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后果会如何?

“华容道上关羽义释曹操”的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50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个经典桥段还被改编成京剧剧目《华容道》。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后果会如何?


而实际上,在史书上是没有“关羽在华容道埋伏曹操”的记载。


罗贯中是根据下面这段记载,改编出来的:


《山阳公载记》:公(曹操)船舰为(刘)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在这段故事里提到:


曹操在赤壁吃了败仗之后,从华容道撤军,又因为天气的缘故,死了很多人,非常惨。


事后,曹操认为“刘备的计谋决断比较慢,如果能在华容道埋伏,肯定能消灭自己”,后来果然刘备派人去了华容道放火,一无所获。


由此可见,在史书(野史)记载上:


  1. 曹操确实是从华容道撤军。
  2. 曹操在华容道撤退时,刘备军并未提前抵达设伏。

既然在历史上,没有华容道上并没有关羽设伏的事,那么这个问题只能在《三国演义》的框架之下来思考了。


当时曹操被关羽拦住,曹操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可是曹操麾下众将不敢上,纷纷说:“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此时,程昱向曹操提议,请曹操出面向关羽求情,曹操只能听从。


(曹)操从其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

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情为重。”

云长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然已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危以奉报矣。今日之事,岂敢以私废公?”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三句话就让关羽勾起往事,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又看到曹军“惶惶,皆欲垂泪”

,于是关羽“一发心中不忍”,于是宣布让路放走曹操。


在罗贯中笔下,关羽也在当时便有了悔意,于是在曹军身后大喝一声,曹军将士下马哭拜致谢,关羽的心又软了下来。


最后,张辽也从身后赶来,关羽和张辽有交情,于是又动了“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后果会如何?


罗贯中做诗评价: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在《三国演义》的故事框架中,罗贯中并没有改变历史走向:让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战死。


他设计“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着重刻画了“关羽义薄云天”,“诸葛亮神机妙算”等人物形象,仅此而已。


如果罗贯中让关羽在华容道杀了曹操,这后面的故事就没法编下去了。


当然罗贯中不这么写,不代表后人不会这么写,在民国时,文人周大荒就写过《反三国志演义》,在这本书里,赵云、马超天下无敌,一路高歌猛进,把曹操、司马懿等一干魏国文臣武将打得一败涂地,最终刘备一统天下。


所以说,这种事,自己开心就好。


如果关羽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后果会如何?

【周大荒《反三国志演义》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