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MiSS文


如果反过来问,赵国没有接收上党,秦国会不会攻打赵国,而发动长平之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既然秦国横竖都会攻打赵国,赵国为什么不能接收上党地区?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地区,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以赵国的立场来说,不接收上党地区,似乎对赵国局势更加有利,因为接收了上党地区,过早的让赵国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消耗了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在赵国在东方六国的合纵中,失去了支持。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已经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与秦国单独抗衡,都是无法取胜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战胜秦国,东方六国必须联合,除此之外,没有希望战胜秦国。



秦国在战国晚期的统一战争中,除了表面的战争外,私下中各国还在进行激烈的合纵连横的政治手段,秦国的战略是:远交近攻。韩、赵、魏、楚四国都与秦国交界,首当其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地区(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韩国守不住上党郡,因此想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向秦国割地求和。



但是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命令,暗中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希望利用赵国的力量来抗衡秦国,保存上党郡。

冯亭献城的目的是不愿意投靠秦国,而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来牵制秦国,是从自已的立志出发的,并不是从赵国利益考虑的,也不是从韩国利益考虑的,对于是否接收上党郡,其实赵国内部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大多数人是同意接收的,只有平阳君赵豹是反对。



接收城池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七座城池,这简直是天下掉下的馅饼,但是赵国人显然没有算清楚一笔政治帐。

秦国日益强大,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单独与秦国抗衡,是不可能成功的,赵国接收了上党郡,等于让自已成为出头鸟,接下来就会面对秦国的疯狂报复,赵国本来也与秦国交界,赵国此举是将秦国东进的路线引到自已的家门口。



而且赵国此举在政治上得不偿失,上党郡原本是韩国领土,如何处理上党郡是韩国的事情,现在赵国接收了上党,收留赵国上党郡守冯亭,明显得罪了韩国,另外赵国接收上党,等于是侵吞他国领土,旁边的魏国和楚国也会不满意,在政治上陷入孤立,所以长平之战时,没有一个国家来支援赵国。

长平之战的本质是秦、赵两国争夺韩国的领土,是一场争霸战,所以其它几国没有支援赵国,而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不同,那是赵国生死存亡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赵国灭亡,韩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都会感到唇亡齿寒,所以邯郸保卫战,魏国、楚国都来救援赵国。



赵国接收上党郡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一是军事上与秦国针锋相对,二是政治上陷入孤立,但却没有因为接收上党享受一丝好处,紧接着就发生了长平之战,秦国还是抢去了上党,赵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郡,那么秦国就会占领上党郡,但不会针对赵国,上党是一块高地,与韩、赵、魏三国交界,秦国一旦占了上党郡,就会对韩、赵、魏三国形成切实威胁,韩、赵、魏三国就有可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形成同盟,共同抵抗秦国,那么赵国就不会像接收上党郡之后与秦国直接冲突,也不会引起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为受损。



虽然赵国是否接收上党郡,都不会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但是对于赵国来说,不接收上党郡显然要比接收上党郡好处多得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分析,赵国不接收上党郡,才是正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