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水稻的恶苗病与稻瘟病如何区别?

手机用户94123791138


水稻的恶苗病和稻瘟病如何区别?水稻的恶苗病和稻瘟病,在发病的症状上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水稻的恶苗病。水稻的恶苗病又叫徒长病。是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特别是杂交水稻发病比较严重。发病后水稻徒长,严重的枯死,植株一般不能抽穗。发病迟的虽然能抽穗,可是结实率差,瘪粒秕谷多,产量下降,损失可达40~50%。从苗期至抽穗期均可以发生。带病稻种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然发芽,却不久蔫萎枯死。染病轻的稻种生长的幼苗比健壮幼苗要纤细,通常高出正常苗的三分之一,现淡黄绿色,叶片和叶鞘比正常株狭窄,根系发育不良,根毛少。大部分秧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长出淡红色或者白色粉状物质,就是分生孢子。移栽后10~30天发病,分蘖少,或者不分蘖,节间伸长,节部弯曲,呈淡褐色,节上生长许多倒生须根。发病的稻株,一般在抽穗前死亡,轻微的不能完全抽穗,或者剑叶叶枯,提前抽穗,穗小不能结实,或者白穗。在死亡时叶鞘和茎杆上产生淡红色或白色粉状物。水稻粒变成褐色或在颖壳合缝上长出淡红色霉层。


水稻的稻瘟病。从水稻苗期至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病,根据发病时期和部位分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其中叶瘟和穗颈瘟对水稻产量影响非常大。①苗瘟,发生在秧苗三叶期前,带菌种子可使幼芽变褐弯曲,不能正常生长,逐渐枯死。秧苗典型症状是初为水渍状斑点,后期病苗基本变成黑褐色,随后变成黄褐色枯死。②叶瘟发生在三叶期到移栽后叶片上,一般在插秧后到拔节期盛发。叶瘟病斑随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和天气条件不同而异,通常分为普通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种类。③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分别发生在植株的茎节、穗颈、谷粒上。茎节上病斑成褐色,病斑围观茎发生扩展后,茎节失水溢缩,容易折断,形成白穗或者子粒不饱满。稻颈上的病斑,开始为褐色小斑点,扩大后变成深褐色,发病早且重,出现白穗,病害轻的会出现秕谷。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病斑成椭圆形,叶间灰白色,造成暗灰色或灰白色秕谷。


总之,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相同点都是真菌性病害,在病理、病症、病源和发病原因上都有不同的性质特点,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鄂东三农


水稻就是我们日用的主食--大米的原型了。水稻结出来的子实就是稻谷,稻谷通过各种工序脱去谷壳就变成糙米,糙米碾去米糠的那一层就得到了我们吃的大米。提到水稻就要先来感谢下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米饭很好吃,但是种植水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珍惜粮食,拒绝浪费。水稻在种植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病害?水稻的恶苗病与稻瘟病如何区别?该如何预防和治理呢?

一、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的病害

种植水稻,农户最怕的莫过于在种植水稻过程中,水稻遇到病害导致粮食的大量减产。种植水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病害有三种,分别是::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水稻的其他病害还有:恶苗病、稻曲病、霜霉病、水稻叶尖枯病、胡麻斑病、云形病等。

二、如何区别水稻的恶苗病与稻瘟病?

1、恶苗病:

水稻的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从水稻的苗期到收割期都有可能发生,产生这种危害的主要是由种子带菌和病稻草引起的,带菌的种子往往在苗期就不能存活,即使存活萌芽也很快就会出现死亡。有病的种子往往比较瘦弱和纤长,颜色呈现黄绿色,根系表现出营养不良,根苗稀少,茎上会出现暗褐色的斑纹。孕穗期穗形短小和籽粒不实,摸起来整个都是空空的,穗里面没有东西。在潮湿的天气中会发现病株会长淡红色和白色的霉状物,闻起来有一股很重的霉味。

2、稻瘟病:

整个生育期都有发生稻瘟病的可能,可以说是最严重的一种病害,发病的部位不受限制,叶、杆、穗都可能发病,所以就有苗瘟、叶瘟、穗颈瘟、谷粒瘟之说。发生稻瘟病前期有褐色的病斑产生(形状有椭圆形或者不规则形),育穗会变成一半白色一半是绿色的谷穗,严重的话就会出现整株的水稻枯死,像烧焦了一样。

三、怎么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

1、预防恶苗病:

①、加强栽培过程中的管理,减少种子培育过程中受伤,催芽过程不宜太长,拔根的时候注意避免根部的损伤。

②、选择种子的时候,注意选择不要带有病菌的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选择的田地也要注意不要有病菌,发现带有病菌的种子要及时拔除,以防污染其他没有病菌的种子。

2、预防稻瘟病:

①、选用的种子最好是品质优、抗病强、多品种种植,种子不要过于单一。

②、种植的密度不要过大,保持稻田的通透性和通光性,注意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收割后注意晒田。

③、头一年带有病菌的水稻要及时处理,以免越冬后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者菌丝体的形式随风飞扬,吹响正常的水稻,感染了健康的水稻。


乡村米粒


水稻的恶苗病和稻瘟病,因发病时外观差异明显,所以还是很好区分的哦。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恶苗病和稻瘟病的症状,发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一、水稻恶苗病

  • 症状。

大部分农户叫它为徒长病,苗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病苗细长,叶色淡绿,比健康的苗要高一些,病株节间伸长,茎秆逐渐变褐、腐烂,其内有白色蜘蛛丝状菌丝。病株一般不抽穗,有部分抽穗后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为褐色,不结实。

  • 原因。

1.跟种子浸种时的消毒处理有很大关系。

2.田间温度在30-35℃时,最常发生。如果在秧苗栽插过深、拔秧后过夜都有利于病菌侵染。(不插过夜秧这点也尤为重要,这是农民所熟知的常识问题。)


  •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无病种子,不在病田及附近田块留种。

2.种子处理。

抗菌剂浸种:10%401抗菌剂、80%402抗菌剂,浸种2-3天后直接催芽。

温汤浸种:52-55℃温水浸种30分钟,灭菌效果比较好。(阿华的爸爸就是用这种方法浸种)

药剂浸种:50%福美双、50%多菌灵、25%咪鲜胺2000倍液浸种72小时。

3.清除菌源,及时拔除病株,减少再侵染。

4.处理病稻草,不用病稻草作为催芽时覆盖物和捆秧把。

二、水稻稻瘟病

  • 症状。

稻瘟病,农户也称它稻热病、火烧瘟。主要受害地点为叶片、茎秆、穗部。通常农户提到的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其实都属于稻瘟病。


  • 原因。

1.上年收割时带病菌的谷粒、病稻草过冬后,次年借助风雨传播到稻株上,慢慢向邻近稻株侵入。

2.带菌的种子可引起苗瘟。

3.温度在25-28℃,湿度在90%以上,有雨、雾、露存在的条件下容易发生。

  •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田留种,处理病稻草,消灭菌源;按水稻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

2.药剂防治。叶瘟防治2-3次,着重在抽穗期防治,特别是孕穗期和齐穗期是防治的关键时刻。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富士1号可湿性粉剂、40%稻瘟净乳油、40%克瘟散乳油等进行防治。

以上是阿华总结的水稻恶苗病和稻瘟病的相关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对您有帮助,也欢迎大家留下宝贵的意见。


阿华记农


水稻的恶苗病和稻瘟病是两种不同的病害,发病机理和发病表现也有很大的区别,还是很好区分的。

恶苗病,是水稻种子携带的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的表现为育秧期间部分秧苗植株较高,超过正常植株的三分之一。植株细长、叶色较淡、叶片较正常秧苗窄且长,俗称“公稻子”;这样的秧苗移栽到本田之后,一般都会在抽穗之前死亡,也有少量的能够抽穗但是基本不会结实。“公稻子”在移栽之后,高度还是要超过正常秧苗许多,非常的突出。抽穗之前死亡大多是在茎基上部出现溃烂的情况而死亡。对于恶苗病的防治主要是在浸种催芽之前使用种衣剂包衣或者浸种催芽期间使用添加了浸种药剂的浸种水浸泡,对恶苗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好。

稻瘟病,号称水稻的“不死癌症”,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有着严重的影响,发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绝产。在南方,稻瘟病全期都可发生,苗瘟、叶瘟、穗颈瘟、枝梗瘟,发病种类还是比较多的;在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种类相对少一点,少了个苗瘟。对于稻瘟病的发生原因来说也是比较多样化的,比如说种子携带病菌、长期深水淹灌、品种抗病性差、防病不到位、氮肥施用过量、阶段性高温以及大风引起的叶片伤口等都有可能造成稻瘟病的发生。

至于说如何防治稻瘟病,要多方面配合。比如说合理施用氮肥,在生育节点期进行药剂防治,晒田,清理田地周围的杂草、选择抗病品种以及焚烧秸秆等,都是防治稻瘟病的一些措施。但是,防治稻瘟病不能只专一项,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