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隶书讲究是蚕头燕尾,为什么有些流派书写不按常规“出牌”而习作?

摄影微谈


隶书是衔接我国古文字时期与今文字时期两大阶段的重要书体类型,在两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曾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伴随书体的演变,隶书已经不为我们当今社会所流行,但是作为一种重要的书法字体,它同真、行、草、篆等一起,并称为我国书法史和字体发展史上的五大书体。其中,隶书字体特征之一,是其横划的书写有“蚕头燕尾”的特点。比如汉代时期典型的隶书《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作品,其中的横划多有被写成“蚕头燕尾”的形式。可是尽管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隶书都被写成“蚕头燕尾”。为什么呢?其一,在整个隶书体系中,“蚕头燕尾”虽然是隶书的基本特征,但却并非所有的隶书作品都会凸现这一特征,比如《石门颂》等作品的横划因山石走势而刻,很多横划的“蚕头燕尾”便不突出,也就是说,在两汉时期“蚕头燕尾”就不是古人必须遵守的“死法”。其二,就每个字而言,隶书的“蚕头燕尾”,在每个字中又有“燕不双飞”的惯例,也就是“蚕头燕尾”的横划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其三,从艺术流派上说,由于“蚕头燕尾”作为隶书成法,已经为人们所广泛运用和遵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得隶书在外形上渐趋一律,而艺术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打破常规给人陌生感,从而引发人们对美和真理的追寻。正是基于以上等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艺术流派的隶书创作,都会不按常理出牌,不写“蚕头燕尾”的隶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