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前段時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捐贈給湖北高校一批抗疫物資,紙箱上寫了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短短八個字,把無私的幫助、一衣帶水的情誼、命運共同體的關切,全都體面地傳達了出來。這句優美的祝福不僅感動了網友,也引發了深思:

我們的語言底蘊明明這麼深厚,為什麼反而越來越不會表達了呢?高興只會“哈哈哈”,難過只會“嚶嚶嚶”。面對日落美景,古人可以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而你只會邊拍照邊說“臥槽666”。

2019年3月,《中國青年報》就“語言表達是否越來越貧乏”這一話題,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76.5%的受訪者覺得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貧乏了。至於語言貧乏的具體表現,被提到最多的是:基本不會說詩句(61.9%),基本不會使用複雜的修辭手法(57.6%)。

為什麼我們的語言越來越貧瘠化

1、生活節奏快、情感閾值高

《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有70.9%的受訪者認為,語言變得貧乏是因為網絡時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簡潔的表達,65.4%的受訪者則歸因於同質化表達、全民複製的網絡氛圍。

這樣的調查結果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一方面,以前的世界信息匱乏,現在的網絡則是信息過載,我們每天都無時無刻地在網上瘋狂地刷各種消息,而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是碎片化的,註定無法認真看每一則消息,更無法靜下來心來,抽出整塊時間參與到網絡討論中。

因此,簡單好懂的縮略詞成了大家表達態度的首選。給力、666、不明覺厲、人艱不拆……這些互聯網新詞,用最少的字數表達了最多的意思,當你在邊擠地鐵邊刷手機時,順手就能輸入,效率要比想出一句應景的古詩詞高多了。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另一方面,現代人的情感閾值明顯變高了。情感閥值指一個人所能承受的情感濃度(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極限。以前是“車馬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現在跟初戀結婚倒成了稀罕事。

網絡世界也是一樣,當永遠刷不完的信息流撲面而來時,只有新奇、刺激、爆笑的內容才能搶佔注意力,人們的情感閾值越來越高。

不知大家注意過沒,大部分網絡流行語都是形容詞,“我太難了”、“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當我們頻繁使用這些極度情緒化的高濃縮詞句,那些平實的、耐心的表達,就漸漸被拋棄了。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2、群體效應導致網絡語言簡單化、趨同化

法國知名學者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提出:人一旦形成群體,整個群體的智力就會下降,思維就會顯示出非理性、簡單化、缺乏常識和邏輯等一些特徵,甚至看起來像個傻瓜。

古斯塔夫·勒龐針對群體智力的下降說:

群體只樂於接受簡單明瞭的號召和主張,不關心論證和論述,不進行分析和判斷。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簡單主張,越容易得到群體的擁護支持。


因為整體的智力下降,所以群體特別易於被暗示所誤導,相信並傳播荒誕不經的謠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

群體智力降低,必然導致語言表達簡單化、趨同化,甚至越來越低幼化。

比如這張圖,乍一看感覺是牛和熊在水裡嬉戲,只要有一個人轉發並配上“好有愛”之類的文案,就會有很多人跟風轉發,“太暖了吧”、“親親抱抱舉高高”、“糟糕,是心動的感覺”這些流行語魚貫而出,讓人感覺找到了共鳴。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而事實上,在自然狀態下,北極熊怎麼會和牛一起在水裡嬉戲呢?這是動物園給熊拋喂牛頭,而這張圖不符合人類對上述群體情感的想象,不會被傳播和評論。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3、對社交貨幣的積攢欲

社交貨幣源自社交媒體中經濟學(Social Economy)的概念,它是用來衡量用戶分享品牌相關內容的傾向性問題。放到人際交往中,社交貨幣換句話說就是談資。那些能夠讓他人羨慕、嫉妒、甚至覺得你是自己人的內容,都是社交貨幣。

用專業技能來當談資,成本太高了,而網絡流行語,則是積攢社交貨幣最簡單的方法。看網上流行什麼新詞,你就立馬用上。習慣了用這些詞的人便會接納你,還沒趕上潮流的人會向你看齊,這就像是對暗號找同志,網絡流行語就是社交中的暗號。

語言貧瘠化的危害

有人覺得在網絡上發言,只要簡單好玩能看懂就行,沒必要顯擺自己有文化。但我認為語言貧瘠化的現象十分危險,長久下去,不僅是背不出詩、沒格調的問題,還有很多別的壞處。

1、溝通表達能力變差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推敲”的典故。

一天,苦吟詩人賈島想到了一首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覺得“敲”不合適,想用“推”字,反覆思考仍無定論,便一直吟誦,伸出手來做著推和敲的動作。

碰巧遇上韓愈出巡,賈島向他詳細解釋了自己的疑問。韓愈思考了好一會說:“用‘敲’字好,在萬物入睡、沉靜得沒有一點聲息的時候,敲門聲更是顯得夜深人靜。”賈島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議,這便有了名詩《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詩人為了一個動詞琢磨這麼久,可見其對作詩的認真。而當網絡流行語侵蝕日常生活時,它讓語言變得貧瘠、失去了真誠度。

有了那些搞笑、簡短的流行詞,我們便不會再費腦筋去想如何溝通,我們和親友的對話是脫口而出的、程式化的。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去看電影,出來想交流一下,結果發現不知道如何形容這部電影的差,除了“垃圾”之外就無話可說了。

著名作家賈平凹在《當代》寫作課裡這樣說:

有人說話有意思,有人說話沒意思,這便是你說的話能否表達你要說的內容,能否表達得生動,能否表達得好聽。即準確性、形象性、音樂性。

語言的貧瘠加強了我們的惰性,讓我們在進行溝通表達時忍不住走捷徑,不經思考就照搬流行詞,弱化了溝通的真誠度、表達的精準度。美好的東西,你不知道如何分享給別人;工作上的進展,你不知道如何準確和上級同步。

2、思想越來越貧乏、失去獨立思考能力

有種學術觀點叫做“沃爾夫假說”,這種觀點認為:語言會影響人的思維,說不同語言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樣的。

比如,英語中的色彩詞彙有11種,而在漢語裡竟然有98個色彩詞彙,這麼細緻的劃分,足以說明古人對於顏色的敏感,在遣詞造句、表達情感時,意境多元、情緒顆粒度細,思考的範圍也就越廣。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的作品《1984》中,專制政權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推行了一種全新的語言——”新話“,取消了大量的詞彙和用法。比如justice(正義)被取消了,free只能用來表示免費,不能表示自由。

在書中”新話“的發明者看來,思想是依附在語言上的,如果語言失去了自由,人們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們放任語言的貧瘠化,持續依賴網絡流行語,那我們的表達就會被框在那些限定的詞彙裡,用簡單粗暴的流行語來代表你的想法,甚至連吵架都說老掉牙的話,罵不贏別人。

每天都在隨手”雙擊666“的你,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了:別人認為值得關注、點讚的事情,你到底是無腦跟風,還是發自內心地認同?

3、感官鈍化,對生活失去感受力,幸福感降低

如果你仔細觀察肥胖的人,會發現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吃飯口味太重的毛病,對油鹽醬醋等調味品的需求,比瘦子多很多。本味就很甜的食物,他們還要放很多糖;本身油脂就不少的,他們還要再加油炒。他們攝入了比自身需求高很多的熱量,因此越來越胖。

加拿大著名發展心理學者、神經科學家馬克·劉易斯博士在《瘋狂成癮者》一書中說:

生活中能給我們帶來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常常會讓我們的理智投降。

像高熱量甜食等感官刺激,會迅速讓你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讓我們在短時間內感到極度的開心,而這又反過來讓你不停地重複這些事情,你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等到停下來時,沒有密集高度的精神刺激,你會感到巨大的空虛。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美國作家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

我們的文化成為充滿感官刺激、慾望和無規則遊戲的庸俗文化。

語言也是這樣,那些簡單粗暴、感情濃烈的網絡流行詞就是調料,偶爾調劑一下生活還行,用太多就喧賓奪主了。

漸漸地,你會對平實的語言失去耐心,忽略生活細節裡的小美好,對創作、人文關懷、審美等長遠來看非常重要、但需要長期培養的能力視而不見,最終感受力越來越差,人也越來越鈍。

那麼,我們該如何避免語言的貧瘠化呢?分享3個小方法給你,希望有用。

如何避免語言貧瘠

1、堅持寫日記,真誠面對自己

如果在社交網絡讓你覺得有負擔,那就學會寫日記。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心理學上的“4步情緒轉化訓練“:接受情緒、識別情緒、找出情緒的引發事件和背後的想法、找出想法背後的不合理信念並站在客觀的角度進行分析。

這是心理學上用來平復情緒、獲得平靜的方法,我們可以靈活運用到寫日記中:

a、如實記錄下來每天發生的事情

b、對每種情緒進行識別,比如憤怒、傷心

c、對每件記錄進行評論,寫下你的看法

d、試著轉換角度,站在客觀立場上看待並分析你經歷的事件

舉個例子,今天你跟老婆吵架了,非常生氣。

如果你在日記裡只寫了一句“今天和老婆吵架,氣得腦殼疼”,日後回看,你只會記得生氣這個情緒,回想不起更多細節,表達不出更多情感,對夫妻感情也沒有好處。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如果你按照上文介紹的4步訓練來寫日記,比如這樣:

【事件】今天加班很晚,但客戶還是駁回了我的方案。下班到家已經10點半,特別累, 沒洗澡沒脫衣服就上了床。老婆衝過來扯開被子,大聲教訓我,說不洗澡別想上床。我也怒了,叫她聲音小點,別讓孩子聽見了。下床準備洗澡時,我很難過,她也太不體恤我了。洗完我就上床了,一句話都沒和她說。

【情緒】失落,心累,憤怒,委屈,慪氣

【我的評論】這客戶太難搞了,不滿意就早說啊,折騰那麼晚幹嘛!我工作那麼辛苦,稍微躺個10分鐘再起來洗澡不行嗎?以前多麼溫柔體貼的一個人,現在怎麼動不動就大吼,像只母老虎。

【轉換角度】客戶也不容易,他也只是個打工的,也被領導為難。不洗澡確實有點臭,老婆還有潔癖。但是她的態度確實太粗暴了,這一點很不對。不過,也可能是她工作不順,把氣往我身上撒,我應該順嘴關心一下她,說不定能轉移她的怒火,讓我在床上多躺一會呢?或者,下次累了就在客廳坐一會兒,聽她嘮嘮嗑,也算休息了。

按照這樣的步驟去寫日記,你會逼自己儘可能詳細地描述每天的經歷,而網絡流行詞滿足不了這樣的記錄密度,你會不自覺地寫出很多真情實感,漸漸地,語言表達就變得豐富了,分析表達能力也變強了。

2、提升邏輯能力

上文說到,語言的貧瘠會讓人失去獨立思考能力,不會溝通表達,那麼在生活中就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這裡介紹世界著名諮詢公司高管芭芭拉·明託的金字塔原理。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金字塔原理是一種重點突出、邏輯清晰、主次分明的邏輯思路、表達方式和規範動作。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夠幫助人們關注、挖掘受眾的意圖、關注點,想好內容說什麼、怎麼說。

金字塔有很多搭建方法, 建議初學者先用自上而下法。步驟:

a、提出主題思想

b、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

c、回答該疑問

比如,你想跟人事要一個招聘名額,可以這樣搭建金字塔:

【主題】我們需要招一個人

【人事的主要疑問】為什麼要招人?

【回答】此人是領導崗;優勝劣汰,取代不合格的原人選;開拓新的業務線,增加營收

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能夠提升你的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你更好地溝通表達,思路釐清了,語言也就順暢了。

3、多讀書、多積累

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語言貧瘠化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多讀書、多積累。有人要說了:現在生活節奏那麼快,哪有時間讀書?就算讀過也很快就忘了,應用不到生活上!

這裡介紹幾個很好用的讀書法,我親測有效,希望能夠幫到你。

(1)提要鉤玄法

唐代大學問家韓愈在《進學解》中寫到:

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後人將他的話概括為“提要鉤玄”讀書法。

首先要將書分門別類,然後按其性質類型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讀書法。

記事性質的歷史書籍,閱讀時必須提出綱要,按照時間線、發展線提綱挈領地理解一番;理論方面的書籍,閱讀時則要注意探取其深奧的觀點,學會歸納總結。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2)主題閱讀法

美國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範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介紹了主題閱讀法。

激動時只會喊“臥槽”?詞窮是病,3個方法幫你治好

顧名思義,先找到你感興趣主題,再按圖索驥去找書。比如你最近對民國史看興趣,先列出你想了解的幾個問題:民國人民的生活是怎樣的?民國發生了哪些改變歷史進程的重要事件?民國的文化發展有什麼特點及重要作品?

列出你所有的問題之後,再去找相關書籍,這時要巧用豆瓣等第三方評價工具來幫助你進行篩選。帶著問題一本一本去讀,由於目標明確,你看完了一定不會忘。如果還有意料之外的收穫,你感受的快樂是加倍的,讀書的興趣也就更濃厚了。

(3)費曼學習法

理查德·費曼美國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他的學習法被坊間認為是”最強學習法“,簡單來說就是:帶著輸出的目的去輸入。學到東西以後,把別人也教會,這樣才能說明你是真正地掌握了精髓。

費曼學習法有很多版本,大體都差不多,這裡分享一個3步版本:

a、明確目標。這和上文的主題閱讀法是一樣的,先想好你想要什麼。

b、以教促學。學完之後,隨便找個人,說給他聽,把他說懂。

c、總結提煉。自己學會、並教他人學會以後,再把知識點進行總結提煉。

把費曼學習法應用到讀書上,也是一樣的道理。不管你讀了什麼書,讀完之後找個沒讀過的人,講給他聽,如果他能理解,並且還能複述出來,說明你真的讀到心裡去了,作者的知識成了你自己的。

文章寫到這裡就差不多了,希望看到這裡的你,下次在社交網絡上表達想法時,不要只會說“臥槽”了。多讀書、多積累,讓語言不再貧瘠化,不用再靠轉發別人的金句來尋找共鳴,你自己就能表達出豐富的內心所想,並以此自渡、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