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不高,要不要服用他汀类药?

更上一层楼68


咱们在日常医疗活动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类的问题,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血脂不高还要服用他汀,而有时候血脂高了反而不需要服用他汀呢?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应用有二,一是调脂作用,二是非调脂作用,其中,调脂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咱们常说的"降脂",而非调脂作用则是指他汀"抗炎、稳定动脉斑块"的作用;

这么一来就清楚了,首先,他汀类药物的"降脂"作用针对的主要是胆固醇,所以,单纯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是不需要服用他汀的,我们通常建议其服用的是贝特类药物;

其次,如果您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高危患病因素的话,除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4.9,否则也是不用吃他汀的;

一般而言,这类的患者是可以通过生活干预的方式将血脂恢复至正常水平的,当然,如果为期三个月的生活干预仍不能恢复,可以考虑短期内服用他汀辅助治疗;

第三,如果您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那么,即使血脂水平不高,也应该长期服用他汀,因为只有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控制在1.8以下,才能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将至最低;

另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汀类药物的"非调脂作用"可以维持动脉斑块的稳定,防止其破裂后形成栓塞;

第四,对于尚未罹患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但却有着相关高危因素的人群来说,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应得到控制,虽不如患病者那么严格,但其含量至少应该控制在2.6以下,以降低患病几率。


综合内科张医生


血脂高也不一定服用他汀药物。

血脂不高也不一定不服用他汀药物。

大家被绕晕了吧?没关系,王医生逐一说清楚,因为这个问题确实就这么复杂。


血脂高不一定要吃他汀:

血脂分为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这个血脂高,肯定不要吃他汀,因为高一点好,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他汀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不是降低的。

甘油三酯高,也不用吃他汀,一方面轻度甘油三酯升高控制饮食即可;高于5.65的甘油三酯,一般就算服药也是建议服贝特类降脂药,而不是他汀。

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单纯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没有别的任何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脑血管疾病,低密度脂蛋白大于4.9的时候才建议吃他汀。而不是看到血脂高就吃他汀。


血脂不高也不一定不吃他汀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些人血脂不高,我们也会建议他们吃他汀。第一个问题低密度脂蛋白的一般标准是低于3.4,但对于高危人群是2.6尤其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人,一定按照低于2.6要求自己,而不是3.4;对于有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按照低于1.8要求,如果无法降到1.8以下,那么就必须降到原来基础下降50%的水平。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或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但低密度脂蛋白标准不一样。而且一般都建议长期服用他汀。这是因为一方面他汀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只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标准,使得低密度脂蛋白达标,达标后心脑血管疾病才会降低,才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才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才能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

这部分人服用他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汀不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还能抗炎稳定斑块。为什么抗炎,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的一个原因就是血管内部发生炎症反应,正好他汀有控制这个炎症反应的作用,所以要吃他汀。心肌梗死脑梗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他汀能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心肌梗死,预防脑梗死。



所以,血脂不高的人也可能吃他汀。血脂高的人也不一定吃他汀,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心血管王医生


这要看具体情况,无法一概而论。

是否需要用药主要取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1.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很轻,只是动脉血管内有斑块形成,没有形成明显狭窄,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过3.4 mmol/L就无需用他汀治疗;

2.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很轻,只是动脉血管内有斑块形成,没有形成明显狭窄,并且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过3.4 mmol/L,就要注意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如果胆固醇不能降下来,就应该考虑应用他汀了。

3. 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重,血管出现明显狭窄(狭窄程度超过50%),或者已经发生冠心病、脑血管病,无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多么高,都应该服用他汀,并且保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1.8 mmol/L。

4. ……

由上可见,是否需要吃他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血脂高不高不能仅看血脂化验单上有没有箭头,或者超没超出化验单上的正常值范围。例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0 mmol/L,对于有些人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冠心病人就算增高了。


郭艺芳心前沿


体检查出了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朋友,是否需要服用他汀药降血脂的依据大致有以下两个,一个要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另一个要看这位患者有没有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的危险性。这些患者的血脂指标高不高,不能依照化验单上的提示,而是需要通过专科医生的科学评估来判断。因此我们建议查出了动脉粥样硬化后,应该看一下心血管专科门诊,由医生来决定是否需要服用他汀药。


对于一般的高脂血症患者来说,如果他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超过了3.4毫摩尔每升,就需要服用药物来降血脂了,而降脂的目标也是3.4毫摩尔每升。目前来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最有效的降脂药还是他汀药。

对于已经发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患者,如果同时还患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或者他有体重超标、脂肪肝等问题,或者还有吸烟喝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那么他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应该定在2.6毫摩尔每升。如果高于这个指标,就需要想办法降低血脂,当然也不排除服用他汀药了。

如果一位患者的动脉血管已经发生了显著的狭窄问题,比如狭窄程度超过了50%以上;或者这名患者已经发生了脑梗或者心梗等严重的问题。为了防止心梗或者脑梗的再次发生,无论他的血脂指标是多少,都需要服用他汀药降血脂,而且最好将他的血脂指标控制在1.8毫摩尔每升以下。

上面说的只是一些原则性的措施,对每一位具体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还需要配合其他的检查指标来决定是否需要服药。还有一些患者服用他汀药后会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可能还需要更换其他类型的降脂药。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遵医嘱治疗是最可靠的。


药疗君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与他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相互之间也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如果一个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单说血脂不高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要看患者各项血脂的指标而定,而要结合患者粥样动脉硬化的程度而定。



他汀是一种降脂药物,全能的降脂药物,一般高血脂患者,和冠心病患者,医生都会建议服用他汀和阿司匹林双管齐下。

首先分析血脂指标,我们所说的高血脂并不是值单一的指标过高,血脂指标是分为多个指标的。

胆固醇:当胆固醇指标升高大于4.9的时候,如果患者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医生会建议患者吃他汀,此时也应该服用他汀。

高密度脂蛋白:如果患者只是高密度脂蛋白高,那么久不用吃他汀,高密度脂蛋白指标高的话,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个指标高一点对身体是比较好的。

低密度脂蛋白:我们一般说的高血脂,就是指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所以低密度脂蛋白过高也需要服用他汀。

甘油三酯:如果患者出现甘油三酯过高,一般都是饮食造成的,只需要患者稍微控制一下饮食就可以,也不用服用他汀。

一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如果此时患者有冠心病基础,那就应该吃他汀,如果患者确诊为冠状动脉硬化,或者冠状动脉狭窄,这个情况患者已经可能发生冠心病,就不能光看血脂指标了,预防冠心病才是第一要素。

此时患者冠状动脉已经出现硬化,也就是说此时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已经出现损伤,已经有形成斑块的可能性,吃他汀是为了预防血管内斑块的形成。

所以,患者患有冠状动脉血管硬化,血脂还不高的情况下,要根据综上的实际情况选择到底吃不吃他汀。


罗民教授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脂有一定的关系,至于要不要吃降脂药,比如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他汀,还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基础是血管内皮的损伤,在此基础上血液中的脂肪进入受损的血管内皮,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破坏了血管的正常结构而使血管发生病变,由此可见导致其发生的因素一是血管内皮损伤,二是脂肪沉积。

其中血脂升高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但血脂不高不等于不会发生。因为在存在损伤血管内皮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就为脂肪沉积创造了条件,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对血脂的控制较为严格,特别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是小于3.37mmol/L,而患者这些慢性病时,至少需要控制在2.6mmol/L以下,如果已经发生了心脑血管病则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所以,血脂高不高并非是要不要服用降脂药的决定因素,自身的身体状况对是否需要有更大的影响。当然,对于降血脂的干预或治疗,《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指出:

血脂升高或需要对血脂进行干预治疗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比如限盐不油、戒除烟酒、生活规律、加强运动等,经3-6个月如仍然不能达到要求,就应服用他汀类降脂药了。

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对于早期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小的动脉斑块,将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2.1mmol/L以下,有助于减小或消除动脉斑块,而这一标准显然比正常值要低的多。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发生痛风了,但是尿酸不高,用不用服用非布司他?尿酸高,但是没有发病痛风,用不用服药呢?

同样,血脂高低是考虑是否服用他汀的一个因素,但吃同样医生考虑的绝对不止这一个因素。

血脂是一个总称: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

高低密脂蛋白指标升高不用控制,这个指标还能预防血管疾病,甘油三酯指标升高也不一定就要用药物控制,稍微控制一下饮食,马上就能恢复如初。


他汀药物是一种非常全面的降脂药物。

首先动脉出现了粥样性硬化,此时血管内已经有斑块形成的基础条件了,血脂和血糖过高,就会增加形成斑块的几率,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狭窄,这时候服用他汀的作用,并不是单单是控制血脂指标,还有预防冠心病的效果。如果患者此时已经有斑块形成了,那无论这个患者血脂高不高,都必须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还有一些患者,也需要吃他汀,普通人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是3.4,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话,属于冠心病高危人群,他们的指标范围与常人不一样,高危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应该控制在2.6以下,更严重的人甚至需要控制在1.8以下,所以这类患者也需要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

一些患者,服用药物的作用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治疗,对于他们来说预防作用明显大于治疗,并不是非要等疾病发作了,才需要服药。

有病,就要明明白白的治!

没病,就要健健康康的活!

稀里糊涂的治疗,病病殃殃的生活,你真的需要吗?

欢迎关注,收获健康,如有任何疑问,可以评论咨询!


敬业医生爱科普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有动脉硬化的问题,但血脂检查值并不高,医生为什么还给我开了他汀药?那么动脉硬化,血脂不高的情况下,到底要不要吃他汀药,还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血脂检查值未超标,并不代表血脂已达标

反复给大家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的朋友,检查单上的血脂未超出上限,还不足够。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问题的朋友,应当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mmol/L以下,如果实在有难度的,也应当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50%以上。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但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朋友,比如有糖尿病、慢性肾病、动脉硬化、肥胖、吸烟等多种问题的朋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在2.6mmol/L。

一般化验单上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值3.4,因此,对于有上述两种情况的朋友,如果血脂指标,仅仅是符合化验单上的达标值,还是不够的,往往还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进一步的控制血脂情况,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最值得关注的目标,除了低密度脂蛋白以外,还需要关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数值。把甘油三酯控制在1.7以下,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血管疾病患者控制在2.6以下,心血管疾病高危的朋友控制在3.4以下,才可以更大程度的减少心血管疾病发作风险。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不仅仅是降血脂

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应用已经多年,目前仍然是临床上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血脂控制药物,他汀类药物除了能够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以外,同时还有对抗血管炎性反应,稳定斑块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而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斑块的形成,正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原因和生理指征,因此,对于有动脉硬化问题的朋友,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助于减少血管炎性反应,减少斑块容积,增强斑块稳定性,减少斑块脱落形成血栓风险等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健康获益的。


有动脉硬化问题,血脂正常,并不是一定要服用他汀

虽然他汀类药物,对于有动脉硬化问题的朋友,长期服用有较多的健康获益,但也并非是只要有这个问题,血脂未超标,就一定要服用他汀类药物,具体要不要服用他汀药,还是要经过临床的评估,结合动脉硬化情况,血脂具体指标,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情况,如果是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或极高危的情况,一般会推荐立即启动药物治疗,服用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硬化进程。

而对于心血管疾病中低危风险的朋友,则可以先注意生活方式的干预和调整开始,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合理调整膳食结构,保持良好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度加强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这些方面的生活调理,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不管服不服用药物,都应该多加注意。通常情况下,通过严格自律,进行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控制好血脂指标,这种情况下,是没有必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但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程度的改变,血脂指标的改变等,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升高,该用药,还是要在生活控制的基础上,加上服药控制来加强疾病的风险控制。

服用他汀类药物要注意服药风险,肌肉痛、转氨酶升高甚至损害肝功能,血糖代谢异常,头痛头晕,消化道不良反应,都是他汀类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应该注意监测,控制好服药剂量,尽量在控制血脂达标的情况下,选择低剂量的他汀服用,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服药风险。


李药师谈健康


动脉粥样硬化,血脂不高,要不要服用他汀类药物?这个问题的确是常常被患者问起。其实,这也反映出关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了。至于如何面对上面提到的这个问题,如何处理最好?今天张大夫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后,如果血脂不高,吃不吃他汀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我个人觉得,到底吃不吃他汀,要看具体情况。那么如何评估这个问题呢?

1、如果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导致动脉狭窄50%以上,这种情况只要没有禁忌症,是肯定需要吃他汀的。

2、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没有导致动脉狭窄超过50%,但是患者同时罹患糖尿病,这种情况下也很可能需要口服他汀。

3、如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没有导致动脉狭窄超过50%,同时患者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2项及以上(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吸烟、家族有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也很有可能需要口服他汀。

以上三条可以囊括大部分关于这个问题的患者,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想要启动他汀治疗的话,最好还是正规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张之瀛大夫


动脉粥样硬化可由多病因引起,血脂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病因。除了血脂,吸烟、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肥胖、A型性格、长期服用避孕药、不良饮食习惯等皆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当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以后,动脉最主要改变是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官腔缩小。发生在不同部位的血管,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当发生在头颈部动脉时,会引起脑梗塞;发生在冠状动脉时,会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在肾脏时,会引起高血压和肾萎缩;发生在下肢动脉时,会引起间歇性跛行。所以,当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不能用血脂来评估是否需要他汀治疗,需要结合各部位血管病变情况决定是否需要他汀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什么情况才需要他汀治疗呢?

一、有不稳定斑块形成时。不稳定斑块随时可能发生破裂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诱发急性心脑血管意外,当发现不稳定斑块时,应尽早使用他汀稳定斑块,预防其破裂或脱落。

二、动脉狭窄程度达到50%时。无论是颈动脉,还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50%时都会使相应脏器供血得到限制,当运动量增加时,可能诱发心绞痛、头晕、眼花等症状。



三、已经发生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针对这部分患者,说明血管病变已经相当严重,需要他汀尽早干预,否则会发展为心肌梗死、脑梗死。

四、伴随明显血脂异常的患者。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或胆固醇升高时,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因,若不及时给予他汀降脂治疗,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患者除了需要他汀治疗外,还应加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更有利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



改变生活习惯、控制基础疾病有助动脉粥样硬化的控制

不良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也会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吸烟或被动吸烟者,较非吸烟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高2-6倍。

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几率较非高血压患者高3-4倍。

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肥胖、高脂饮食、高热量饮食、高糖饮食、高胆固醇饮食等皆导致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所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除应控制好血脂外,还应戒烟,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体重;减少脂肪摄入,脂肪摄入不超过每日总热量30%,动物脂肪不应超过10%,尽量以花生油,豆油作为食用油;低盐饮食,每日不超过5g;减少胆固醇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蟹黄、蛋黄等。

综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以后,需由是否有不稳定斑块,重要器官的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达到50%,是否发生过心绞痛、TIA,是否合并高低密度脂肪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共同决定。使用他汀的同时,应联合阿司匹林共同治疗。同时,还应戒烟、控制体重,控制好高血压、高血糖,改变生活方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