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 日本人很喜欢 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起源于北齐,盛于唐代。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舞者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东传日本,现今属日本雅乐。

日本人很喜欢 兰陵王入阵曲

1986年,河北省邯郸市兰陵王墓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使其重归故里。1992年9月6日,也就是该曲问世1428年后,在邯郸市马忠理组织下,日本奈良大学教授笠置侃一等人率领的雅乐团在磁县兰陵王墓前供奉演出了此曲。兰陵王高肃,字长恭,又称高长恭、高孝瓘,是北齐末期文武双全的名将。他短暂的一生,忠以事上,和以待下,屡建战功,为时人称之。因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先后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大将军、大司马、尚书令等职。

日本人很喜欢 兰陵王入阵曲

因貌俊美,为阵前震慑敌人,做凶恶面具戴之,战无不胜。因战功显赫,声威日显,其堂弟高纬继皇位后,忌恨其功高威武,受人爱戴,恐皇位被夺,于公元573年,帝赐鸩而死,574年葬“邺西北一十五里”。575年高肃的五弟安德王高延宗为其立了墓碑,即今存的北齐兰陵王碑。

到隋朝时期,被列入宫廷曲目。中唐时期,渐渐娱乐化,失去武乐色彩,成为“软舞”。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声”,下诏禁演,以后国内渐渐失传。初唐时的《秦王破阵曲》即根据《兰陵王入阵曲》改编(并扩容成120人的群舞)。

日本人很喜欢 兰陵王入阵曲

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称之《兰陵王慢》,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用越调演唱时,分三段,二十四拍,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还有“遗声”可寻。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则分前后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已经“殊非旧曲”了。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兰陵王入阵曲》等传入日本。公元749年,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此舞在日本民间流传更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