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情商以及道德方面的培养,于是,分享,成了很多父母想要让孩子学会的美德。但是,孩子往往不配合,无论父母怎么苦口婆心的劝导,孩子就是不愿意拿出自己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尤其是在有了弟弟或者妹妹之后,就更不愿意分享了。让父母非常头疼。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什么是物权意识?

其实一般两岁多的孩子就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典型表现就是孩子会常常说“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么东西都不肯和别人分享,甚至妈妈也要不到Ta手里的东西。物权意识敏感期是每个孩子成长必经时期。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在这个阶段里,爸妈应该怎么应对呢?

1、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分享

父母可以设置一些小游戏,邀请孩子一同玩耍,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叫分享,分享应该怎么做,如果别人与孩子分享了,孩子是什么感受,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充分体会到分享的含义,并且体会到分享的好处。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平常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可以更多的给孩子讲述什么是分享,或者利用绘本、书籍等等,让孩子对分享有更多更准确的理解。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2、不逼迫孩子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首先了解,什么是自己的物品,自己完全有权利去支配,如果暂时不想分享,也是可以的。在没经过孩子明确同意的时候,不要擅自做主,将孩子的物品赠与他人。先让孩子建立起对自己物品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孩子才更愿意跟别人分享,主动分享给别人。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3、不要让孩子经常独自享受

父母应该减少对孩子无条件的给与,尤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独自享受,比如,不要把好的,新买的东西,只让孩子一个人享用。平常可以将食物分成几份,让孩子吃其中的一部分。这样孩子才能慢慢习惯与人分享。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分享是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当孩子与他人分享时,往往能收获更多的东西,因此,父母可以更多的关注孩子,学会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孩子,相信不久后,体会到分享的好处后,孩子自然会喜欢上分享,主动与别人分享。

孩子不懂得分享,多半是“物权意识”在作怪,家长别再误会孩子了

推荐两本书,图文并茂的讲述了什么叫分享,以及关于分享的趣味小故事,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阅读,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分享这件事。

绘本《宝宝情商培养图画书》通过可爱的卡通动物,可爱的画风来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中华成语故事绘本》通过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提高孩子的文化素养,让孩子了解更多的国学经典,拥有好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