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康熙皇帝的一生有哪些功过是非?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一帝?

美食之旅qbj


我本人是比较喜欢康熙皇帝的,康熙的文治武功都很高,在位期间做了很多的大事,是清朝的缔造者,在清朝皇帝中,他担任了一个承上启下的角色。他一刚继位就面临着国家的内忧外患,他继位的年纪很小,但是做的很出色,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将清朝开国时期的一切困难全部给解除了。

接下来我就来分析,康熙他都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第一部分,运用智慧将鳌拜处理,多得朝廷主动权

在康熙继位一开始,给康熙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他的父亲顺治皇帝早早的就死了,他继位时还是一个小孩子,朝堂内有鳌拜等人的把持朝廷,朝堂外又有各种反清势力。国家大事全都压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凭借着他的奶奶,孝庄皇后的支持。一步一步的将这些问题解决了。

当时顺治皇帝命令了四个辅佐康熙的人,一开始四个人还能相互制衡,把持朝政,副座,康熙。但是这一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四个人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激烈起来。最终胜出的便是鳌拜,他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又有顺治皇帝的顾命之托,虽然有一段时间,谨慎从事,履行顺治皇帝的嘱托。但是不久就暴露出了专横和独裁的野心,欺负康熙年小。把持朝政。



这种局面直到康熙八年,才得以改变,当时康熙让士兵埋伏在大殿旁边,将鳌拜拿下,并且让大臣上书鳌拜的30条大罪。最后将鳌拜全家满门抄斩,最终康熙取得了胜利。

第二部分,削三藩

清朝刚刚建立,边疆尚不明朗,还有一个心腹大患没有解决,西南方向,和东南方向的三番问题,尤其是云南的吴三桂,最是头疼,那康奇是怎么样将吴三桂给平定的。它是采用了周培公的计策,一边打一边拉,明面上放出承诺,如果贵,顺便有多少多少的利益?如果不投降的话,就进行军事战争,进行拉拢吴三桂的盟友,给以大量金钱,从而孤立吴三桂,并且康熙皇帝任用一大批善于打仗的军人,重用了汉将王辅成等人,最终将吴三桂平定,解决了南方三藩问题。



第三部分,收复台湾

当时康熙皇帝想要真正的做成事,真正的办大事的,中国自宋以来富甲天下的便是东南沿海,康熙皇帝想要拥有东南沿海各省的税收,东南沿海必须得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必须得收复台湾,免去郑经的海上骚扰。康熙皇帝听从姚启圣的建议,对东南沿海进行实行海禁,不许东南沿海的渔民出海打鱼,也不许东南沿海的商人进行经商,并且将东南沿海的各个村庄,将内陆迁30到50里,从而断绝台湾方面的侵扰,也不给台湾方面的经济资源,进而孤立台湾,运用大将施琅,率水师将台湾收复。



总结

康熙皇帝一生干的事情很多,他是清王朝的奠基者,他解决了清朝时期的内忧外患,他统一朝廷解决了鳌拜,他削三藩平定南方,他收复台湾做事于东南,他解决北方准格尔的叛乱,解决北方的威胁,他也和沙皇俄国打了雅克萨之战,所以康熙的政治功绩是非常高的。


经济战略


康熙帝的功劳(简述)

1.擒鳌拜。年少亲政,大权独揽

2.平三藩。踢出了南部和西南部不安势利。

3.收复台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4.亲征葛尔丹。奠定中国在新疆地区,蒙古地区绝对统治权。

5.以汉人为师,贵族汉化。促进民族大融合。

6.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

7.提出永不加赋!改善农民税负压力。

8.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正式划清国界线。

康熙帝的过错

1.大兴文字狱,民间文字思想被禁酷。

2.闭关锁国,让中国与世界脱轨。

3.对贪污容忍度高,造成朝廷腐败成风。

4.对功臣尤其是汉族功臣打压。

5.喜欢玩政治平衡,造成党争。

6.“九子夺嫡”的缔造者。


至于为什么称为“千古一帝”

是清朝对康熙帝的评判。

依据有:1.真正意义上统一了全国;

2.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人口大爆发;

3.国家稳定,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4.在位时间为历史之最,61年;

5.“康乾盛世”缔造者


小何才漏尖尖角


康熙皇帝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第二个皇帝,顺治皇帝第三子,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圣祖,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父亲顺治皇帝因为染上天花早逝,因为玄烨也得过天花,有免疫能力,在顺治皇帝去世时将皇位传给了他,命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为辅政大臣。 康熙帝在位期间有以下几大成就

1.剪除鳌拜、遏必隆等权臣,稳定朝纲;

康熙皇帝6岁(虚岁八岁)登基,四辅臣联合辅政的状态并未持续多久就矛盾加剧,鳌拜居功自傲,开始独断专行,但身为辅政大臣,终能履行职责,康熙六年,首辅索尼去世,康熙皇帝亲政,十余天后鳌拜擅自诛杀苏克萨哈,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功,把持朝政。康熙常召集一些少年侍卫在宫中游戏,康熙八年,康熙趁鳌拜进见是下令侍卫拿下鳌拜,诛杀其党羽,软禁鳌拜,削去遏必隆爵位,夺回实权。

2.平定三藩,稳定局势;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告老回辽东,让其子尚之信继承其位,引发撤藩争论,康熙决定撤藩。七月,吴三桂反,进攻湖南,四处散布缴文,广西孙延龄、四川罗森、福建耿精忠等跟着造反,数月之内,滇、黔、川、湘、桂、闽失陷,随后,陕西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相继反叛,半壁江山陷落。康熙皇帝命大军进剿吴三桂,招扶其他人。康熙十五年,陕、粤投降,次年平定闽、赣,吴三桂负隅顽抗,于康熙十七年称帝,国号周,不久病死,其孙吴世璠退守昆明,康熙二十一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平定三藩。

3.平定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康熙二十年,郑成功之子郑经逝世,其子郑克爽上台,台湾局势不稳。康熙二十二年,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收复台湾,加强中央对台湾的管辖。

4.驱逐沙俄,捍卫领土完整;

清军入关后,沙俄多次骚扰东北边境,并强占雅克萨城,康熙二十四年,出兵收复雅克萨,班师回朝,沙俄卷土重来,次年,清军围困雅克萨,沙俄政府遣使议和,沙俄撤兵尼布楚,康熙二十八年,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边境问题。

5.平定葛尔丹,收复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准格尔汗国首领葛尔丹进攻喀尔喀蒙古,喀尔喀蒙古向清廷求援,清廷责令葛尔丹撤兵,葛尔丹不理,反而趁势南下,清廷调兵北上,于乌兰布通大破葛尔丹,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下诏亲征葛尔丹,葛尔丹众叛亲离,战死,喀尔喀地区纳入清朝版图。后来准格尔入侵西藏,康熙帝遣军入藏支援,大败准格尔。

康熙皇帝在位期间,清朝根基不稳,处处暗流涌动,康熙帝励精图治,稳定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但在其统治后期,精力下降,在继承人上处理不当,导致九子夺嫡,统治期间战事不断,造成国库空虚,吏治腐败,给雍正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随时间漂泊1


康乾盛世,康熙,这位千古一帝。把大清帝国带入到一个鼎盛时期,建立了强大的帝国。

现在从他的功劳来说:

他也算得上是一代明君,千古一帝。他十四岁时,就亲自除掉了威胁很大的鳌拜,他的一生,先后平定了三番,在东北反击了沙俄;对内富国裕民,治国安邦,肃清吏治,兢兢业业地经营者国家。他把全部精力和学时都贡献给了强国、富国,大力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他力主户籍改革,在康熙七年时,停编黄册,改每年由各地造送丁口增减册,每过三年编审一次。\r

到了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觉得现有赋税已够,实行“盛世滋生人口,永不加赋”。这是一次重大转折,户籍第一次开始与赋税完全脱钩。到雍正年间,“摊丁入地(亩)”,针对人口流动,全部取消人头税,只收土地税,使户口彻底与土地分离。\r

但对于他的过,总结为:

不待吴三桂老病死而激反三藩,几致倾危;雅克萨之役表现中庸,仅因后世政治原因遭到吹捧;其平准之役,乌兰布通之战康熙道中装病,屎遁而去,不预接战,昭莫多之战以噶尔丹两三倍兵力不敢交战,但虚张声势令噶尔丹西走,令费扬古以偏师收其功,且噶尔丹之覆亡,主要原因还是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占据其新疆老巢,是以康熙虽灭噶尔丹,而准噶尔实力尤雄,不得言平准。\r

思想禁锢,闭关锁国,愚民政策。甚至有人认为,康熙盛世的经济实力还没有恢复到宋时的二分之一,不足以说盛世。而且康熙晚年吏治腐败,文狱频发。





青峰酒史


千古一帝顾名思义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本人看来,在历史上康熙根本就不够资格,华夏五千年,历代皇帝,康熙前十都未必有他,更谈不上千古一帝。千古一帝只不过是清朝一群马屁精的吹嘘,就像乾隆自称十全老人,十全武功,实际上乾隆顶多算是一个富二代,败家子,如果真要算有什么特别大,对后世有什么功绩的话,那就是乾隆对新疆的统治,但是这对比秦皇汉武等等,更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谈康熙,康熙现在能让后人吹的,平三藩、收台湾、征服葛尔丹,这也是康熙最大的功绩,康熙的这些功绩恐怕连东汉刘秀都未必比的过,更不要说和秦皇汉武比,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 说完康熙的功,我们再来说说康熙的过,1、文字狱,康熙历史上号称剃头王,开创的文字狱对汉人在思想上的奴役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遗害千年。2、海禁,这也是中国落后西方世界的重要原因。3、和俄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让中国丢失大片领土。综上所述,康熙是有功但是也有过,在当时所处的时代总体来说康熙是一代明君,但是如果说是千古一帝,那就太过了,至少在我看来历史前十没有康熙。





少年谈史


秦始皇通常被称为“千古一帝”,没有什么争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也是“千古一帝”,但是汉武帝、康熙帝存在一些争议。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杰出君王之一,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清朝皇帝总体水平很高,康熙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功绩如下:

1、有的历史学者存在这样一种观点,清朝是在康熙帝手中正式巩固起来的。

努尔哈赤创立后金政权,是偏于东北地方政权,他去世时,后金政权内外危机四伏。皇太极非常有水平,继位后釆取一系列政策,缓和了国内矛盾,使满清政权得到巩固发展,可惜没有入关52岁突然病故,还是属于东北局部政权。清朝入关时顺治帝年龄小,多尔衮摄政,虽然进占了北京,但是国内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多尔衮和顺治帝先后离去。康熙帝在奶奶孝庄皇太后帮助下凭借出色政治、军事能力使清朝实现真正的统一。

2、康熙帝少年时期智擒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为加强皇权统治,他勤于思考政务,禁止清初入关的“圈地”活动,举行“御门亲政”办法,设立南书房,削弱了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以及外朝内阁的权力,强化了皇权。

3、加强巩固了清王朝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发展,清政府最大贡献是奠定和加强了国家疆域的管理,明朝时期对蒙古高原等地始终没有进行有效管理统治,在清朝诸位皇帝中康熙对维护国家统一,维护稳定边疆统治是贡献最大的。

平定三潘之乱。取得对沙俄战争的胜利。消灭台湾的郑氏集团,收复了台湾。三征噶尔丹,创建“多伦会盟”,用和平方式解决了蒙古草原蒙古族纷争问题。

4、加强中央集权管理,实行轻徭薄赋,崇尚节俭,减税,藏富于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鼓励开垦荒田,地丁合一政策,发展经济,治理黄河、淮河、永定河,兴修水利、漕运。曾举办博学鸿儒科,亲临曲阜拜谒孔庙,笼络汉族士人。着手整顿吏治,恢复了京察、大计等考核制度。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欺骗,康熙还亲自出京巡视,了解民情吏治。

5、善于学习,康熙对科学技术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康熙帝 对西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在宫内建立实验室,亲自动手为子女及宫女接种牛痘。 除了医学,在数学方面,他亲自演算并整理了一本学术论文《积求勾股法》,现在数学上所用的“根、元、次”等词都是他的发明。在地理学上,康熙皇帝主持绘制的《康熙皇舆全览图》,是中国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代表着当时世界地理学上的最高成就,李约瑟评价“比当时的所有欧洲地图都更好、更精确”。

康熙帝不足之处

1、康熙帝撤藩时机对不对,存在着争议

有一种观点认为:吴三桂、尚可信、耿精忠等都是久经沙场战阵之人,康熙如果想撤藩是不是以自己年轻优势等这些有军功之人去世再撤藩损失会更少些。康熙年轻气盛对撤藩之事操之过急,给国家和百姓财富造成极大损失。有资料记载,在平定“三藩”过程中,清军对湖南等地百姓杀戮过重。

2、康熙帝存在愚民行为

康熙自己喜欢西方科学,却没有在全民范围內组织学习和推广,使后世帝王和百姓对国外先进事务愚昧无知,为后面的国耻埋下伏笔。康熙帝在这些方面应该向俄国彼得大帝学习。

清朝康熙朝存在文字狱,一定程度限制了文化发展。

3、康熙朝签订的巜尼布楚条约》,对俄国作出了一定让步,导致国家一些领土损失了。

在东北地区修建的柳条边,阻止汉民越境进入东北地区,导致东北地区地广人稀,不利于当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这样给沙俄、日本等国外势力涉及东北提供了机会。

4、康熙帝实行的禁海政策,破坏性非常大。

5、康熙帝平定三藩之时注重使用制造先进武器,三潘平定后不重视先进武器研发使用。例如:清初火器制造家戴梓当时发明了世界最先进的火器。可惜没有受到康熙的重视,致使清朝失去了一位国宝级的武器专家。

6、康熙帝没有处理好儿子之间的关系,对皇位继承人和皇太子选择问题没有处理好,家事处理存在弊端,导致儿子之间纷争不断。

7、康熙帝晚年存在志得意满,怠政、懒政现象,导致吏治风气不好。还存在铺张浪费现象,导致国家财政困难。雍正帝时期对康熙帝晚期留下弊政花费极大精力进行了改进、纠正。


大白白野


康熙,原名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康熙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清朝的第四任皇帝,即清圣祖。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间,勤俭执政,知人善任,忧心国家,爱护百姓。后世对康熙的评价很高,称其为“千古一帝”。这评价虽然只有短短的四个字,却凸显出了康熙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那么康熙究竟做了哪些事?竟然让后人对他有这么高的评价,主要是因为他做了这四件事,无人超越。

第一件、削三藩

康熙刚刚开始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形势很严峻,不仅要抵御来自外敌沙俄的威胁,还要对付权臣鳌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时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对付着四个老奸巨猾的奸臣谈何容易。不过康熙的一生注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时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鳌拜,完全夺回了属于自己的皇权。成年后的康熙坚持大规模用兵的原则,亲自坐镇北京,成功的打败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

第二件、驱逐沙俄

清军入关后,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廷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可是沙俄对此却不予理睬,于是康熙任命萨布素为大将军,对沙俄发起全面反击,沙俄不敌,不得不退兵,可是没过多久,沙俄再次入侵大清,并占领雅克萨城。对于沙俄的这一行为,康熙十分愤怒,下令全面反击沙俄。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大清成功的驱逐了沙俄,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尼布楚条约》,规定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这是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平等条约。

第三件、三征噶尔丹

康熙十七年,噶尔丹为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又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沁地区,与清王朝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大败噶尔丹,成功的捍卫了中华民族的领土主权。

第四件、收复台湾

提到收复台湾,很多人都会想到郑成功,不过实际上康熙收复台湾和郑成功收复的台湾是不一样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时候,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占领的,是郑成功率领军队成功的从荷兰殖民者的手里夺回了台湾。这是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是,不过让人想不到的是在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儿子郑经却想另立门户,和大清朝互不统属,所谓“东宁建国,别立乾坤”。对此,康熙任命施琅为水师统领,全面负责收复台湾一事。168年(永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诏,进攻澎湖。经过澎湖海战后,七月中旬,施琅顺利击溃刘国轩海军,攻占澎湖。随后郑经之子郑克塽向清朝投降,台湾正式归为大清的版图。

康熙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别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败鳌拜和三藩,成功的维护了爱新觉罗一族的皇权,为大清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收复台湾,驱逐沙俄,打败噶尔丹则是成功的维护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






惪州元良1978


对于爱新觉罗·玄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是康熙帝,对他的评价向来两极分化。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六十二年,亲政时间也超过半个世纪。作为皇帝能长时间的维持稳固统治,本身已经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了。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少年时就挫败权臣鳌拜,自己掌控朝廷。成年后,坐镇北京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三藩之乱,击退沙俄进犯,收复割据台湾的郑氏后人,三征噶尔丹,维护国家统一。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减免赋税,开通漕运,文化上推崇程朱礼学,注重西学。因为这些功绩,所以有人称他为“康熙大帝”,甚至像阎崇年教授更是把他推到了“千古一帝”的高度。

但是,在这些功绩的背后,看到的却不是一个伟大的盛世,而是中国封建王朝千年累计下来“回光返照”般的最高峰。所以也有人说,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就是从康熙开始。



康熙为了打击台湾郑氏,曾经大规模迁界禁海,规定沿海30里的居民内迁,片板不准下水。先是在福建沿海实行,后又推广到广东和浙江沿海。最后有的地方乃至发展到了距海边二百来不得有人烟,否则杀无赦。结果,使距离海边三十里到二三百里不等的整个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一个无人区。此政策所造成的破坏和后遗症远远超过了一次大规模战争,因为沿海地区往往是商品经济最发达、思想最活跃的。

除了海禁之外,康熙禁止汉人进入关外。因为康熙把关外视为龙兴之地,禁止汉人进入。结果,就是东北地广人稀,有大量的无人区,防备力量极为虚弱,有良田而不能耕种。到了后来清廷国力衰退,沙俄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外兴安岭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最让人诟病的是康熙时期屡次兴起的文字狱,文字狱在文化上的影响导致了不止一代人的文化禁锢,并和闭关锁国政策相结合,负面影响极大。使得中国既无内部自我更新能力,又缺乏与外部先进文明的交流,固步自封之下,终于全面落后于正在工业革命的西方。要知道,与康熙同时期的人是沙皇彼得大帝、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更有开启了近代工业革命的艾萨克·牛顿!



所以说,康熙作为一名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纵向对比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君主,虽然晚年吏治腐败,可也无法抹除他维护国家统一的功绩。但横向对比同时期促进国家改革的外国皇帝,却又明显不如了,也达不到千古一帝的高度。


历史阿Q


康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的一位伟大的帝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公认的千古一帝。要知道康熙在刚继承皇位的时候,清朝并不是很太平,可以说这种不太平,不仅是朝中不太平,而且朝外也不太平。朝中就是鳌拜独揽大权,并且还想着有一天要把康熙取而代之,面对这种情况康熙并没有畏惧,而是利用自己的机智和勇气,最后反制了鳌拜,把所有的大权又重新的拿回了自己的手中。

朝外就是当时有几个藩王的势力非常的大,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威胁到了康熙的统治,除此之外北方的势力也蠢蠢欲动,面对这种局势可以说当时的康熙是非常焦头烂额的。但是康熙并没有退缩,而是采取了雷霆的手段平定了三藩,并且在面对准葛尔丹的时候,更是御驾亲征,可以说把准葛尔丹的势力收服的服服帖帖,自次以后再也不敢有想要侵犯大清领土的想法。

除此之外面对沙俄的入侵,康熙并没有选择妥协,而是选择面对面的和沙俄硬刚,不仅把之前被沙俄侵犯的土地拿了回来,而且打得沙俄对清朝产生了畏惧之心,保证了清朝后续几十年的稳定发展,再之后康熙又从荷兰人的手中把台湾给收了回来,所以这一系列耀眼的功绩,足以让康熙名垂千古。

但是康熙也不是没有做过错事,就是闭关锁国的政策就是康熙提出来的。


历史冷知识钩沉


功:康熙帝玄烨的胆量和见识是绝非凡人所能比拟的。

如鳌拜持权而重,妄自涉政,目中无人,是为当时朝堂上的一大隐患。康熙深知巩固政权,鳌拜是非除不可。但自己还没有那种能力,于是他表面对鳌拜十分信任,实际上暗自谋划准备一举铲除。他经常召集一群少年侍卫,看似在做“布库”之戏玩乐,最后成功擒拿鳌拜。

其他的功绩比如平定三蕃,统一台湾,积极处理沙俄边界动荡问题,历史上著名的雅克萨之战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清朝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并与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明确界定了双方的归属地,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中俄边界的安定,是一个平等的对外条约。

过:

晚年的康熙疏忽朝政,加上他对皇太子的反复废立,让太子之位空缺,间接导致了九子夺嫡的乱局面;积极设立南书房,以加强君主专制集权;后面,发起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文字狱,让不少有才能的文人冤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历史上著名的冤假错案,《明史》案、王锡侯案等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