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隸書講究是蠶頭燕尾,為什麼有些流派書寫不按常規“出牌”而習作?

攝影微談


隸書是銜接我國古文字時期與今文字時期兩大階段的重要書體類型,在兩漢時期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曾發揮著巨大作用。雖然伴隨書體的演變,隸書已經不為我們當今社會所流行,但是作為一種重要的書法字體,它同真、行、草、篆等一起,並稱為我國書法史和字體發展史上的五大書體。其中,隸書字體特徵之一,是其橫劃的書寫有“蠶頭燕尾”的特點。比如漢代時期典型的隸書《曹全碑》《禮器碑》《乙瑛碑》等作品,其中的橫劃多有被寫成“蠶頭燕尾”的形式。可是儘管如此,也並不是所有的隸書都被寫成“蠶頭燕尾”。為什麼呢?其一,在整個隸書體系中,“蠶頭燕尾”雖然是隸書的基本特徵,但卻並非所有的隸書作品都會凸現這一特徵,比如《石門頌》等作品的橫劃因山石走勢而刻,很多橫劃的“蠶頭燕尾”便不突出,也就是說,在兩漢時期“蠶頭燕尾”就不是古人必須遵守的“死法”。其二,就每個字而言,隸書的“蠶頭燕尾”,在每個字中又有“燕不雙飛”的慣例,也就是“蠶頭燕尾”的橫劃在一個字中只能出現一次。其三,從藝術流派上說,由於“蠶頭燕尾”作為隸書成法,已經為人們所廣泛運用和遵守,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隸書在外形上漸趨一律,而藝術的本質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打破常規給人陌生感,從而引發人們對美和真理的追尋。正是基於以上等原因,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藝術流派的隸書創作,都會不按常理出牌,不寫“蠶頭燕尾”的隸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