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站著吃飯、吃完就幹”長沙霞凝“老師傅”袁夢飛援建雷神山的9個晝夜

文 | 金鷹報·新湖南社區頻道見習記者 李禎媛

“參與援建雷神山醫院的這段經歷,可能是我這輩子最有意義的事情。”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街道霞凝社區新塘下組的居民袁夢飛回憶起武漢之行,眼角微微泛起了淚光,即使戴著口罩,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湧起的情緒。

1月25日決定開工,2月5日主體完成。雷神山醫院作為“基建狂魔”的又一建設奇蹟,背後是許許多多像袁夢飛這樣默默付出的建設者流下汗水,創造了新的“中國速度”。

“我想都沒想,立刻就報名了”

1974年出生的袁夢飛,18歲便開始從事水電安裝工作,是一個有著28年豐富經驗的老師傅。2月2日,袁夢飛正在瀏陽岳母娘老家休假。本想著和家人過完元宵節後回長沙的他,晚上9時,忽然接到微信群裡中建五局工作人員發出的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建設通知,頓時精神一振。一時間,群裡工友們沸騰了,“我要參加”“時刻準備著”“隨時聽候調令”等消息不停跳出。

“站著吃飯、吃完就幹”長沙霞凝“老師傅”袁夢飛援建雷神山的9個晝夜

袁夢飛(第一排左三)參與援建武漢雷神山出征儀式。

“我想都沒想,立刻就報名了。2月3日一大早,我趕回長沙收拾行李,辦理手續,和我同一批去參加援建的工友共有26人,下午我們便匆忙出發。”拿著支援雷神山醫院建設的“電子通行證”,袁夢飛駕車一路疾馳,經過近5小時的車程,到達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晚上8時我們到達工地,過了一道道安檢後,登記完就直接開始幹活了,當天晚上工作到次日凌晨,回到宿舍大家已經累癱了。”袁夢飛告訴記者,他到工地的時候,現場燈火通明,天空中有許多無人機在航拍,裝卸水管、地板、鋼板等援建物資的車輛絡繹不絕,數百臺挖掘機、推土機、攪拌機同時工作,上千名工人戴著口罩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有的在澆築混凝土,有的在安裝消防設施……壯觀熱鬧的建設場面讓他激動不已,只想快點加入隊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站著吃飯、吃完就幹”長沙霞凝“老師傅”袁夢飛援建雷神山的9個晝夜

“爭分奪秒,站著吃飯,吃完就幹”

因為宿舍距離工地還有7公里,袁夢飛和工友們每天6時起床,大巴車7時準時接他們去工地。為了趕工期、趕進度,中午大家匆匆吃過盒飯,沒有人休息,便開始繼續忙碌,整個工地24小時不間斷緊急施工,有事大家就做,沒有一句怨言。

衛生間、淋浴房、洗漱池、插座、日光燈……一切與水電相關的工作,都需要袁夢飛和工友們去做,“每間病房都要通電裝開關,各類管線從無到有,走廊裡連接每個房間的線路密密麻麻,要把線路全部理清,沒有耐心和細心是辦不好的。”袁夢飛介紹,其他工種每完成一間房間的主體,水電便接力上場。“我們四個人一組分工協作,同時進行安裝。一般1至2小時可以完成一間,1至2天就能完成一棟樓室內水電線路和插座的安裝。我們一行26個人之前都互相不認識,但是一有什麼需求,吼一聲大家都會互相幫忙,真的非常團結。”

剛到工地的前兩天,由於連軸轉,袁夢飛累得腰痠背疼,手上腳上都磨出了血泡。“我們也沒有具體上班和下班的時間,平均每天工作20個小時,睡4個小時。有時候太困了坐在地上睡著了,還有人站著吃盒飯就打起了盹兒。”有幾天,武漢天天下著溼冷的小雨,伴隨著刺骨的寒風,袁夢飛渾身時常都是溼的,腳上的鞋滿是泥濘,鞋子裡面可以倒出水,可即便是如此,他也沒有叫苦叫累,依然加班加點。

“元宵節的時候,食堂工作人員給我們每人都盛了一碗元宵,那個時候是我最想家的時刻,我怕家裡老人擔心,一直瞞著沒有告訴他們,只有每天給老婆打電話報平安。心裡多少有些酸楚,很想和家人溫馨團聚。但是隻要一想到還有病人等著用病房,我就覺得自己的辛苦很值得。”袁夢飛說。

由於配合默契,施工速度快、質量高,袁夢飛和工友們一共完成了5棟樓,上百間房的水電線路安裝,並將原本工期提前了整整3天,圓滿地完成了援建任務。當在電視上看到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看著患者陸續入住自己參與援建的病區時,袁夢飛心中充滿了自豪。

“站著吃飯、吃完就幹”長沙霞凝“老師傅”袁夢飛援建雷神山的9個晝夜

袁夢飛參與安裝的病房。

2月12日晚,拿著中建五局雷神山醫院現場指揮部的退場證明,袁夢飛回到長沙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在長沙市建築工程學院集中隔離點內,像袁夢飛這樣的援建工人一共有400多名。這對於援建期間每天只能休息4個小時的他們來說,算得上是最輕鬆的休息了。

袁夢飛也受到了高規格的禮遇,中建五局為他提供了足夠的生活用品,安排專人每日對樓層消毒,測量體溫,監測健康狀況,並把一日三餐送到各房間門口,還有醫務人員全天值守。突然閒下來,好好補瞌睡,袁夢飛還有點不習慣,他在朋友圈開玩笑:從房間門到走廊左邊的盡頭是25步,到走廊右邊的盡頭是45步,我已經走了N遍了,這不會錯。“我是個停不下來的人,戰‘疫’還在繼續,當時看新聞得知武漢在建設方艙醫院,我們第一時間又向組織申請援建,但是因為還在隔離期間,所以上級沒有允許。如果有機會,我還可以繼續參戰。”袁夢飛說。

隔離期間,袁夢飛與工友們領到了一批援建補貼,但是他們26個人卻想著如何把錢捐出去。“大家都在為抗擊疫情作貢獻,我們也想為國家分憂解難!”

“離家23天,最想老婆做的飯菜”

“老袁,歡迎回家!你為武漢貢獻了力量,是我們社區的驕傲。”2月27日上午10時,霞凝社區霞凝小區門口,在眾人滿懷期待的等待中,隔離完畢的袁夢飛終於出現。他頂著許久未修剪的頭髮,穿著長時間未換洗的衣服,些許疲憊的眼眸裡,是看見妻子的歡喜,是回到家鄉的安心。當他按照相關規定進行登記、體溫檢測、全身消毒後,霞凝社區謝棟書記為他戴上紅花、遞上了慰問金。看到妻子,袁夢飛開心地說:“23天不見,最想念的就是你做的飯菜。”

迴歸正常生活的袁夢飛,第一件事就是剪了個帥氣的髮型,將自己兩鬢的頭髮剃光,中間用黃色皮筋紮起一個小辮子。“他是個很潮流的人,打扮時尚,心態也年輕得很,我不懂的新事物都要找他學習!”妻子笑著說。

“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是會選擇去武漢。”平日裡,袁夢飛只是一名盡職盡責的普通人,喜歡唱歌、釣魚;疫情之下,他衝鋒在前,是迎難而上的平凡“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