国民大都属于风险规避型,也就是说心理上是典型的买涨杀跌的类型,房价大涨的情况下导致大量的居民出现冲动性购房行为,且市场出现大量的房地产投机者,而这些都直接导致储蓄的减少和贷款的增加。

所以,个人认为储蓄增幅的降低一方面是消费观念的转变,而另一方面则是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炒作引发的。那么,究竟哪一方面占主导地位,这个或许只能留到今年的年度经济数据来证明了。

以上就是我对于该问题的看法,个人观点不代表君银投顾官方观点,如有不同的想法或是建议,可以直接在下方留言或是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交流。


民众投顾


很简单,居民储蓄增长开始为负说明中国老百姓不爱存钱了,更愿消费了。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中国老百姓这些年也一直在加杠杆,手里的钱有限了。

老百姓的加杠杆集中来看,是从2014年的四季度开始,主要投向还是在房地产市场上。当年年初的房价下跌潮,使得政府担心,于是不断刺激地产市场,先是2014年9月30日,央行降准并降低首付比例,当年11月开始降息,在2015年3月再度降低首付比例。

在这样的刺激之下,老百姓买房更加凶猛,特别是2016年春节前后,一线城市陷入了抢房的白热化阶段,买千万房子如买大白菜的疯狂。

2014年四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这3年中房贷规模增加了10.1万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上50%的交易额是由房贷实现的,也可想而知,中国老百姓借了银行多少钱。

大家都成房奴了,自然消费会变少,至于储蓄那就更少了。可以想象的是,中国居民储蓄2016年就是顶点,后续会不断下降。


牛熊交易室


意味着现在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存在银行吃定期利息,存单丢失,密码忘记等情况让你东奔西走,随着非银行业金额机构的大幅增长,导致银行存款越来越少,而各种基金产品越来越多,使用也方便灵活,随存随取,利息和在银行的定期存款一样,那么大众肯定选择灵活方便的了。



像以余额宝为首的基金理财广受好评,微信的零钱通、京东的小金库等等一大批网上理财产品利率和银行定期五年存款的利息差不多,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吧。导致了现在银行的资金成本获取成本更高,再也没有爱存不存的心态了。银行业的高成本,给他们带来了巨大转型压力。

短短几年余额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用户突破了3亿人次。基金已经达到了1.5万亿的规模。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限购的地步了,已经被约谈了好几次了,在不自废武功那么一张张A4纸会不断的施压。最后下场大家应该明白吧。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不断的下发文件,不断的整改,如果银行业在不转型,那么未来依然会有不断的压力。那么你们现在理财倾向于银行还是网上的各种理财产品呢?比如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零钱通等等!


星期二资讯


朋友,我很乐意回答你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一生在金融系统工作的老司机,我对这个问题感触很深,也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诸多联想。

是这样的,据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64.1万,增加了13.51万亿元,同比少增1.3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6万亿元,同比出现首次下降。从这里可看出金融机构存款一改往年大幅增长态势,首次出现增势下降趋势,尤其是居民储蓄存款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是以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当然,对居民储蓄存款负增长到底该如何看?并非一些人所说的诸如危险、经济前景暗淡之类的那样,应正确、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主要应不从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比如从银行角度看,肯定带来的是不利的影响,因为居民储蓄是银行存款增长的重要来源,占2017年存款总余额的34%,如果居民储蓄存款负增长态势得不到扭转,那么对银行意味着存款资源呈枯竭之势,信贷投放能力减弱,支持实体经济能力下降,有可能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

而且为留住存款和获得存款市场占有份额,各银行会展开更为激烈的存款竞争,通过上浮利率或其他方式来保持存款增长的优势,如前段时间各行纷纷上浮存款利率,有的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了50至60%,甚至上浮100%,这样势必会加大银行资金组织成本,从而抬高社会资金总体成本。

从宏观和经济角度看,由于银行资源来源受到限制,导致资金运用能力下降及组织资金成本升高等综合叠加因素,实体经济获得信贷支持的比率会降低、获得贷款的难度将加大、获得信贷支持的成本也会大幅上升,这样对当前我国正在休养生息的实体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会在很大程程度上延缓经济企稳回升的过程,对未来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活力带来影响。

当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还可通过央行增发货币来实现,但这样又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最终损害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从居民角度看,这标志着我国民众投资理财意识的普遍觉醒和提高,不再受银行存款长期负利率政策的困扰,纷纷将自己的资金投向理财领域、股市、债券市场及其他投资领域,对银行存款形成了分流冲击;

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民众消费理念的改变和消费意识的提高,不再将自己存款全部存在银行以防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之需,这也表明我国民生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民众有能力消费,也敢于消费,这实质为内需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动力。

当然,这也表明民众手头的钱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楼市购房或者股市被套牢,用于存入银行的闲钱在减少。

朋友,说到这里,我想你应该对居民储蓄存款首次出现负增长的利弊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了。有疑惑之处,欢迎你私信我们再好好交流。祝你生活如意,幸福快乐!


开伟观察


去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为负,这意味着我国储蓄红利结束了。我国储蓄红利的结束有几种原因:一是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科技公司通过金融创新推出各种理财产品,例如微信理财,腾讯通过和券商、保险、基金公司等合作推出的这些理财产品适合中产理财,快捷方便,通过点击微信钱包-理财通就可以实现。利息收益远高于银行定期存款,比如各类货币基金能随时兑现,流通性极强,即比银行定期存款收益高,又随时可以存取,因此,分流了银行大量存款,现在银行存款就剩下老人去银行存款了,年轻人根本不会把钱存进银行。另外,还有那些口碑比较好的P2P公司,比如陆金所等,也都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老百姓理财渠道的拓宽是银行存款负增长的主因。

二是80后,90后,00后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对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敢于透支未来,大部人是不会存款的,而是通过信用透支去投资,通过信用透支去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这些人有很多银行的信用卡,存款的事情他们不会考虑。

三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民间金融快速扩张,大量民间金融机构资金来源都是从银行分流出来的。

四是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创新吸引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也是从银行分流出来。

综上所述,我国储蓄红利的结束,倒逼我国银行业转型升级,原来银行躺着赚钱的时代结束了,银行的好日子结束了。银行业如何转型升级呢?笔者认为,银行应该回归金融本质,银行应该服务实体经济,钱炒钱的时代结束了,银行应该更好的为中国经济的各行各业升级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经济问题很难明确的说是好或者不好。储蓄增长首次为负也是一样。

余额宝2013年开始上线,这5、6年时间里对广大用户的贡献除了自己3亿多用户和1.58万亿规模以外,也很好的教育了一次市场,让更多人了解货币基金,也让很多人有了理财意识并付诸实际行动。



这些本来应该存在银行的钱都流到了余额宝和其他理财产品里,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这方面讲,银行储蓄规模减少是受用户习惯影响,是负面的。

可正面的影响是,推动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改革,虽然没有余额宝银行也会推手机银行,也会推网络支付,但时间和易用性是否能与现在相比就不好说了。

银行存款减少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大家消费意识加强了,货币只有流通才有价值,但我们国家很多人挣了钱第一想到的不是消费而是储蓄,这也是我国储蓄规模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大家都习惯了储蓄,过怕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日子,怕了,不敢不存钱。



但现在存款规模减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大家开始改变这种只存不花心观点,开始变的敢花钱了呢?

货币适当流通对经济的正向帮助非常大,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存款规模下降,反倒是值得鼓励和庆贺的事情了。


逸然决然


根据数据显示,从2010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率持续下降,从2010年以前的16%下降到了2017年的7.7%,增速降至历史最低值。过去,大家都喜欢将钱存在银行里,毕竟存在银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因此我国也是世界上储蓄率较高的国家,近些年来,大家却很少将钱存在银行,这是为什么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银行存款受到很大的冲击,毕竟银行存款的利率是真的很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理财产品的迅速发展受到很多年轻朋友的欢迎。另外居民储蓄存款的负增长说明居民消费增加,中国人都有节俭的意识,所以消费意识很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增强。

居民储蓄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需要开始着手转型,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国经济也正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在评论区和老虎君互动哦!


环球老虎财经


居民储蓄存款下降并不是什么坏事

这是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首次出现负值,至于其中意义,我想不得不提经典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我们知道有句话讲“拉动经济的有三驾马车”和“拉动内需”,简单解释这两句话,消费和投资作为其中两架马车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在两架马车当中消费是我国比较欠缺的,历史发展让我国居民倾向于为未来而储蓄,并不热衷于消费,因此我们总在激发居民的消费能力,以达到经济的稳定发展。

我们本应庆幸国民终于开始走入消费时代,慢慢调整收入的去向,但各类其他储蓄的增加立马将我们的设想上泼了一盆凉水,其中住户存款的增加让我们感慨万千,他反映了我国快速增长的房价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房屋的奴隶。

但数据中同样有让我们振奋的数字,比如非金融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均有增加,说明国民金融素养的上升,不在单单满足于银行存款的储蓄方式,而更加注重财产的增值,加之互联网时代各类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给了大众更多的选择,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余额宝和微信的零钱通,这些理财产品的出现不仅给了公众更高的收益,还迫使着银行机构进行改革,虽说有安全风险,但以目前的局势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未来,我相信居民储蓄还是会有所下降,直到各类金融机构以及网商达到一种平衡,在这场变革中,各方将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盘和林数字经济观察


我们首先要确认,居民储蓄存款是什么?

咱们国家的储蓄存款,特指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存款。这里面包含活期和定期存款。注意:很多朋友如果把银行的理财产品理解为储蓄,就出现了观念错误。理财产品为货币基金,是一种投资产生收益的行为,本身含有风险,收益具有不确定性,甚至有亏损风险。

那么,储蓄存款增长为负,这意味着什么?

1.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加速了存款分流。

大家的观念正在转变,随着以支付宝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在近几年飞速发展,并且这些基金产品,收益率普遍都比银行储蓄利率高,历史上也基本都如期按约兑付,加上口碑效应,造成了大量的群众去存以货币基金为基础的理财产品,也就造成了银行储蓄流向了这里。

以余额宝为例,以天弘基金为基础的余额宝,曾经一度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在2016年,单只基金的规模甚至超越了招商银行整个银行的定期和活期存储量的总和。

以上为支付宝余额宝的增长情况。

以上是招商银行的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总额。

不过,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增长,也逐步迎来了更深更广的金融监管。

还是以余额宝为例,从限存25万,到限存10万,到9点抢购,到利率下滑,到余额宝基金一分三,然后到了18年6月份的单日限售1万元,一系列的组合拳,直击要害,这次余额宝的规模终于缩小了。

不过,互联网金融从出现到发展到监管,不管怎样,群众已经形成了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习惯,未来如果监管放松,不排除互联网金融大规模爆发的可能。

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居民杠杆率大幅度上升。

在16年下半年和17年上半年,伴随着随着三四线城市房产去库存,存贷款利率持续走低等影响,房地产价格大幅攀升。那时,小编所在的廊坊地区,基本出现了每周每平涨价几百元,每月每平涨价上千元的房地产售价增幅。

储蓄利率的走低,让大量的存款,从现金走向了房产,加杠杆买房已经屡见不鲜。据证券时报统计的数据,2017年,居民贷款增加7.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3万亿元。

由于很多人“上车”,房产价格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

不过,这个现象,在17年下半年和18年上半年得到了扭转,18年上半年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持续的加息,中国未来也可能继续以加息为主,18年很可能变成一个紧缩年。

3.居民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转变。

从前文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中短期贷款增加了1.8万亿,这里面应该有很大部分用于居民的日常消费等行为。随着社保、商保等日益完善,各种短期贷款等金融业务的开展,人们更愿意去短期消费,这造成了存款的下降。

那么,居民存款利率下降,会对经济造成哪些影响?

1.贷款成本更高。

我们说,由于大家现在都更偏向存储互联网金融等理财产品。这让银行获取存款变得更难,银行想要拉存款,势必要提高存款利率,而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就在于存贷款利率的利差,存款成本提高了,反映到贷款利率也会相应的提高,也就是实体企业经营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贷款融资成本,才能制作出和以前类似的产品。

贷款成本提高,又转移到了商品售价上来,于是,许多竞争力不强的实体企业,在利率逐渐提高的过程中,由于消费者不接受高价产品而遭遇淘汰,这也是很多企业说现在经济不景气,生意不好做的原因。而能做出高价格产品还能被消费者接受的企业,才能继续存活下去,这是一个洗牌的过程。不过,我们消费者最终还是为利率的提高买了单。

2.无钱放贷,经济走向紧缩。

存款规模下滑,迫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压缩经营规模和信贷增长预期,减少放贷。也影响到银行利润,使银行融资的成本更高,增加了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

18年,伴随着美国加息,土耳其加息,印度加息,印尼加息,开始了全球加息之旅。

存款利率下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事,因为存款利率下降不是迅速下降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对经济造成的影响,也会十分深远。


王小雷


爷爷那一代没什么钱,父亲那一代人民币变得不值钱了,但是都开始攒钱了,结个婚,从开始的几万到现在的十几二十万乃至更多。再买个车,生活好的在城里或镇上买了房,几十年的存款瞬奸玩玩了!然后又开始了新一轮攒钱了。😂😂而且现在人们都知道开始理财了,每天都能看到老人的养老金投资被骗了,买金热里的“大妈们”等等,到了我这一代啊,工资平平,工资定期转入支付宝,家里也要求能养活自己就好,😂😂,但是我不能这样啊!等手里有点钱,开始投资或是创业吧!我自己的感觉就是创业后悔几年,不创业后悔一辈子。时代发展到这一步,有很多的新兴行业,老行业也更新换代了,不断在创新,总有一块在等着我进入呢!还能提供新的工作岗位。钱不存银行是不可能的,央妈不允许的,存一部分,更多的是投资理财吧!哈哈,今天周六还上班呢!问我工资多少,2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