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巴西媒体:恐惧和无知激发另一种“病毒”——偏见

【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巴西媒体:恐惧和无知激发另一种“病毒”——偏见

《圣保罗页报》报道巴西首例确诊病例时,使用了中国医疗队成员和家人告别的配图,引发读者批判。《圣保罗页报》网站截图

华舆讯 据南美侨报网报道 巴西《圣保罗页报》3月1日刊发专栏文章《偏见的病毒》。文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恐惧和无知激发了另一种病毒,即偏见。解决这种偏见的方式就是政府和媒体提供更多信息。专栏作者芙拉维亚•利马(Flavia Lima)系经济方向记者,现为《圣保罗页报》观察员。全文摘编如下:

有读者在社交网站上批评了《圣保罗页报》2月25日的一篇报道,当天巴西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患者从意大利回来,但报道的配图却是一个中国医疗队的成员在出发治疗新冠肺炎前与家人告别的场景。根据新闻编辑的原则,图片不应仅仅被视为道具,而是提供信息。

疫情以来,就有大量相关新闻,读者、观众和网友开始对中国进行“轰炸”。最初,这种攻击似乎是无可厚非,毕竟疫情从中国开始暴发,但慢慢地,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火灾”:一场偏见的灾害,在恐惧和无知的支配下,偏见一直在增加。

在这一热潮中,种族主义又开始表现出来。不管一个人有没有去过中国或者其他疫情发生地,都变得不再重要,只要这个人有亚洲面孔,就被当做一种风险。就比如尽管没有这种意图,但报道中的配图是一对中国夫妻,就会让人们加强这种印象。

将流行病和民族、种族、群体联系起来,在历史上一再发生,比如梅毒被称为“法国病”“意大利病”,将艾滋病毒和同性恋联系起来,这导致的不仅是痛苦和偏见,更是延缓了疾病的澄清和控制。

还有读者认为,“世界应该要求中国停止食用野生动物和各类昆虫,以避免流行病”。首先,新冠病毒的来源还没有完全阐明,此外,对中国饮食的认定也是一种偏见。此前在网上流传一张图片,说是中国某个市场贩卖某种动物,后来被证实这个市场在印度尼西亚,并且照片是在疫情之前拍摄。

解决偏见蔓延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提供信息,这一点巴西卫生部和媒体普遍做的很好。流行病激发人类的低级本能,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不是在责怪什么,只是受害者和大多数人都在渴求了解更多信息。2月27日,《圣保罗页报》又发布了在西班牙、法国、巴西、意大利等国人们佩戴口罩的图片,传递的消息是除中国外多地也开始有更多新冠肺炎病例,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信息覆盖。(原标题:巴西媒体:恐惧和无知激发另一种“病毒”——偏见)



安卓用户,可在各应用商店搜索下载“华舆”APP,浏览世界各个国家媒体的新闻资讯,且无需翻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