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太行之子賈又福:正大氣象 山水精神

在中國,歷來能畫畫的人皆很多,而能畫得好的人又很少。明代畫家見於記載的有兩千多人,未見記載的又不知有多少?但真正進入繪畫史的也不過十幾個人而已。現在的中國,畫畫的人太多,畫得好的人又太少。能進入畫史的畫家又更少了。

太行之子賈又福:正大氣象 山水精神

大化流行

什麼樣畫家能進入畫史呢?應該有一個標準。大約必須符合以下四條:一、功力;二、獨創;三、審美;四、社會影響。

四條都具備者,是十分少的。中國現在大約有幾百萬人畫畫,有功力者有幾人?有獨創性的又復有幾人?我幾十年前給“畫家”下的定義是:風格的成熟,方可稱為畫家。沒有個人風格,或風格不成熟者,皆不可稱為畫家。如是看來,中國幾百萬畫畫的人皆自稱畫家、著名畫家、大師、泰斗者,實則真正能稱為畫家者不過幾個人而已。那幾百萬“畫家、大師、泰斗”只能稱為繪畫愛好者(這已十分寬大了)。

賈又福的畫是符合以上四條的。尤其是“獨創性”方面,他的畫不用見落款便可一眼看出是他的畫。風格獨特,前無古人。有功力的畫家已很難見到,但縱有功力,你的畫是古人畫,他人畫,沒有自己的獨創,亦不足稱畫家。當然,功力十分深厚者,也就必然有個人風格。凡稱藝術家者,必能獨創,否則,何足稱家?

太行之子賈又福:正大氣象 山水精神

道通天地思入風雲

有獨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也就自有特殊的審美性。賈又福畫的太行山,其雄偉的氣勢,渾厚的筆墨,夕照之金光,完全不同於傳統的表現形式,給人的審美感也是獨特的。當然,用墨汁潑一下,或用顏色灑一灑,甚至用自行車在宣紙上軋一下,也有一點獨創性,但其他三條就沒有了。所以,那些荒誕的形式是不足論的。

至於社會影響,賈又福的新山水畫,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就為很多人所效法,更引起國際上很多研究家和收藏家的廣泛關注。其社會影響不但廣泛,而且深沉。

符合以上四條的,便必然能進入藝術史,不符合以上四條的,無論你怎樣吹噓,也進不了藝術史。

以山水畫的主流而論,黃賓虹之後有傅抱石,傅抱石之後有李可染,李可染之後,也就是賈又福。當然,其他畫家也有一些,如有的畫有點情趣,有的畫頗簡淡等等,宜作另論。而賈又福的畫是有正大氣象的。

太行之子賈又福:正大氣象 山水精神

無聲的呼喚

李可染的山水畫主要是灕江、黃山,都是南方山水。而賈又福畫的是太行山,是北方山水。畫北方山水,宋以後鮮有大家。專畫太行山的,唐末五代有荊浩,我在《中國山水畫史》上稱荊浩為北方山水畫之祖,關仝、李成、范寬三大家都是傳承他的。但荊浩的畫至今已不見。臺灣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匡廬圖》傳為他的作品,現經科學鑑定,還是有問題。荊浩之後,以畫太行山而名家者,就只有賈又福。賈又福是太行之子,他為太行山立傳,畫史也必將為他立傳。

2010年4月26日於中國人民大學

來源《藝術鏡報》第31-32期核心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